一种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8218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与药用载体组合,制备成纳米疏血通水针剂、输液剂、粉针剂;其特征还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注射制剂中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25-35重量份,药用载体312-875重量份;其特征还在于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中纳米粒径为30-130纳米;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纳米注射制剂应用安全,与市售疏血通注射液比较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

Nano Shuxuetong injection prepar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anometer Shuxuetong injec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huxuetong extract (Lumbrokinase) in combination with 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 preparation of nano water and blood injection, infusion, inj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e invention of injection Shuxuetong extract (Lumbrokinase) 25 - 35 weight 312 - 875, the medicinal carrier weight; it is also characterized in that nanometer Shuxuetong injec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nanoparticles size of 30 nm to 130 nm;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 injection application security, an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Shuxuetong injection is better th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药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纳米中药主要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径粒小于IOO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原药及复方制剂。生物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 药制剂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仅仅归之于药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该制剂的物理状 态密切相关。因此,改变药物制剂的物理状态是新药研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改 变物理状态方面,改变药物的单元尺寸是十分有效的。当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 时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纳米粒子呈现出新奇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 这就是应用纳米技术于中药研究可能使药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提高乃至产生新的 特性依据所在。纳米中药的制备是研究纳米中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的研究时,必须考虑中药组方的多样性、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例如中 药单味药可分为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和菌物药等,中药的提取物和有效成分 又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等。因此,针对不同 的药物,在进行纳米化时必须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纳米中药与中药新制剂关系 十分密切,如何在中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纳米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将中药制成高 效、速效、长效、计量小、低毒、服用方便的现代制剂,也是进行中药纳米化时 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的。 一.纳米中药的制备困 难我国虽已制备一些纳米级的中药,可是由于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不同 的成分由于其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作用缓急的不同而要求其粒径大小、载体成分及给药剂量均有可能不同。同时纳米中药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套质量标准,使其 生产规范化;二.纳米中药的毒副作用药物制成纳米微粒,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体是否有毒副反应均未有有关的研究报道。 但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性,除了可穿透皮肤,还会进入细胞器内,是否会直接参 与或作为催化剂扰乱机体正常的化学反应,均未见有关报道。此外,纳米中药还 可以通过机体的屏障系统,那它是否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精子的生成及其活力、 胎儿的发育等,这些问题均无法回避;三.中药在纳米级粉碎后,纳米微粒表面积 变大,由于纳米微粒表面的活性使他们很容易团聚在一起,这给纳米微粒的收集 及其药效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困难。现代中药的研究就是要在继承中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使中药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现代剂型,做到有效、安全、可控,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是现代中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纳米中药一般不是简单地将中药 材进行粉碎至纳米量级,而是针对组成中药方剂的某味药的提取物甚至是有效成 分进行纳米技术加工处理,赋予传统中药以新的功能,如提高生物利用度,增 强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呈现新的药效,拓宽原药的适应证;丰富中药的剂型 选择;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资源等。同传统中药相比,纳米中药具有以下特点①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减少用 药量。②增强药物的靶向性。③具有缓释功能,将中药纳米粒进行一定的表面修 饰后,可能使中药具有缓释作用。④呈现新的药效,拓宽原药适应症,中药加工 至纳米尺寸时,由于其量子尺寸等效应导致其物理、化学特性的改变,从而可使 中药呈现出新功能。⑤丰富中药的剂型选择,提升传统给药途径。徐辉碧等检索了 1998年 2000年美国专利中涉及纳米科技的专利,发现该类 专利与生物医学相关的专利占总数的80%以上,杨孟君在2001年一年内申请了 940多件纳米中药的专利,但其申请的大部分都是中药原料药进行纳米粉碎,其专利 实用性不强。目前纳米中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纳米技术对少数成分比较明确的单体有 效成分进行纳米处理制成纳米制剂,或将原料药直接粉碎成纳米级,对大部分中 药的纳米制剂研究还很少,主要是因为中药有效成分和提取物特别是中药复方中 提取物本身就是一个黑匣子,中药中真正起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或提取物研究本 身就是一个难题,而且由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所以将其制备成纳米制剂需要克 服的困难较多,因此,中药纳米制剂及技术是医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疏血通味咸、性寒,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疏血通的提取物主要为多肽类 成分,其生物活性大、生理作用强,但其还具有稳定性差、体内半衰期短、清除 率高、生物膜透过性差、有免疫原性等缺点,因此,作为医药科研工作者应在研 究中解决上述缺点;査阅文献和专利,未检索到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的资料。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将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与药 用载体组合,制备成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可以很好的通过血脑屏障,加强了其 治疗作用,在增强药理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疏血通的注射制剂; 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还在于提供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 25—35重量份,药用载体312—875重量份;其特征还在于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中纳米粒径为30—130纳米。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一.工艺制法疏血通纳米技术处方为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25—35重量份,药用载体312—875重量份。纳米技术制备方法一取天然纳米载体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溶于有机溶剂(氯仿一正己垸l: 1)中,加入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水溶液,25。C水浴超声,加入附加剂 (DSPE—PEG2000)混匀,25。C减压旋转蒸发,呈胶态后,继续减压蒸发,除去 有机溶剂,得到混悬液。方法二:取疏血通提取物(顿激酶)、聚乙烯吡咯烷酮或明胶溶于PH为7.0—8.0 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室温下充分混匀,将上述水相加入硅油中,混匀后将此混 悬液在零下20。C冷冻18—24小时,融化3—5小时,如此循环3次,融化液加入 丙酮进行萃取,萃取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尽丙酮,得到混悬液。方法三取合成纳米载体、单硬脂酸甘油酯,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振荡使 其完全溶解,加入PH为7.0—8.0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超声乳化,60°C 水浴中氮气气流挥干有机溶剂,得到混悬液,将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加入上 述混悬液中,于0一r搅拌8—15小时,得到混悬液。方法四取天然纳米载体溶于醋酸中,另取合成纳米载体溶于蒸馏水中,取 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解,与合成纳米载体溶液完 全混合,混合均匀后在磁力搅拌下将其缓慢滴加天然纳米载体溶液中,得到混悬 液。方法五取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溶解PH为7—9的溶液中,取天然或合成纳米载体溶于有机溶剂中,完全溶解后,恒温2CTC,取提取物溶液缓缓加入有机溶相中,同时磁力搅拌,加完后在18—24'C超声30—50分钟,再加入乳化剂混 合,相同条件下超声30—45分钟,得到的混悬液加入到天然纳米载体的醋酸溶液 或合成纳米载体水溶液中,室温下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至尽,得到混悬液。本专利应用的天然纳米载体卵磷脂、神经鞘髓磷脂、二硬脂磷脂酰胆碱、 琼脂糖、海藻酸盐、淀粉、葡聚糖、明胶、白蛋白、纤维蛋白、壳聚糖。本专利应用的合成纳米载体聚垸基氰基丙烯酸酯、聚氨基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正酯、聚内酯、聚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25-35重量份,药用载体312-875重量份;其特征还在于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中纳米粒径为30-130纳米。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包括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25—35重量份,药用载体312—875重量份;其特征还在于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中纳米粒径为30—130纳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疏血通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 以下步骤纳米技术制备方法一取天然纳米载体和单硬脂酸甘油酯溶于有机溶剂(氯仿一正己烷1: 1)中,加入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水溶液,25。C水浴超声,加入附加剂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一聚乙二醇2000 (DSPE—PEG2000)混匀,25。C减压旋转蒸 发,呈胶态后,继续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得到混悬液。方法二取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聚乙烯吡咯烷酮或明胶溶于PH为 7.0—8.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室温下充分混匀,将上述水相加入硅油中,混匀 后将此混悬液在零下2(TC冷冻18—24小时,融化3—5小时,如此循环3此, 融化液加入丙酮进行萃取,萃取液用旋转蒸发仪除尽丙酮,得到混悬液。方法三取合成纳米载体、单硬脂酸甘油酯,溶于有机溶剂中,超声振荡 使其完全溶解,加入PH为7.0—8.0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超声乳化, 60。C水浴中氮气气流挥干有机溶剂,得到混悬液,将疏血通提取物(蚓激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民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卓越同创药物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