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56528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包括:一透明衬底层;一第一透明阻热层,包含硼化镧(LaB↓[6])纳米颗粒分散在其中;以及,一第二透明阻热层,包含氧化锑锡(ATO)、氧化铟锡(ITO)、或金属掺杂氧化钨纳米颗粒分散在其中。其中,第一透明阻热层与第二透明阻热层可设置在透明衬底层的同一侧或分别设置在透明衬底层的相反侧。

Transparent heat insulation multilayer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nsparent insulation multilayer structure includes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layer; a first transparent heat resistance layer, containing lanthanum boride (LaB: 6) nano particles dispersed therein; and a second transparent heat resistance layer, containing antimony tin oxide (ATO), indium tin oxide (ITO) or metal doped tungsten oxide nano particles dispersed therein. Wherein, the first transparent heat blocking layer and the second transparent heat blocking layer can be arrang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transparent substrate layer or respectively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transparent substrat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透明隔热材料,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低雾度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隔热膜商品以银多层膜为主,该隔热膜最大的缺点在于银镀膜在空气中并不安定,且因需制成多层膜与使用昂贵的溅射沉积工艺,产品售价偏高。因此研发出可以低成本的简易低温涂布工艺运作,以制作出较低成本与高安定性的隔热膜商品为目前重要的课题。 为避免使用昂贵的溅射沉积工艺,目前的做法是将能吸收特定波长的无机金属纳米颗粒分散在树脂粘结剂中,以简易的涂布工艺形成具透光性与隔热性能薄膜,但容易由于分散性不足引起可见光散射,导致雾度太高、可见光透光率太低或隔热率不足等问题。 美国专利US6911254揭示一种具红外线(IR)吸收功能的薄板,包含衬底、反射层、红外线吸收层。反射层为表面镀金属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或多层膜。红外线吸收层为包含有纳米LaB6或ATO或ITO或两者混合的热可塑性树脂。 美国专利US20020090507揭示一种光学复合薄膜,厚度小于6μm,硬度大于2H,包含UV硬化树脂及至少一种可吸收1000~2500nm的金属纳米粒子及至少可吸收700~1100nm的红外线的金属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透明衬底层; 一第一透明阻热层,包含硼化镧纳米颗粒分散在其中;以及 一第二透明阻热层,包含氧化锑锡、氧化铟锡、或金属掺杂氧化钨纳米颗粒分散在其中; 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设置在该透明衬底层的同一侧或相反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明衬底层;一第一透明阻热层,包含硼化镧纳米颗粒分散在其中;以及一第二透明阻热层,包含氧化锑锡、氧化铟锡、或金属掺杂氧化钨纳米颗粒分散在其中;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设置在该透明衬底层的同一侧或相反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衬底层包括玻璃、透明树脂层、或前述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阻热层,包含约0.1-80重量%的硼化镧纳米颗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包含约5-80重量%的氧化锑锡、氧化铟锡、或金属掺杂氧化钨纳米颗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的厚度各自介于约1~5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阻热层与该第二透明阻热层还包含有机粘结剂、无机粘结剂、或感压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隔热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隔热多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宝堂钟松政陈哲阳张义和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