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EL装置、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140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降低了因功能层的膜厚变动引起的亮度不均的有机EL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了它们的电子设备。该有机EL装置具备:包含基板的基底层;隔壁部,形成在基底层上,相互地划分相邻的第1膜形成区域(7a)和第2膜形成区域(7b);有机EL元件(20G),形成在基底层上俯视下与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有机EL元件(20B),形成在基底层上俯视下与第2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第1驱动电路部,形成在基底层,对有机EL元件(20G)的驱动进行控制;和第2驱动电路部,形成在基底层,对有机EL元件(20B)的驱动进行控制;第1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第2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俯视下与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发光元件的有机EL装置、有机EL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作为上述有机EL装置,已知有一种下述的发光装置在由隔壁划分的近似矩形状 的开口区域具有包含发光层的功能层,在开口区域中,长边部之间的宽度被縮窄而形成的 狭窄部,设置在长边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其他的有机EL装置,已知有下述的发光装置具有将不同发光色的像 素之间划分的第1隔壁、和将同一发光色的像素间部分地分隔的第2隔壁,同一发光色的邻 接的像素中形成的有机功能层彼此通过第2隔壁的非形成区域而连接(专利文献2)。 上述专利文献1及上述专利文献2的发光装置都在隔壁的形状与配置上下进行了 研究,可降低在由隔壁划分的区域中形成的有机功能层的膜厚的偏差。另外,有机功能层中 包含的发光层,通过由液滴喷出法(喷墨法)将包含发光层形成材料的液状组成物向由上 述隔壁划分的区域喷出、使其固化而形成。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03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227127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及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光装置是有源驱动型的发光装置,基板上层叠形成有在驱动电路上具有有机功能层的发光元件。驱动电路至少由两个薄膜晶 体管、保持电容、和与它们连接的布线构成。 因此,由于在基板上配置有这些电气构成要素,所以由隔壁划分的区域的表面并 不一定平坦,会产生阶梯差。因而,尤其在使用液滴喷出法(喷墨法)形成有机功能层时,喷 出的液状组成物容易集中在阶梯差最低的部分,在干燥后有可能不一定得到均匀的膜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 现。而且,在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中,上表示从基板观察,配置了有机EL元件的方向,表示 记载为在〇〇上的情况、与〇〇的上方相接配置的情况、或隔着其他构成物配置在〇〇 的上方的情况、或者一部分与〇〇的上方相接配置而一部分隔着其他构成物配置的情况。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基板的基底层;隔 壁部,形成在前述基底层上,相互地划分相邻的第1膜形成区域和第2膜形成区域;第1有机EL元件,形成在前述基底层上俯视下与前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第2有机EL元 件,形成在前述基底层上俯视下与前述第2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第1驱动电路部,形成在前述基底层,对前述第1有机EL元件的驱动进行控制;和第2驱动电路部,形成在前述基 底层,对前述第2有机EL元件的驱动进行控制;前述第1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前述 第2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俯视时与前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 有机EL元件的包含驱动电路部的基底层的表面容易产生凹凸。根据该构成,隔壁部将第1膜形成区域划分成至少包含两个有机EL元件的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 与第1膜形成区域相比,第2膜形成区域中的基底层的表面难以产生凹凸,相互的凹凸水准 (状态)不同。因此,在第2膜形成区域中的第2有机EL元件的形成中,至少发光层不易受 到凹凸的影响,可以形成膜厚偏差较少的发光层。所以,能够提供至少在第2有机EL元件 中可得到稳定的亮度的发光的有机EL装置。[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的有机EL装置中,前述第l驱动电路部及前述第2驱动 电路部分别具有薄膜晶体管和保持电容,前述第1驱动电路部及前述第2驱动电路部分别 具有的前述薄膜晶体管,被配置在俯视与前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前述第1驱动电 路部及前述第2驱动电路部分别具有的前述保持电容,被配置在俯视与前述第2膜形成区 域重合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与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的第1膜形成区域的基底层相比,设置有保持 电容的第2膜形成区域的基底层的表面容易变得平坦。因此,在形成于第2膜形成区域的 第2有机EL元件的至少发光层中,可使膜厚偏差变小。 而且,与将对应于至少两个有机EL元件的保持电容和薄膜晶体管一起配置在第1 膜形成区域的情况相比,提高了保持电容在设计上的自由度。[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的有机EL装置中,前述第l驱动电路部及前述第2驱 动电路部分别具有薄膜晶体管和保持电容,前述第1驱动电路部及前述第2驱动电路部分 别具有的前述薄膜晶体管及前述保持电容,被配置在俯视与前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由于在第1膜形成区域的基底层集中配置了成为凹凸的主要原因的 薄膜晶体管和保持电容,所以容易使第2膜形成区域的基底层的表面更平坦。因此,在形成 于第2膜形成区域的第2有机EL元件的至少发光层中,可进一步使膜厚偏差变小。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的有机EL装置中,前述第1有机EL元件所具有的第1 发光层及前述第2有机EL元件所具有的第2发光层,分别通过涂敷法形成。 根据该构成,设置第1发光层的第1膜形成区域的基底层、和设置第2发光层的第 2膜形成区域的基底层被隔壁部划分,各个基底层的表面的凹凸水准不同。因此,与跨越基 底层的表面的凹凸水准不同的区域利用涂敷法形成同一的发光层的情况相比,在第1发光 层和第2发光层各自中,可使膜厚偏差变小。[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的有机EL装置中,与前述第l膜形成区域俯视下重合的 区域的前述基底层的表面上的凹凸偏差,比与前述第2膜形成区域俯视下重合的区域的前 述基底层的凹凸偏差大,前述第1发光层的发光寿命比前述第2发光层的发光寿命长。 根据该构成,使用涂敷法在第1膜形成区域形成的第1发光层的膜厚偏差,由于受 到其基底层的凹凸的偏差的影响,所以与在第2膜形成区域形成的第2发光层相比,容易变 大。若是同一发光层,则具有膜厚偏差越大、发光寿命越短的倾向,但由于第1发光层的发 光寿命比第2发光层长,所以可使第1发光层和第2发光层之间的发光寿命之差变小。艮卩, 能够提供取得了发光寿命的平衡的有机EL装置。 其中,发光寿命是指使发光层的平面面积、膜厚、流过其的驱动电流等大致一定, 通过持续的通电使初期的发光亮度达到规定的水准(例如减半)为止的通电累积时间。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的有机EL装置中,前述第1有机EL元件能发出第l色光,前述第2有机EL元件能发出与前述第1色不同的第2色光,前述第1有机EL元件所具 有的第1发光层和前述第2有机EL元件所具有的第2发光层通过不同的成膜方法形成。 根据该构成,对于基底层的凹凸水准不同的第1膜形成区域和第2膜形成区域,使 用了不同的成膜方法形成第1发光层和第2发光层。因此,可选择与基底层的凹凸水准对 应的成膜方法,与使用同一成膜方法的情况相比,可使各自的膜厚偏差变小。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的有机EL装置中,与前述第l膜形成区域俯视下重合的 区域的前述基底层的表面上的凹凸的偏差,比与前述第2膜形成区域俯视下重合的区域的 前述基底层的凹凸的偏差大。 根据该构成,即使使用不同的成膜方法形成第1发光层和第2发光层,也不易受到 第1膜形成区域和第2膜形成区域的基底层的表面的凹凸偏差的影响,可抑制各自的膜厚偏差。[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的有机EL装置中,在前述第2发光层上,形成有通过与 形成前述第1发光层同一工艺形成、且由与前述第1发光层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层。 根据该构成,采用了不仅在第1膜形成区域,而且在第2膜形成区域中也在第2发 光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基板的基底层;隔壁部,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相互地划分相邻的第1膜形成区域和第2膜形成区域;第1有机EL元件,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俯视下与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第2有机EL元件,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俯视下与所述第2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第1驱动电路部,形成在所述基底层,对所述第1有机EL元件的驱动进行控制;和第2驱动电路部,形成在所述基底层,对所述第2有机EL元件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第1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2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俯视下与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10-17 2008-268316;JP 2009-7-22 2009-170879一种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包含基板的基底层;隔壁部,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相互地划分相邻的第1膜形成区域和第2膜形成区域;第1有机EL元件,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俯视下与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第2有机EL元件,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俯视下与所述第2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第1驱动电路部,形成在所述基底层,对所述第1有机EL元件的驱动进行控制;和第2驱动电路部,形成在所述基底层,对所述第2有机EL元件的驱动进行控制;所述第1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第2驱动电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成俯视下与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驱动电路部及所述第2驱动电路部分别具有薄膜晶体管和保持电容,所述第1驱动电路部及所述第2驱动电路部分别具有的所述薄膜晶体管,被配置在俯视下与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所述第1驱动电路部及所述第2驱动电路部分别具有的所述保持电容,被配置在俯视下与所述第2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驱动电路部及所述第2驱动电路部分别具有薄膜晶体管和保持电容,所述第1驱动电路部及所述第2驱动电路部分别具有的所述薄膜晶体管及所述保持电容,被配置在俯视下与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有机EL元件所具有的第1发光层及所述第2有机EL元件所具有的第2发光层分别通过涂敷法形成。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俯视下重合的区域的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上的凹凸的偏差,比与所述第2膜形成区域俯视下重合的区域的所述基底层的凹凸的偏差大,所述第1发光层的发光寿命比所述第2发光层的发光寿命长。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有机EL元件能发出第1色光,所述第2有机EL元件能发出与所述第l色不同的第2色光,所述第1有机EL元件所具有的第1发光层和所述第2有机EL元件所具有的第2发光层通过不同的成膜方法形成。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俯视下重合的区域的所述基底层的表面上的凹凸的偏差,比与所述第2膜形成区域俯视下重合的区域的所述基底层的凹凸的偏差大。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发光层上,形成有通过与形成所述第1发光层同一工艺形成、且由与所述第l发光层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层。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EL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部划分所述第1膜形成区域及所述第2膜形成区域和相邻的第3膜形成区域,该有机EL装置具有第3有机EL元件,形成在所述基底层上俯视下与所述第3膜形成区域重合的位置,并 且能发出与所述第1色光及所述第2色光不同的第3色光;第3驱动电路部,形成在所述基底层,对所述第3有机EL元件的驱动进行控制;禾口第1数据线及第2数据线,俯视下配置在所述第2膜形成区域和所述第3膜形成区域 之间,并且被配置成横穿所述第1膜形成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林厚史后藤正嗣三泽龙平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