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87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微流控芯片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置的微阀控制层、第一主体层、薄膜层、第二主体层和电极层,且相邻的两层之间密封配合;所述电极层朝向所述第二主体层的一侧形成第一检测区和第二检测区;所述第一主体层设置有类器官培养腔室和电解液流道;所述第一检测孔与所述电极层的第一检测区连通,所述第二检测孔与所述电极层的第二检测区连通;所述第二主体层上设置有培养基腔室和检测流道,所述培养基腔室与所述类器官培养腔室相对应;所述检测流道与所述培养基腔室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能够通过对类器官分泌蛋白的定量分析,实时追踪类器官生长及药敏过程中的细胞状态,为类器官生成全面概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芯片,具体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类器官是通过在体外培养干细胞并控制其分化过程而形成的三维细胞团。此类“类似”器官的生物结构,保留了原始组织或器官的代表性结构特征和分子特点,被证明可应用于个性化药敏、再生医学及器官移植等治疗领域。

2、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消化酶、体液中的部分蛋白成分、抗体和部分激素等。因为分泌蛋白质常存在于成分复杂的体液中,如消化液、血液以及细胞培养的上清中,而且蛋白浓度相对较低,所以需要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进行分泌蛋白的含量测定。

3、目前,用于细胞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这两种方法均是基于抗原抗体识别的原理,利用抗原与抗体间发生的特异性识别功能,分析所测蛋白质的含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好的优点。

4、相较于2d细胞的生长,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置的微阀控制层、第一主体层、薄膜层、第二主体层和电极层,且相邻的两层之间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检测流道并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培养基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阀控制层包括气阀层和封顶层,所述封顶层位于所述气阀层和所述第一主体层之间;所述第二主体层上设置有第二微阀控制区,所述第二微阀控制区位于所述检测流道的靠近所述培养基腔室的一端,所述第二微阀控制区用于控制所述检测流道的打开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置的微阀控制层、第一主体层、薄膜层、第二主体层和电极层,且相邻的两层之间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检测流道并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培养基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阀控制层包括气阀层和封顶层,所述封顶层位于所述气阀层和所述第一主体层之间;所述第二主体层上设置有第二微阀控制区,所述第二微阀控制区位于所述检测流道的靠近所述培养基腔室的一端,所述第二微阀控制区用于控制所述检测流道的打开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流道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三检测孔,且三个所述第三检测孔之间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检测单元上均设置有液体输出孔,所述液体输出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主体层、所述微阀控制层,且电解液可依次经过第一检测孔、第二检测孔、所述液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泽文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