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流体加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流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273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加热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装到车辆并可以通过加热元件加热流体(诸如冷却水)的流体加热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被直接传递到板,因此可以被更精确地测量,使得可以有利地防止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加热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被配置成借助加热元件加热诸如冷却剂的流体的流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1、在相关技术中,使用诸如汽油或轻油的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配备有发动机的化石燃料车辆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使用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导致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也导致资源耗尽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配备有燃料电池、电池等的环保车辆已经被开发,并且现在、实际地、广泛地被使用。

2、然而,存在的问题在于,相关技术中的在长时间段内已经被设计并开发并且用于化石燃料车辆的加热系统难以用于配备有燃料电池、电池等的环保车辆。由于相关技术中的化石燃料车辆的发动机通过使用经由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热能来产生机械能,因此流体可以通过经由燃烧产生的部分热能被加热。随着被由发动机产生的热能加热的流体循环,流体可用于加热车辆内部。相反,由于燃料电池或电池产生的热量的量小于由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因此应用具有上述加热功能的加热系统存在限制。

3、为了建立独立的加热系统,已经以这样的方式开发并利用配备有燃料电池或电池的环保车辆,使得可以添加热泵并将其用作热源,或者可以设置单独的热源,例如电加热器。在热源当中,电加热器被更广泛地使用,因为电加热器可以容易地加热流体而不会极大地影响其它空调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电加热器可以被分类为空气加热加热器和冷却剂加热加热器,空气加热加热器被配置成直接加热要吹送到车辆内部的空气,冷却剂加热加热器被配置成加热冷却剂。

4、在电加热器的情况下,即使在诸如没有冷却剂、温度传感器的故障、控制器的故障以及其它车辆故障之类的异常状态下需要切断施加到加热器部的电力的供应的情况下,电力也被持续地施加到加热器部时,温度持续地升高,这可能导致装置故障或发生火灾的风险。因此,韩国专利no.10-1655813(于2016年9月2日公开,标题为“用于防止电池加热器过热的装置”,以下称为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冷却剂加热器过热的配置。参照图1,该专利文献包括:加热器部2,其被配置成加热热交换流体;温度敏感开关3,其被配置成切断施加到加热器部2的电力供应;以及热传递构件4,其被配置成将加热器部2的热量传递到温度敏感开关3。在这种情况下,热传递构件4具有板结构并且被配置成使得其一个表面与加热器部2或热交换流体接触,并且其另一个表面与温度敏感开关3接触。

5、该专利文献的结构的优点在于,该结构可以通过从加热器部或热交换流体传递热量来防止过热。然而,该专利文献的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过热检测响应性不好,用于结构的安装结构复杂并且不稳定,制造或组装成本增加,并且难以确保性能。此外,由于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传递构件联接到加热器,因此降低了耐久性,这导致以下问题:热传递构件变形或由于加热器在异常操作期间过热而发生泄漏。此外,由于热传递构件从发热部与连接器之间的构件或热交换流体接收热量而不从加热器的发热部接收热量,因此当流体不与热传递构件接触时难以执行测量,这导致防止加热器过热的功能不完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流体加热器,该流体加热器被配置成使得由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可以被传递到构成壳体的板。

3、技术方案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具有中空部分,流体在所述中空部分中流动;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连接器和加热元件,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并且连接到电源,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被配置成通过从所述连接器传输的电力被加热;以及热传递模块,所述热传递模块被配置成将由所述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其中,所述热传递模块与一端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并且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上的板的内表面接触。

5、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中,所述板的一部分可以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入以限定凹陷部分,并且所述热传递模块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凹陷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6、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中,温度熔断器、温度敏感开关和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可以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分的外表面上。

7、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中,所述凹陷部分的内表面可以具有凸起形状。

8、此外,所述热传递模块可以包括:第一传递构件,所述第一传递构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外表面接触,同时围绕所述加热元件的外表面;以及第二传递构件,所述第二传递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传递构件并且另一端联接到所述板的内表面。

9、此外,所述热传递模块可以包括:第一传递构件,所述第一传递构件与所述加热元件的外表面接触,同时围绕所述加热元件的外表面;以及第二传递构件,所述第二传递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传递构件并且另一端联接到所述凹陷部分的内表面,并且所述第二传递构件可以包括: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传递构件;以及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连接到所述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并且固定成与所述凹陷部分的内表面表面接触。

10、此外,所述加热元件可以螺旋地形成并且包括以预定角度倾斜的多个单元加热元件,并且所述第一传递构件可以成形为对应于相邻单元加热元件的外周表面。

11、此外,所述连接器可以穿透所述板,并且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板可以通过焊接联接。

12、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中,所述连接器可以设置为多个连接器,并且两个或更多个连接器可以设置成穿透一个板。

13、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中,包括正极端子的至少一个连接器可以设置成穿透一个板。

14、此外,所述板可以具有供所述连接器被插入的孔,并且突出部分可以围绕所述板的所述孔形成并且从所述壳体向内或向外突出。

15、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中,所述热传递模块的另一端和所述板的内表面可以通过焊接彼此联接。

16、此外,所述壳体还可以包括:入口端口10a,冷却剂被引入到所述入口端口中;以及排放端口10b,所述冷却剂穿过所述排放端口被排放,并且所述排放端口可以设置成比所述入口端口更靠近所述板。

17、有益效果

18、根据如上所述配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主加热部件的热量从加热元件被直接传递到板,使得温度熔断器、温度敏感开关、温度传感器等可以检测正常或异常,从而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并且防止诸如发生失火等的事故。

19、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可以借助联接到板的凹陷部分来最小化加热元件和板之间的间隙,从而最大化温度检测反应性并防止板的变形。

20、此外,按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加热器,加热模块和热传递模块可以通过焊接联接到板,从而提高产品的热传递速率、耐久性和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加热器,所述流体加热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入以限定凹陷部分,并且所述热传递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凹陷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温度熔断器、温度敏感开关和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分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凹陷部分的内表面具有凸起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热传递模块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热传递模块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加热元件螺旋地形成并且包括以预定角度倾斜的多个单元加热元件,并且所述第一传递构件成形为对应于相邻单元加热元件的外周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连接器穿透所述板,并且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板通过焊接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连接器设置为多个连接器,并且两个或更多个连接器设置成穿透一个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包括正极端子的至少一个连接器设置成穿透一个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板具有供所述连接器被插入的孔,并且突出部分围绕所述板的所述孔形成并且从所述壳体向内或向外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热传递模块的另一端和所述板的内表面通过焊接彼此联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流体加热器,所述流体加热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板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凹入以限定凹陷部分,并且所述热传递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凹陷部分的内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温度熔断器、温度敏感开关和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分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凹陷部分的内表面具有凸起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热传递模块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热传递模块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加热器,其中,所述加热元件螺旋地形成并且包括以预定角度倾斜的多个单元加热元件,并且所述第一传递构件成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龙荷金泳根李满玉尹亨烈朴钟伍张吉相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