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贮油筒引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400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贮油筒引伸模具,属于机械加工及模具技术领域。它包括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上模座11与冲压凸模2经上模压圈1、上模被帽13连接;下模座12内从下到上设有卸料圈6、下凹模5及下压圈8、上凹模4及上压圈9、定位圈3,下模座12上连接有下模被帽10,卸料圈6由三块等分的圆弧块与其外圈凹槽中嵌入的两根拉簧7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了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在一道工序中完成两次拉伸,减少了退火工序,适合作为汽车减震器中贮油筒的模具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是一体式筒状体的引伸模具,属于机械加工及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减震器的关键部件是贮油筒,采用的是将筒体在收口机加工后再与底盖焊接而成,缺陷是,底盖锥面与筒体的同轴度不易控制,焊接强度难以保证,存在漏气隐串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焊接式贮油筒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制作一体式贮油筒的冲 压模具。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式贮油筒引伸模具,包括 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上模座11与冲压凸模2经上模压圈1、上模被帽13连接;下模座12 内从下到上设有卸料圈6、下凹模5及下压圈8、上凹模4及上压圈9、定位圈3,下模座12 上连接有下模被帽IO,卸料圈6由三块等分的圆弧块与其外圈凹槽中嵌入的两根拉簧7构 成。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此模具制作的贮油筒强度高、气密性好、尺寸精度 高,加工质量高,材料利用率高。节约了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在一道工序中完成两次拉 伸,减少了退火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及编号 1-上模压圈,2-冲压凸模,3-定位圈,4-上凹模,5-下凹模, 6-卸料圈,7_拉簧,8_下压圈,9_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贮油筒引伸模具,包括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其特征在于,上模座(11)与冲压凸模(2)经上模压圈(1)、上模被帽(13)连接;下模座(12)内从下到上设有卸料圈(6)、下凹模(5)及下压圈(8)、上凹模(4)及上压圈(9)、定位圈(3),下模座(12)上连接有下被帽(10),卸料圈(6)由三块等分的圆弧块与其外圈凹槽中嵌入的两根拉簧(7)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一体式贮油筒引伸模具,包括上模座(11)和下模座(12),其特征在于,上模座(11)与冲压凸模(2)经上模压圈(1)、上模被帽(13)连接;下模座(12)内从下到上设有卸料圈(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