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1、我国人口众多,交通出行是一个大问题。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因出行方便、占地小,可有效减少燃油对大气的污染,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2、因电动自行车相比普通自行车平均时速更快,在骑行过程中会面临更大的路面颠簸、冲击等状况,因而需要更加稳固的车架结构以及一定的减震功能。普通电动自行车车梁一般为单臂设计,在车梁强度及稳定性上有所不足。电动自行车减震机构的设计,通常是在前轮与前叉之间或后轮与后叉之间加装垂直的减震器,以降低车辆在骑行过程中的垂直方向颠簸感;或者在车梁与中管之间横向设置减震器。例如中国专利cn201720979580.2公开了“一种电动折叠自行车”,其后叉前部固定连接于中管,货架管固定于后叉上部,其在车梁与中管之间设置了车架减震器,该减震器可以吸收车体前部与后部产生的形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骑行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目前采用的减震方式普遍是在车辆的某两个刚性部件之间安装单一的减震器,仅依靠减震器的压缩或拉伸来缓冲两个部件之间的形变,例如后叉与中管之间普遍采用焊接固定连接,当后轮突遇向上冲击力时,后轮上抬,后叉尾端同时上抬,通过弯曲变形后叉前端挤压中管,这是一种刚性挤压,减震效果非常有限,同时长期以往会加速车辆的老化变形。
3、如何增加车架整体强度,同时具备良好的减震效果,已成为电动自行车设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梁强度高、具有良好减震效果、结构紧凑,且易于制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梁、头管、中管以及后叉,所述头管固定于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所述车梁包括前臂和后臂,所述前臂与后臂之间设有折叠器;所述后臂为“c”型管,后臂包括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中段竖直设置且固定于折叠器后侧壁,所述上段固定于中管,下段固定连接小五通,小五通横向固定于中管下部;后叉前端固定设置连接板,五通管横向固定设置于连接板,连接板铰接连接于小五通;所述后臂与中管构成的合围空间内设置控制器,后臂两侧分别设置盖板;中管后侧设第一连接座,后叉内侧之间具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弹性装置。
3、所述后臂两侧具有环绕设置的内凹台阶,所述盖板外轮廓与后臂形状相匹配,盖板边缘设置于所述台阶处。
4、所述中管下端穿设于连接板内侧,中管外壁与连接板内侧具有间隙。
5、所述弹性装置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弹性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座。
6、所述弹性装置为减震弹簧、气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中的任一种。
7、货架管前端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叉,货架管尾端与后叉之间设置支撑管,货架管上安置电池盒。
8、所述折叠器具有折叠接头和偏心快拆手柄。
9、本技术电动自行车车架的后臂为“c”型管,相较于传统单臂车梁,可以使得折叠器与后臂具有更大的固定面积、更加牢固;其后臂上段固定于中管、下段固定连接小五通、小五通固定于中管下部,后臂与小五通、中管构成稳定的闭环结构,使得车梁在受到载荷冲击时不易发生形变;后臂与中管构成的合围空间内设置控制器,空间利用效率高,两侧设置盖板起到防水作用;且连接板铰接连接于小五通,具有良好减震作用,具体为后叉受冲击力被突然抬起时,后叉的首要泄力方式是沿小五通做逆时针转动,因后叉尾端至小五通具有较长的力臂且非刚性连接,可有效降低骑行者的颠簸感,其次中管与后叉之间设有弹性装置,后叉不与中管直接连接,在增加减震效果的同时车架整体空间布局紧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梁(1)、头管(2)、中管(3)以及后叉(4),所述头管固定于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包括前臂(11)和后臂(12),所述前臂与后臂之间设有折叠器(13);所述后臂为“C”型管,后臂包括上段(121)、中段(122)和下段(123),所述中段竖直设置且固定于折叠器后侧壁,所述上段固定于中管,下段固定连接小五通(52),小五通横向固定于中管下部;后叉前端固定设置连接板(5),五通管(51)横向固定设置于连接板,连接板铰接连接于小五通;所述后臂与中管构成的合围空间内设置控制器(6),后臂两侧分别设置盖板(61);中管后侧设第一连接座(31),后叉内侧之间具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第二连接座(41),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弹性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臂两侧具有环绕设置的内凹台阶(124),所述盖板外轮廓与后臂形状相匹配,盖板边缘设置于所述台阶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下端穿设于连接板内侧,中管外壁与连接板内侧具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弹性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减震弹簧、气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货架管(8)前端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叉,货架管尾端与后叉之间设置支撑管(81),货架管上安置电池盒(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器具有折叠接头和偏心快拆手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梁(1)、头管(2)、中管(3)以及后叉(4),所述头管固定于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包括前臂(11)和后臂(12),所述前臂与后臂之间设有折叠器(13);所述后臂为“c”型管,后臂包括上段(121)、中段(122)和下段(123),所述中段竖直设置且固定于折叠器后侧壁,所述上段固定于中管,下段固定连接小五通(52),小五通横向固定于中管下部;后叉前端固定设置连接板(5),五通管(51)横向固定设置于连接板,连接板铰接连接于小五通;所述后臂与中管构成的合围空间内设置控制器(6),后臂两侧分别设置盖板(61);中管后侧设第一连接座(31),后叉内侧之间具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第二连接座(41),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弹性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臂两侧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隆美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