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8854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15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梁、头管、中管以及后叉,所述头管固定于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所述车梁包括前臂和后臂,所述前臂与后臂之间设有折叠器;五通管固定于中管下部前侧,补强管上端固定于后臂下侧,补强管下端固定于五通管;所述五通管连接基座,U型连接片前端铰接连接于所述基座,U型连接片尾端固定于后叉前端;所述后臂与补强管上端之间设补强片,U型连接片与所述补强片之间设置弹性装置。本车架技术方案减震性能优异、整体简洁、美观、安全系数高。安全系数高。安全系数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人口众多,交通出行是一个大问题。自行车因出行方便、占地小,可有效减少燃油对大气的污染,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0003]为了应对不同路面的复杂环境,自行车一般需要增加减震机构的设计,目前一些自行车减震方式单一,遇到路面颠簸时容易引发侧翻,非常危险,也大大降低了骑行的舒适性。例如中国专利CN201720979580.2公开了“一种电动折叠自行车”,其在车梁与中管之间设置了车架减震器,提高了骑行过程中的避震效果,但是减震效果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减震效果、结构紧凑、具有流线型造型,且易于制造的自行车车架。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梁、头管、中管以及后叉,所述头管固定于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所述车梁包括前臂和后臂,所述前臂与后臂之间设有折叠器;五通管固定于中管下部前侧,补强管上端固定于后臂下侧,补强管下端固定于五通管;所述五通管连接基座,U型连接片前端铰接连接于所述基座,U型连接片尾端固定于后叉前端;所述后臂与补强管上端之间设补强片,U型连接片与所述补强片之间设置弹性装置。
[0006]所述中管穿设于U型连接片内侧,中管外壁与U型连接片内壁具有间隙。
[0007]所述U型连接片中部设置有横杆,所述弹性装置一端铰接于所述横杆,弹性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补强片。
[0008]所述弹性装置为减震弹簧、气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中的任一种。
[0009]所述折叠器具有折叠接头和偏心快拆手柄。
[0010]本技术自行车车架的车梁后臂、中管、五通管、补强管构成一个稳固的结构体,能够承受较大载荷;后叉连接U型连接片,U型连接片与车梁间设置弹性装置,后叉不与中管直接连接,在极大增加减震效果的同时车架整体空间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自行车车架的正面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自行车车架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自行车车架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2所示,本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梁1、头管2、中管3以及后叉4,所述头管固定于
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所述车梁包括前臂11和后臂12,所述前臂与后臂之间设有折叠器;五通管5固定于中管下部前侧,补强管6上端固定于后臂下侧,补强管下端固定于五通管;所述五通管连接基座51,U型连接片7前端铰接连接于所述基座,U型连接片尾端固定于后叉前端;所述后臂与补强管上端之间设补强片13,U型连接片与所述补强片之间设置弹性装置8。
[0015]所述中管3穿设于U型连接片内侧,中管外壁与U型连接片内壁具有间隙。具体地,该中管3与U型连接片7是整体不接触的,重点包括中管3的左、右侧以及后侧部位,以避免碰撞损伤。在骑行过程中,中管3后侧与U型连接片7的间隙会发生微量的变化,这也是弹性装置8被压缩或弹开所引发的效应。
[0016]该五通管固定于中管下部前侧,使得中管下开口没有遮挡;座管插设于中管并可滑动,在需要折叠时,将座管沿着中管往下滑动,座管下端可伸出于中管下开口,以使得折叠后体积达到极限压缩。
[0017]所述U型连接片中部设置有横杆71,所述弹性装置8一端铰接于所述横杆,弹性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补强片13。
[0018]所述弹性装置8为减震弹簧、气压减震器、液压减震器中的任一种。
[0019]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器9具有折叠接头、偏心快拆手柄,以便在需要时折叠车梁前臂、后臂以减小占地面积,利于收纳。所述折叠器为可快速打开或关闭的锁紧装置,无需借助工具,由于折叠车上的折叠器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梁(1)、头管(2)、中管(3)以及后叉(4),所述头管固定于车梁前端,中管固定于车梁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梁包括前臂(11)和后臂(12),所述前臂与后臂之间设有折叠器;五通管(5)固定于中管下部前侧,补强管(6)上端固定于后臂下侧,补强管下端固定于五通管;所述五通管连接基座(51),U型连接片(7)前端铰接连接于所述基座,U型连接片尾端固定于后叉前端;所述后臂与补强管上端之间设补强片(13),U型连接片与所述补强片之间设置弹性装置(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隆美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