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物理场控制电/磁二元相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770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多物理场控制电/磁二元相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玄武岩纤维经处理后得玄武岩微纤维;将玄武岩微纤维分散于含极性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中,制得经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的玄武岩纤维;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物质分散于水性聚氨酯溶液,再加入微纳磁性颗粒后进行交联反应,制得玄武岩基磁性微纤维;步骤三:取树脂基体溶于分散有微纳导电颗粒的有机溶剂分散系中,再加入玄武岩基磁性微纤维后,在设定条件下流延成膜,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电磁屏蔽材料在18~26.5GHz最高电磁屏蔽效能为45.6dB,克服了传统电磁屏蔽材料难以适配空间限制微电子器件的缺陷,是一种面向6G高频电磁防护的新材料及其关键制备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先进功能材料制备,具体为一种多物理场控制电/磁二元相结构自组装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玄武岩纤维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四大纤维材料之一的关键战略材料,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被要求对电子电器、航天航空、汽车船舶、国防军工、医疗工程等领域产品迭代升级提供先进新材料技术支撑。特别是在6g高频率时代即将到来的背景下,电子产品高频率化、高功率化发展已成大势所趋,成倍激的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电子产品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日趋严重,这对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提出了集成高效能电磁屏蔽的新要求。虽然,玄武岩微纤维高长径比的尺度维度效应在形成物理屏蔽层方面独居优势,但是玄武岩纤维本身几乎不具备电、磁等功能特性,而且表面光滑、活性官能团较少的结构缺陷严重限制了大部分基于界面物理或化学修饰技术的高性能表面赋能,使得玄武岩纤维基复合材料很难作为先进功能材料匹配高频时代多级次市场技术产品升级迭代的应用需求。虽然,可以将磁性颗粒掺入玄武岩熔体制备磁性纤维(专利公开号cn113089133a)或加入玄武岩纤维浸润剂(专利公开号cn115947549a)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物理场控制电/磁二元相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玄武岩微纤维为市售玄武岩纤维经球磨15~20min并过1200目网筛制得,直径为6~25μm,长径比为4~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含极性硅烷偶联剂的溶液为KH-550、KH-540氨基硅烷偶联剂或KH-570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极性硅烷偶联剂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物理场控制电/磁二元相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玄武岩微纤维为市售玄武岩纤维经球磨15~20min并过1200目网筛制得,直径为6~25μm,长径比为4~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含极性硅烷偶联剂的溶液为kh-550、kh-540氨基硅烷偶联剂或kh-570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极性硅烷偶联剂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水性聚氨酯溶液包括w909579、a909856市售水性聚氨酯溶液;水性聚氨酯溶液的稀释倍率为1~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微纳磁性颗粒为羧基化三氧化二铁、氨基化三氧化二铁磁性纳米颗粒;微纳磁性颗粒与玄武岩微纤维的质量比为1:2~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微纳导电颗粒为多壁碳纳米管、导电炭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毅王伟谢斌何佳钰魏燕赖川漆吉曾军姚博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轻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