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前罩锁、车辆以及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前罩锁、车辆以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197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申请涉及一种前罩锁、车辆以及控制方法,涉及汽车车身领域。本申请中的前罩锁包括基座、锁销、锁止机构和驱动件。在锁止机构从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对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施加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使得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远离锁止部,从而锁止机构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两个锁止件均会受到同一个方向的侧向冲击力,使得其中一个锁止件的止挡部远离锁止部,另一个锁止件的止挡部依然位于锁止部靠近车前罩的一侧,从而使得锁止机构依然处于锁止状态。即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车前罩能够保持关闭状态,从而提升车辆前罩锁的安全性。由此,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车辆前罩锁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尤其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前罩锁、车辆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车辆的前罩锁位于车辆的前部,通过前罩锁的锁止和解锁,可以锁止车辆前罩和打开车辆前罩。

2、相关技术中,前罩锁包括锁销、棘轮和棘爪,锁销连接于车辆前罩上,棘轮和棘爪均转动连接于车体上,当前罩锁锁止车辆前罩时,通过转动棘轮使棘轮的部分位于锁销的上方,从而限制锁销向上方移动,以避免车辆前罩打开,此时,棘爪与棘轮抵接,对棘轮限位;当前罩锁打开车辆前罩时,棘爪松开对棘轮的限位,通过转动棘轮,使棘轮转动至锁销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从而解除对锁销的限制,以便于打开车辆前罩。

3、通过上述前罩锁对车辆前罩锁止的情况下,若车辆发生偏置碰撞,即当车辆的左前部或者右前部发生碰撞时,会使得车辆前罩锁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若该冲击力与棘爪解除对棘轮限位时应当受到的作用力方向相同,则会导致棘爪在惯性作用下转动,从而使棘爪解除对棘轮的限位,进而会导致棘轮转动至锁销的一侧,以解除对锁销的限制,这样将导致前罩锁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从而使得前罩打开,进而导致车辆受损,甚至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前罩锁、车辆以及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车辆前罩锁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2、根据本申请涉及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前罩锁,包括基座、锁销、锁止机构以及驱动件。其中,锁销包括连接部和锁止部,连接部用于连接车前罩,锁止部位于连接部远离车前罩的一侧,且与连接部连接,锁止机构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驱动件用于驱动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3、锁止机构包括两个锁止件,两个锁止件连接于基座,且能够相对于基座运动,两个锁止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锁止部位于两个锁止件之间,第一方向垂直于连接部和锁止部的排布方向。锁止件包括止挡部,在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位于锁止部靠近车前罩的一侧;在锁止机构从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驱动件对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施加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以使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远离锁止部。

4、根据上述技术手段,由于锁销的连接部与车前罩连接,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均移动至锁销的锁止部靠近车前罩的一侧时,能够使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均限制锁止部向靠近车前罩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限制车前罩向远离锁销的方向移动,以锁止车前罩。在锁止机构从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的过程中,需要驱动件对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施加相反方向的作用力,才能够使得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均远离锁止部,从而使两个锁止件的止挡部均解除对锁止部的限制,从而使得锁止机构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以便于打开车前罩。

5、这样一来,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作用于车辆上的撞击力传递至锁止机构时,两个锁止件受到的冲击力的方向相同,从而只能使其中一个锁止件受到的冲击力的方向与该一个锁止件从锁止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的过程中应当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同,进而只能使得其中一个锁止件的止挡部远离锁止部,另一个锁止件的止挡部依然位于锁止部靠近车前罩的一侧,从而可以使另一个锁止件的止挡部仍对锁止部靠近车前罩的一侧进行限制,使得锁止机构依然处于锁止状态。如此设置,当车辆发生偏置碰撞时,车前罩能够保持关闭状态,从而提升车辆前罩锁的安全性。

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锁止件还包括转动部,转动部与基座转动连接,转动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垂直于连接部和锁止部的排布方向,止挡部连接于转动部。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通过设置与止挡部连接的转动部,使得转动部沿其转动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止挡部沿转动部的转动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止挡部能够由位于锁止部靠近车前罩的一侧向远离锁止部运动,进而实现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锁止件的转动部的转动方向相反。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中的两个锁止件的转动部的转动方向相反,可以降低因其他外力导致锁止件意外解锁的可能性,例如,当车辆前部受到偏置碰撞时,两个锁止件均会受到同一方向的较大的侧向冲击力,如果两个锁止件的转动部的转动方向相反,那么两个转动部中的一个会带动相应的止挡部远离锁止部,而两个转动部中的另一个不会转动,或者带动相应的止挡部转动,但不会向远离锁止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锁止机构依然处于锁止状态。

10、这样一来,本申请中的两个锁止件的转动部的转动方向相反,能够防止意外解锁,提高前罩锁的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锁止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锁止机构还包括两个限位件,两个限位件连接于基座,且能够相对于基座运动,两个限位件与两个锁止件一一对应。

12、限位件包括第二限位部,在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的情况下,一个限位件的第二限位部与一个锁止件的第一限位部抵接,以限制锁止件运动;在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一个限位件的第二限位部与一个锁止件的第一限位部分离。

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使得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处于抵接状态时,能够限制锁止件运动,从而使得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当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处于分离状态时,锁止件的止挡部能够远离锁止部,从而使得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包括第一拉索、第二拉索以及第三拉索。其中,第一拉索的一端与一个限位件连接,用于拉动一个限位件运动,第二拉索的一端与另一个限位件连接,用于拉动另一个限位件运动,第三拉索与第一拉索的另一端和第二拉索的另一端均连接,用于拉动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运动。

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拉索、第二拉索和第三拉索,使得拉动第三拉索时,能够带动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同时运动,确保解锁的同步性。另外,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还包括分线盒以及滑块。其中,分线盒内形成有容纳腔,滑块设于容纳腔内,且能够在容纳腔内滑动,沿滑块的滑动方向,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拉索的另一端和第二拉索的另一端连接,滑块的另一端与第三拉索连接。

1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通过设置分线盒和滑块,使得第三拉索在拉动滑块运动的同时,能够实现同时拉动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运动,并且容纳腔具有导向作用,能够确保滑块沿确定的路径滑动,从而提高驱动件的使用可靠性。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限位件还包括旋转部,旋转部与基座转动连接,旋转部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垂直于连接部和锁止部的排布方向,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旋转部。

1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通过设置旋转部,使得旋转部沿其转动轴线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限位部沿旋转部的转动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二限位部能够带动第一限位部沿转动部的转动轴线转动,使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由抵接状态向分离状态切换,进而实现锁止机构在锁止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罩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1)还包括转动部(312),所述转动部(312)与所述基座(1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31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连接部(21)和所述锁止部(22)的排布方向;所述止挡部(311)连接于所述转动部(3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锁止件(31)的转动部(312)的转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1)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2)还包括旋转部(322),所述旋转部(322)与所述基座(10)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部(32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连接部(21)和所述锁止部(22)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321)连接于所述旋转部(32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30)还包括复位件(33),所述复位件(33)连接于基板(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33)包括两个弹性件(331),所述两个弹性件(331)连接于所述基板(11),一个所述弹性件(331)连接一个所述限位件(32),且连接一个所述锁止件(31);另一个所述弹性件(331)连接另一个所述限位件(32),且连接另一个所述锁止件(3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311)包括第一子止挡部(3111)和第二子止挡部(3112),在所述锁止机构(30)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情况下,对于任意一个所述锁止件(31),所述第一子止挡部(3111)位于所述第二子止挡部(3112)靠近锁止部(22)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1)还包括第三限位部(314),在所述锁止机构(30)处于所述半锁止状态的情况下,一个所述限位件(32)的所述第二限位部(321)与一个所述锁止件(31)的所述第三限位部(314)抵接,以限制所述锁止件(31)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包括基板(11),沿所述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一个所述锁止件(31)位于所述基板(11)的一侧,另一个所述锁止件(31)位于所述基板(11)的另一侧,所述基板(11)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连接部(21)和所述锁止部(22)的排布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靠近所述车前罩的表面设有容置槽(111),所述锁止部(22)容置于所述容置槽(111),且能够沿所述容置槽(111)的深度方向移动。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罩锁。

15.一种前罩锁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罩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1)还包括转动部(312),所述转动部(312)与所述基座(1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部(31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连接部(21)和所述锁止部(22)的排布方向;所述止挡部(311)连接于所述转动部(3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锁止件(31)的转动部(312)的转动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1)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2)还包括旋转部(322),所述旋转部(322)与所述基座(10)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部(32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垂直于所述连接部(21)和所述锁止部(22)的排布方向;所述第二限位部(321)连接于所述旋转部(32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30)还包括复位件(33),所述复位件(33)连接于基板(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33)包括两个弹性件(331),所述两个弹性件(331)连接于所述基板(11),一个所述弹性件(331)连接一个所述限位件(32),且连接一个所述锁止件(31);另一个所述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全武刘正雄张新明曾聪陈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