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门内拉手,具体为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及开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越来越多,各种交通事故也层出不穷,除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碰撞、刮蹭事故,“开门杀”也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通常是由司机乘客的疏忽大意引起的,导致在开门时,车门刚好被行驶中的汽车或电动车撞上,进而导致人员受伤,产生经济损失。
2、在开门时转头向后观察路况,可以有效的避免“开门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都是顺手就打开车门了,经常会忘记向后观察路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荷兰人都心照不宣的采用“荷兰式开门法”,即:使用远离车门的手臂开门,这样可以迫使身体转动,下意识的去观察侧后方的情况;但是这个方法仍然需要有意识的进行,还存在有疏忽、忘记的风险;
3、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及开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及开门方法,具备有效避免“开门杀”、提高开启车门时的安全性的优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包括装配在车门内侧的拉手框(1),所述拉手框(1)的拉手槽(2)内转动安装有内拉手(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连杆(10)、移动架(11)、固定柱(15)和弹簧一(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1)背向连杆(10)的一侧与内腔(12)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弹性支撑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朝向拉手槽(2)的一侧形成有弧形坡(6),所述拉手槽(2)的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包括装配在车门内侧的拉手框(1),所述拉手框(1)的拉手槽(2)内转动安装有内拉手(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连杆(10)、移动架(11)、固定柱(15)和弹簧一(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1)背向连杆(10)的一侧与内腔(12)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弹性支撑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朝向拉手槽(2)的一侧形成有弧形坡(6),所述拉手槽(2)的边侧形成有与弧形坡(6)相对应的引导坡(7)。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1)背向连杆(10)的一侧通过尾杆(18)固定连接有活塞(19),所述活塞(19)活动设置于开设在内拉手(3)内的油腔...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