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99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至少两片依次连接的换热器,各所述换热器均包括若干数目相等的扁管;进一步包括若干管套;任一片换热器中的各扁管均通过所述管套与相邻的换热器中位置相对的各扁管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扁管采用管套直接连接,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制冷剂在各个换热器中分配均匀,降低制冷剂侧压降,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性能,且加工成本较低、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制冷装置一般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阀等基本部件, 上述基本部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这 个密闭的系统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从而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达到制冷效果。制冷装置所包含的基本部件中,冷凝器和蒸发器是热 交换部件,其结构基本相同,可以统称为换热器。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装置是由至少两片所述的换热器依次连接 组成的,例如,由两片换热器连接组成的热交换装置,或者由三片换 热器依次连接组成的热交换装置,同理,可以由四片、五片或者六片 等组成的热交换装置。以下将以由两片换热器连接组成的热交换装置 为例,说明现有技术中热交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其存在的缺陷。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热交换装置的 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典型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1,及与第一换热器11连接的 第二换热器12。如图1所示,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成适当 夹角;如图2所示,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平行设置。所述 热交换装置还包括与第一换热器11连接的第一集流管13,及与第二 换热器12连接的第二集流管14;第一集流管13和第二集流管14通 过若干连接管15连通。制冷剂通过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11的各个扁管中,通过各个扁 管进入第一集流管13中;制冷剂再通过连接管15进入第二集流管12 中,然后由第二集流管12进入第二换热器12的各个扁管中。换热器内部的制冷剂一般处于两相状态,为液态和汽态;当制冷 剂进入第一集流管13后,液态的制冷剂会滞留在第一集流管13的底部,而汽态的制冷剂则通过连接管15进入第二集流管14中,导致第 二换热器12内部的制冷剂基本处于汽态,由于汽态制冷剂的传热系数 远远低于液态制冷剂的传热系数,导致第二换热器12的换热性能低于 第一换热器11的换热性能,从而影响了热交换装置的整体换热性能。 此外,连接管15的管径与第一集流管13和第二集流管14的管 径相比,显著较小,导致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局部阻力, 从而增大了制冷剂侧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 能够使得制冷剂在各个换热器中分配均匀,降低制冷剂侧压降,从而 提高整体的换热性能,且加工成本较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至少两 片依次连接的换热器,各所述换热器均包括若干数目相等的扁管;进 一步包括若干管套;任一片换热器中的各扁管均通过所述管套与相邻 的换热器中位置相对的各扁管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管套的截面的内环形状与所述扁管的截面的外环形 状相同,且所述管套的截面的内环尺寸略大于所述扁管的截面的外环 尺寸。优选地,连接相邻两片换热器的各管套连接有固定部件,以便固 定各管套之间的相对位置。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为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槽的第一固定板,所 述第一通槽的数目与一片换热器的扁管的数目相同;'连接相邻两片换 热器的各管套的弯曲部分别插装于各所述第一通槽中,并与所述第一 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为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槽的第二固定板,所 述第二通槽的数目与一片换热器的扁管的数目相同;连接相邻两片换热器的各管套的两端分别均插装于一个笫二固定板的各第二通槽中, 并与对应的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为底壁开设有若干定位槽的固定管,所述定位槽的数目与一片换热器的扁管的数目相同;连接相邻两片换热器的各管套的弯曲部分别插装于各所述定位槽中,并与所述固定管固定 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管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且所述椭圓形的短轴 与风的流向大体平行。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换热器之间成适当夹角。优选地,所述管套包括两个直线部,及连接两个所述直线部的圓弧部;所述圆弧部的最内侧圆弧的半径的尺寸范围为5mm 100mm, 所述直线部沿制冷剂流向的尺寸范围为10 mm 15 0 mm 。优选地,所述管套为扁形管,所述扁形管横截面的长度的尺寸范 围为6mm 32mm,宽度的尺寸范围为1.0mm 3.0mm。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中,换热器的各个扁管与相邻的换 热器的各个扁管通过若干管套连通,并且换热器的每一个扁管与相邻 的换热器的每一个扁管单独连接,这种管套连接方式,使得处于两相 状态的制冷剂可以顺利地由换热器的 一个扁管进入相邻的换热器中的 另 一 根扁管,使得处于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各个换热器中分配均匀, 从而使得每一片换热器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热交换装置的整体换 热性能。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并没有采用现有技术中集流管 和连接管的结构设置,而是采用管套直接连接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 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从而降低了制冷剂侧压降。同时, 由于扁管插入管套的深度可以自由控制,因而可以增大扁管与管套之 间的接触面,从而提高二者连接的稳定性。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省去了集流管,由于集流管 是成本较高的部件,因而显著地降低了热交换装置的加工成本,且安 装方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能够使得制冷剂在各个换 热器中分配均匀,降低制冷剂侧压降,从而提高整体的换热性能,且 加工成本4交寸氐。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典型的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种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能够使得制 冷剂在各个换热器中分配均匀,降低制冷剂侧压降,从而提高整体的 换热性能,且加工成本较低。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热交换装置,包括至少两片依次连接的换热器,比 如,可以由两片换热器连接组成,或者可以由三片、甚至更多片换热 器依次连接组成。以下以由两片换热器组成的热交换装置为例,说明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热交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和技术效果,显然,由多片换 热器组成的热交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和技术效果与由两片换热器组成的 热交换装置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在本专利技术的第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第 一换热器 21,和与第一换热器21连通的第二换热器22,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 换热器22成适当的夹角;第一换热器21包括若干第一扁管211 (示 于图5中),第二换热器22包括若干第二扁管221 (示于图5中),第 一扁管211的数目和第二扁管221的数目相同;所述热交换装置进一 步包括若干管套23,各个管套23的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于第一扁管211 及与第一扁管211对应的第二扁管221,从而实现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的连通。处于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由输入口进入第一换热器21的各个第一 扁管211,再由第一扁管211通过各个管套23进入第二换热器22的 各个第二扁管221中,再由输出口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至少两片依次连接的换热器,各所述换热器均包括若干数目相等的扁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若干管套;任一片换热器中的各扁管均通过所述管套与相邻的换热器中位置相对的各扁管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装置,包括至少两片依次连接的换热器,各所述换热器均包括若干数目相等的扁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若干管套;任一片换热器中的各扁管均通过所述管套与相邻的换热器中位置相对的各扁管密封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的截 面的内环形状与所述扁管的截面的外环形状相同,且所述管套的截面 的内环尺寸略大于所述扁管的截面的外环尺寸。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相邻两片 换热器的各管套连接有固定部件,以便固定各管套之间的相对位置。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 为开设有若干第一通槽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通槽的数目与一片换 热器的扁管的数目相同;连接相邻两片换热器的各管套的弯曲部分别 插装于各所述第一通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 为开设有若干第二通槽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通槽的数目与一片换 热器的扁管的数目相同;连接相邻两片换热器的各管套的两端分别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建龙汪峰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