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81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和车辆,座椅包括:头枕和靠背,头枕包括:头枕本体、扬声器、第一线束和第一接头,扬声器设置于头枕本体,第一接头通过第一线束与扬声器电连接,靠背包括:靠背本体、第二线束和第二接头,头枕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靠背本体,第二线束设置于靠背本体,第二接头通过第二线束与供电单元连接且通过第二线束相对靠背本体可伸缩,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插接连接。通过将头枕主体可拆卸地设置在靠背主体上,第一线束和第一接头与扬声器连接,第二线束可伸缩的位于靠背主体内,第二接头和第二线束电连接,而且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可拆卸的连接,从而便于头枕拆卸后线束的收纳,进而可以提升座椅的功能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日常的车辆应用场景中,座椅的状态可通过中控软开关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实现将驾驶座位靠背放平与后排座椅座垫持平成为大床模式的操作,而且在此种使用场景中,驾驶员为了满足对车内音乐播放时音质的追求以及私密性的要求,可以将主驾驶座位头枕设置为音响头枕,但是考虑在实现主驾驶座椅靠背放平状态时,用户可能会对座椅头枕位置进行挤压动作,为了防止音响头枕损坏,从而需要把头枕取出。

2、相关技术中,音响头枕的结构复杂,线束的连接是通过空心枕杆与座椅靠背内部进行了插接整合,所以会有线束连接的约束,无法将头枕与座椅分离,而且为了保证内部音响电器原件的正常使用,在靠背调节角度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头枕受力,从而头枕与座椅装配为锁止固定,不存在拆卸的情况,而且头枕的面积小会降低乘客头部舒适性,以及线束约束,从而不能满足头枕的使用需求以及整车大床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椅,该座椅可以使头枕相对于靠背分离,以及收纳多余线束,从而可以提升座椅的使用需求。

2、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技术的座椅,包括:头枕和靠背,所述头枕包括:头枕本体、扬声器、第一线束和第一接头,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头枕本体,所述第一接头通过所述第一线束与所述扬声器电连接,所述靠背包括:靠背本体、第二线束和第二接头,所述头枕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所述第二线束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第二线束与供电单元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二线束相对所述靠背本体可伸缩,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插接连接。

4、根据本技术的座椅,通过将头枕主体可拆卸地设置在靠背主体上,而且扬声器位于头枕主体内,第一线束和第一接头与扬声器连接,第二线束可伸缩的位于靠背主体内,第二接头和第二线束电连接,而且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可以使头枕具有音乐功能以及便于头枕拆卸后线束的收纳,进而可以提升座椅的功能和实用性。

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座椅还包括:束线器,所述束线器设置于所述靠背,所述第二线束卷绕在所述束线器上,以通过所述束线器伸缩和展开。

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相较于所述靠背本体的底部,所述束线器邻近所述靠背本体的顶部设置。

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座椅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所述束线器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

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座椅还包括: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与所述第一接头分离后的所述第二接头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

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支架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接头插接在所述限位槽。

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靠背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支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且不凸出于所述靠背本体的背面。

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中的一个为micro-usb接头且另一个为micro-usb接口;或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中的一个为type-c接头且另一个为type-c接口;或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中的一个为lightning接头且另一个为lightning接口。

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头枕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头枕本体,所述第一线束穿设所述导杆,所述第一接头设置于所述导杆远离所述头枕本体的一端。

13、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座椅。

1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束线器(4),所述束线器(4)设置于所述靠背(3),所述第二线束(32)卷绕在所述束线器(4)上,以通过所述束线器(4)伸缩和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相较于所述靠背本体(31)的底部,所述束线器(4)邻近所述靠背本体(31)的顶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31),所述束线器(4)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支架(5),所述限位支架(5)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31),与所述第一接头(24)分离后的所述第二接头(33)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5)形成有限位槽(51),所述第二接头(33)插接在所述限位槽(5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本体(31)的背面设置有安装孔(34),所述限位支架(5)设置于所述安装孔(34)且不凸出于所述靠背本体(31)的背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24)和所述第二接头(33)中的一个为Micro-USB接头且另一个为Micro-USB接口;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2)还包括:导杆(25),所述导杆(25)设置于所述头枕本体(21),所述第一线束(23)穿设所述导杆(25),所述第一接头(24)设置于所述导杆(25)远离所述头枕本体(21)的一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束线器(4),所述束线器(4)设置于所述靠背(3),所述第二线束(32)卷绕在所述束线器(4)上,以通过所述束线器(4)伸缩和展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相较于所述靠背本体(31)的底部,所述束线器(4)邻近所述靠背本体(31)的顶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31),所述束线器(4)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支架(5),所述限位支架(5)设置于所述靠背本体(31),与所述第一接头(24)分离后的所述第二接头(33)选择性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支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芦卫卫阎双朱文祥田德普李威李荣晨冀建伯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