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屏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593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控屏组件及车辆,中控屏组件包括:支架,支架沿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上;旋转机构,旋转机构沿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旋转机构上设置驱动端,驱动端沿第三轴线可转动设置,第三轴线垂直于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所在的平面;显示单元,显示单元与驱动端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旋转结构连接以适于驱动显示单元转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控屏组件通过基座设置有绕第一轴线转动地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绕第二轴线转动地旋转机构,且旋转机构还能够带动显示单元绕第三轴转动,实现了中控屏组件在第一轴线方向、第二轴线方向以及第三轴线方向等三个方向的调节,提高了中控屏组件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控屏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随着车辆的普及和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车辆主流发展的趋势。车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中对操作中控屏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大多数车辆中设置的中控屏都是固定视角或只能朝向某一特定视角转动,不利于驾驶员或者副驾人员观看和操作,缺乏便利性,同时现有的中控屏在转动的过程中,中控屏的部分机构组成会外露出,严重影响了中控屏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中控屏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控屏组件通过基座上设置有绕第一轴线转动地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绕第二轴线转动地旋转机构,且旋转机构还能够带动显示单元绕第三轴转动,使得显示单元可以朝向多个方向的转动,实现了中控屏组件在第一轴线方向、第二轴线方向以及第三轴线方向等三个方向的调节,提高了中控屏组件的智能化。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中控屏组件的车辆。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控屏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朝向所述显示单元(22)的一侧上形成有凸出于所述基座(11)表面的配合部(12),所述配合部(12)上形成有适于所述驱动端穿过的配合孔(13),所述显示单元(22)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配合部(12)相配合的配合件(23),所述配合件(23)收容于所述配合部(12)内,所述配合件(23)适于随所述驱动端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保持所述配合孔(13)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在远离所述基座(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朝向所述显示单元(22)的一侧上形成有凸出于所述基座(11)表面的配合部(12),所述配合部(12)上形成有适于所述驱动端穿过的配合孔(13),所述显示单元(22)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配合部(12)相配合的配合件(23),所述配合件(23)收容于所述配合部(12)内,所述配合件(23)适于随所述驱动端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保持所述配合孔(13)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在远离所述基座(11)的方向上截面积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配合部(12)的内周壁构造为曲面,所述配合件(23)的外表面形成有与所述配合部(12)内周壁相配合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12)内周壁以及所述配合件(23)的外周壁均构造为球面,并且所述配合部(12)内周壁半径不小于所述配合件(23)外周壁的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构造为环形,所述支架(21)内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旋转机构的收容空间,所述支架(21)上还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轴线延伸的第一枢转部和沿所述第二轴线延伸的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一枢转部适于与所述基座(1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枢转部适于与所述旋转机构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控屏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明星杨亚宇乔仁豪张士成张登谦杜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