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外接式驻车机构和新能源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外接式驻车机构和新能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31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接式驻车机构和新能源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包括:第一壳体,设置有圆弧形的内壁;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合围形成容置腔;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轮;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第一驻车片,所述第一制动片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摩擦片;第二驻车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制动片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驻车片远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驻车片远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具有驻车机构的减速器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外接式驻车机构和新能源车


技术介绍

1、汽车驻车装置是新能源汽车中的一种重要的装置,其作用是但汽车停车后给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提供一个阻力,防止车辆溜车。目前大部分车型在减速器的内部设置了驻车机构,但是这种技术会占用减速器内部空间,增加加工和装配的难度,因此成本较高。由于驻车机构在减速器的内部,因此后期维护需要拆开减速器箱体,这给后期的维护检修造成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接式驻车机构和新能源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在减速器内部的驻车机构造成减速器装配工艺复杂,检修困难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接式驻车机构,包括:

4、第一壳体,设置有圆弧形的内壁,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和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

5、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合围形成容置腔;

6、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轮;

7、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外;

8、第一驻车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一驻车片具有圆弧形的外壁,所述第一制动片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摩擦片;

9、第二驻车片,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第二驻车片具有圆弧形的外壁,所述第二制动片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摩擦片;

10、所述第一驻车片远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驻车片远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驻车片靠近第一凸轮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驻车片靠近所述第一凸轮的一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凸轮的相对的两侧;

11、第一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连接。

12、优选地,在外接式驻车机构处于驻车状态时,第一凸轮转动至驱动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相对转动至使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第一壳体的内壁抵接的位置。

13、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弹簧远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参考转动轴线和第一凸轮转动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和/或第二弹簧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参考转动轴线和第一凸轮转动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

15、其中参考转动轴线为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相对转动的轴线。

16、优选地,所述第一驻车片包括圆弧形的第一部分和圆环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的内壁朝第一壳体中心的位置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驻车片包括圆弧形的第三部分和圆环形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由第二部分的内壁朝第一壳体中心的位置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摩擦片设置在第一部分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摩擦片设置在第三部分的外壁上。

17、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朝向第一凸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四部分朝向第一凸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与第一凸轮相对的两侧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连接。

18、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在第二壳体上,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和减速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二子部沿着与第一壳体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部与第二壳体的外壁相平行且与第二子部相垂直,所述第一支部和第二子部之间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子部与第一子部相垂直,并且所述第三子部与所示第二子部相垂直,所述第三子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和与安装孔相通的安装槽。

19、优选地,所述转动件包括第四子部、第五子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五子部与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五子部与第四子部相垂直,所述第五子部和所述第四子部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四子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与第四子部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三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五子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五子部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四子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五子部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四子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五子部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四子部连接,所示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五支部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五子部和第四子部均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四子部连接的一端朝远离固定支架的方向倾斜。

20、优选地,还包括圆柱形的枢轴,所述枢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驻车片朝向所述枢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枢轴的外壁形状互补的半圆形的第一凹槽,所述枢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驻车片朝向所述枢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枢轴的外壁形状互补的半圆形的第二凹槽,所述枢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

2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可以利用第二壳体与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并利用转动件带动第一凸轮轴转动,第一凸轮轴在转动过程中驱动与其两侧抵接的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超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分别设置在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上的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第一壳体的内壁抵紧,从而产生阻碍第一壳体转动的阻力,防止减速器输出端在驻车时转动,有效避免了车辆在驻车时溜车,从而在减速器的外部实现驻车功能。由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安装在减速器外部就可以实现驻车功能,因此降低的制造成本,也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外接式驻车机构处于驻车状态时,第一凸轮转动至驱动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相对转动至使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第一壳体的内壁抵接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弹簧远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参考转动轴线和第一凸轮转动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和/或第二弹簧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参考转动轴线和第一凸轮转动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驻车片包括圆弧形的第一部分和圆环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的内壁朝第一壳体中心的位置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驻车片包括圆弧形的第三部分和圆环形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由第二部分的内壁朝第一壳体中心的位置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摩擦片设置在第一部分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摩擦片设置在第三部分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第一凸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四部分朝向第一凸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与第一凸轮相对的两侧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在第二壳体上,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和减速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二子部沿着与第一壳体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部与第二壳体的外壁相平行且与第二子部相垂直,所述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之间通过第一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子部与第一子部相垂直,并且所述第三子部与所示第二子部相垂直,所述第三子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和与安装孔相通的安装槽。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第四子部、第五子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五子部与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五子部与第四子部相垂直,所述第五子部和所述第四子部之间通过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四子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与第四子部相平行,所述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之间通过第三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五子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与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平行,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五子部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四子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五子部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四子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五子部连接,相对的另一端与第四子部连接,所示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五支部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五子部和第四子部均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四子部连接的一端朝远离固定支架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柱形的枢轴,所述枢轴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驻车片朝向所述枢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枢轴的外壁形状互补的半圆形的第一凹槽,所述枢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驻车片朝向所述枢轴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枢轴的外壁形状互补的半圆形的第二凹槽,所述枢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10.新能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外接式驻车机构处于驻车状态时,第一凸轮转动至驱动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相对转动至使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与第一壳体的内壁抵接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一弹簧远离所述第一凸轮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参考转动轴线和第一凸轮转动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和/或第二弹簧与第一驻车片和第二驻车片的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参考转动轴线和第一凸轮转动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驻车片包括圆弧形的第一部分和圆环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由第一部分的内壁朝第一壳体中心的位置延伸形成;所述第二驻车片包括圆弧形的第三部分和圆环形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由第二部分的内壁朝第一壳体中心的位置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摩擦片设置在第一部分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摩擦片设置在第三部分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第一凸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第四部分朝向第一凸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与第一凸轮相对的两侧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接式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在第二壳体上,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和减速器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二子部沿着与第一壳体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子部与第二壳体的外壁相平行且与第二子部相垂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小辉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阿姆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