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161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8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电池包包括边框,多个电芯组成的电芯阵列,电芯阵列包括第一电芯区域和第二电芯区域,第一电芯区域相对于第二电芯区域靠近所述电池包的边框;冷板,所述冷板设置在电芯阵列的上方或下方,且冷板与电芯阵列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其中,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还设置有阻热层,阻热层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具有第一热阻R1,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具有第二热阻R2,满足R1>R2。本技术利用阻热层使第一电芯区域与冷板之间的热阻大于第二电芯区域与冷板之间的热阻,从而使电芯阵列各个区域的散热尽可能均匀,提升了均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提供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用电设备比如电动车辆,在电动车辆中设置有电池包,电池包中设置有多个电芯,通过电芯的放电为车辆提供动力。

2、常规的ctp电池包结构设计主要由上盖板、电芯集合、边框、冷板、底护板组成。电池包的热管理一般分为两种情况1)冷却液循环打开,即加热或者冷却工况,一体式的大冷板流道设计,存在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冷却液在冷板内流过后,冷却液温度会随之上升或者下降。无论冷却或者加热工况冷板出入口必然存在一定的温差,这使得冷板相同流速下的各区域换热能力不同,造成不同区域的电芯的温度不同。2)第二种情况,冷却液不循环的静止工况,即保温工况,ctp的结构决定了边缘区域的电芯散热比中间的快。因此电池包不同区域的电芯存在均温性差的问题,容易影响电池包的续航性能、可用功率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以解决或至少改善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边框,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多个电芯组成的电芯阵列,所述电芯阵列包括第一电芯区域和第二电芯区域,所述第一电芯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电芯区域靠近所述电池包的边框;冷板,所述冷板设置在所述电芯阵列的上方或下方,且所述冷板与所述电芯阵列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其中,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和/或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还设置有阻热层,所述阻热层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具有第一热阻r1,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具有第二热阻r2,满足r1>r2。

3、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第一电芯区域靠近边框,散热速度快,利用阻热层使第一电芯区域与冷板之间的热阻大于第二电芯区域与冷板之间的热阻,降低了第一电芯区域向冷板的传热能力,减小了对外的散热能力,从而使电芯阵列各个区域的散热尽可能均匀,有助于提升电池包整体的均温性和在保温工况时的保温性能,保证了电池包的续航性能和可用功率,且延长了使用寿命。

4、进一步的,所述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且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不设置有所述阻热层。

5、进一步的,所述阻热层包括第一阻热层和第二阻热层,所述第一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第二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第一阻热层和所述第二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均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所述第一阻热层与所述第二阻热层的厚度相等,且所述第一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第二阻热层的导热系数;或者,所述第一阻热层与所述第二阻热层的导热系数相等,且所述第一阻热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阻热层的厚度。

6、进一步的,所述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且包括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所述第一镂空区域与所述第一电芯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与所述第二电芯区域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镂空区域的镂空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镂空区域的镂空面积。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镂空区域和所述第二镂空区域均包括镂空部和阻热部,所述镂空部为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

8、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和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之间还具有第三电芯区域;在所述第三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也设置有所述阻热层,所述阻热层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三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具有第三热阻r3,满足r1>r3>r2,且r1-r3>r3-r2。

9、进一步的,所述阻热层为塑料膜或绝缘漆。

10、进一步的,所述冷板包括两个进液流道和两个回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回液流道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进液流道相对于所述回液流道远离所述冷板的中心线;两个所述进液流道相对所述冷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回液流道相对所述冷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包括相对所述电池包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区域和两个所述第二电芯区域,所述第一电芯区域和所述第二电芯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进液流道相对,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回液流道相对。

12、在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池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且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不设置有所述阻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层包括第一阻热层和第二阻热层,所述第一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第二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第一阻热层和所述第二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均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且所述阻热层包括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所述第一镂空区域与所述第一电芯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与所述第二电芯区域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域和所述第二镂空区域均包括镂空部和阻热部,所述镂空部为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和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之间还具有第三电芯区域;在所述第三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也设置有所述阻热层,所述阻热层配置为使得所述第三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具有第三热阻R3,满足R1>R3>R2,且R1-R3>R3-R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层为塑料膜或绝缘漆。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包括两个进液流道和两个回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回液流道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进液流道相对于所述回液流道远离所述冷板的中心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相对所述电池包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电芯区域和两个所述第二电芯区域,所述第一电芯区域和所述第二电芯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且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不设置有所述阻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层包括第一阻热层和第二阻热层,所述第一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第二阻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芯区域与所述冷板之间,所述第一阻热层和所述第二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均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层的导热系数小于所述导热胶层的导热系数,且所述阻热层包括第一镂空区域和第二镂空区域,所述第一镂空区域与所述第一电芯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镂空区域与所述第二电芯区域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区域和所述第二镂空区域均包括镂空部和阻热部,所述镂空部为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士哲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