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电芯组及包括该电芯组的电池包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电芯组及包括该电芯组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825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1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芯组及包括该电芯组的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电池的电芯在热失控时物质可能会从多个封边爆喷出来从而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与各个电芯的极耳电连接的汇流排和防爆层,电芯包括第一封边和第二封边,极耳位于第一封边,防爆层将两个第一封边、极耳、汇流排与极耳相连的部分、其中一个第二封边包覆,以防止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的物质从被防爆层包覆的部分喷出。通过设置防爆层对电芯的封边进行约束,能够保证电芯热失控喷发是定向的,从而便于对电芯热失控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提供一种电芯组及包括该电芯组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1、随着用户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需求的提升,电池包在朝着高能量的道路上发展,在现有的几种电芯类型中,软包电芯凭借着高能量密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对软包电芯进行排布,以获得更高的整包能量密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

2、当电芯发生热失控时内部的温度骤增,软包电芯铝塑膜封边材料会随温度的升高而软化或熔融,软包电芯内部的电解液及其热失控时产生的气体将从熔开的封边喷射出来。软包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铝塑膜的任意封边处都有可能熔开,电芯内部的电解液及其产生的气体可能从其中一个或几个封边爆喷出来。电芯爆喷的不确定性会迅速引燃其他电池或模组,在很短的时间内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就会失效。

3、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电池的电芯在热失控时物质可能会从多个封边爆喷出来,从而造成较大损失的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与各个所述电芯的极耳电连接的汇流排,所述电芯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封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封边,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第一封边,其中,所述电芯组还包括防爆层,所述防爆层将两个所述第一封边、所述极耳、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极耳相连的部分以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封边包覆,以防止所述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的物质从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部分喷出。

3、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芯组中至少部分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的最大面相对设置,至少部分相对设置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热交换件,所述热交换件靠近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所述第二封边的一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于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所述第二封边的边缘。

4、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突出部的位置与所述热交换件的有效热交换区对应。

5、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爆层包括第一防爆层和第二防爆层,所述第一防爆层将两个所述第一封边、所述极耳以及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极耳相连的部分包覆,所述第二防爆层将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封边包覆。

6、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爆层的密度m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密度m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0.1≤m1/m2≤5。

7、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爆层的剪切强度tl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剪切强度tl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0.002≤ts1/ts2≤1。

8、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拉伸强度ts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拉伸强度ts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0.03≤v1/v2≤1。

9、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材料的粘度v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材料的粘度v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0.03≤v1/v2≤1。

10、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材料的体积膨胀倍数为2至20倍。

11、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防爆层为灌胶防爆层;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防爆层为涂胶防爆层。

12、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层为气凝胶隔热层。

13、在上述软包电池的电芯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凝胶隔热层的厚度为1.8至3.0mm。

14、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组,所述电芯组容纳于所述箱体中。

15、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各个所述电芯的第二封边平行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16、在上述电池包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第二封边与所述箱体的底部的距离小于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第二封边与所述箱体的底部的距离。

1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电芯组通过设置防爆层对电芯的封边进行约束,能够保证电芯热失控喷发是定向的,而不是随机的,从而便于对电芯热失控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损失,此外,防爆层不仅将电芯的封边包覆,还将电芯的极耳以及与极耳连接的汇流排一起包覆,防爆效果更好。

1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在未被第二防爆层包覆的第二封边处设置隔热层,能够对其它的电芯进行有效的保护。

1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热交换件的端部设置突出部对热失控时的喷射物质进行阻挡,防止其流向相邻的电芯,能够对相邻的电芯进行有效的保护。

2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将第一防爆层设置成灌胶防爆层,防爆效果更好。

21、方案1.一种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与各个所述电芯的极耳电连接的汇流排,所述电芯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封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封边,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第一封边,其中,

22、所述电芯组还包括防爆层,所述防爆层将两个所述第一封边、所述极耳、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极耳相连的部分以及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封边包覆,以防止所述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的物质从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部分喷出。

23、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中至少部分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的最大面相对设置,至少部分相对设置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热交换件,所述热交换件靠近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所述第二封边的一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于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所述第二封边的边缘。

24、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位置与所述热交换件的有效热交换区对应。

25、方案4.根据方案1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层包括第一防爆层和第二防爆层,所述第一防爆层将两个所述第一封边、所述极耳以及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极耳相连的部分包覆,所述第二防爆层将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封边包覆。

26、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密度m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密度m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27、0.1≤m1/m2≤5。

28、方案6.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剪切强度tl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剪切强度tl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29、0.02≤tl1/tl2≤1。

30、方案7.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拉伸强度ts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拉伸强度ts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31、0.002≤ts1/ts2≤1。

32、方案8.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材料的粘度v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材料的粘度v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33、0.03≤v1/v2≤1。

34、方案9.根据方案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材料的体积膨胀倍数为2至20倍。

35、方案10.根据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与各个所述电芯的极耳电连接的汇流排,所述电芯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封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封边,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第一封边,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中至少部分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的最大面相对设置,至少部分相对设置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热交换件,所述热交换件靠近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所述第二封边的一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于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所述第二封边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位置与所述热交换件的有效热交换区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层包括第一防爆层和第二防爆层,所述第一防爆层将两个所述第一封边、所述极耳以及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极耳相连的部分包覆,所述第二防爆层将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封边包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密度M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密度M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剪切强度TL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剪切强度TL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拉伸强度TS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拉伸强度TS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材料的粘度V1和所述第二防爆层的材料的粘度V2的比值满足以下公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的材料的体积膨胀倍数为2至20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爆层为灌胶防爆层;并且/或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多个电芯以及与各个所述电芯的极耳电连接的汇流排,所述电芯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封边和两个相对的第二封边,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第一封边,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中至少部分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的最大面相对设置,至少部分相对设置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热交换件,所述热交换件靠近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所述第二封边的一端设置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于未被所述防爆层包覆的所述第二封边的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位置与所述热交换件的有效热交换区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层包括第一防爆层和第二防爆层,所述第一防爆层将两个所述第一封边、所述极耳以及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极耳相连的部分包覆,所述第二防爆层将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