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03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属于机械设计领域;包括支撑调节单元、方向盘、及用于驱动方向盘的驱动单元;所述支撑调节单元的一端与汽车车体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用于调节方向盘的安装角度、及高度位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向电机驱动盒和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定子端安装于支撑调节组件另一端,转子端安装有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所述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通过方向盘安装组件与方向盘连接;用于驱动方向盘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方向盘自动转向的功能,无需拆卸汽车方向盘传动系统,使布局紧凑,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1、转向系统是专门用来改变或者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其既保障车辆按照驾驶人操纵行驶,又使得车辆在受到路面偶然冲击或意外偏离行驶方向时与其他系统配合保持车辆稳定行驶。因而,转向系统直接影响车辆的操作稳定性与安全性,也是驾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系统。从汽车诞生之日起,转向系统的经历了由纯机械人力控制到液压助力,乃至电控全电驱动的转变。这其中,现代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液压伺服转向、电子伺服转向、电动助力转向(eps)、主动转向和线控转向。其中,自动转向机构是汽车自动驾驶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常见的自动转向实施方案是在汽车方向盘传动系统内部安装,需要对汽车进行拆卸,增加了汽车损坏的风险,并且改装难度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该结构不要对汽车进行任何拆卸,在现有方向盘上部空间进行安装,安装简单,结构轻便,调整灵活,且占用空间小,适用于不同车型的改装。本专利技术实现方向盘自动转向的功能,无需拆卸汽车方向盘传动系统,使布局紧凑,成本降低。

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包括支撑调节单元、方向盘、及用于驱动方向盘的驱动单元;

4、所述支撑调节单元的一端与汽车车体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用于调节方向盘的安装角度、及高度位置;

5、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向电机驱动盒和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定子端安装于支撑调节组件另一端,转子端安装有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所述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通过方向盘安装组件与方向盘连接;用于驱动方向盘旋转。

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调节单元包括连杆、安装于其两端的转接组件、及与转向电机连接的转向电机定子固定底板;

7、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接组件安装于汽车车体,另一端通过第二转接组件与转向电机定子固定底板连接,所述转向电机驱动盒和转向电机的定子端均固定于转向电机定子固定底板上。

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转接组件包括汽车中柱面板、安装于其上的第一连杆安装底座、铰接于第一连杆安装底座上的第一连杆转接头;

9、所述第一连杆安装底座包括安装于汽车中柱面板上的底板、及底板端面上设置的两个凸耳,两个凸耳的相对位置开有同轴通孔;

10、所述第一连杆转接头的顶部开有螺纹盲孔,其底部开有轴向垂直于螺纹盲孔轴向的铰接孔,将第一穿轴螺钉依次穿过第一连杆安装底座的凸耳和第一连杆转接头的铰接孔,实现第一连杆安装底座和第一连杆转接头的铰接及定位。

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转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安装底座和铰接于其上的第二连杆转接头;

12、所述第二连杆安装底座包括安装于转向电机定子固定底板上的底板、及底板端面上设置的两个凸耳,两个凸耳的相对位置开有同轴通孔;

13、所述第二连杆转接头的顶部开有螺纹盲孔,其底部开有轴向垂直于螺纹盲孔轴向的铰接孔,将第二穿轴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连杆安装底座的凸耳和第二连杆转接头的铰接孔,实现第二连杆安装底座和第二连杆转接头的铰接及定位。

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连杆安装底座的一侧凸耳上开有弧形限位槽,与所述第二连杆转接头侧壁开设的螺纹孔相对设置,由定位螺栓穿过弧形限位槽拧入螺纹孔,实现对第二连杆转接头的紧固定位。

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开有外螺纹,分别通过螺纹安装于第一连杆转接头和第二连杆转接头的螺纹盲孔内。

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方向盘安装组件包括同轴安装于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输出端的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安装于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上的方向盘卡爪、及用于固定方向盘的方向盘压片;

17、所述方向盘卡爪的外缘处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凹槽,用于安装方向盘,由方向盘压片将方向盘压紧固定于环形凹槽内。

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方向盘卡爪中心与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同轴固定连接,沿周向均布3个相同结构的卡爪,所述卡爪外端为凹槽结构,用于嵌装方向盘;所述方向盘压片的两端安装于凹槽的两侧,将装入凹槽的方向盘压紧固定。

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中心处设置有环形凸起,同轴安装所述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的输出端,其周向均布三个安装板,与所述方向盘卡爪的三个卡爪一一对应,分别通过螺钉与三个卡爪固定;

20、所述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中心处开有多个通孔,螺钉穿过多个通孔与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输出端端面上的螺纹孔配合安装,完成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和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的固定。

2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转角传感器,所述转角传感器的转子安装于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上,其定子通过转角传感器定子卡箍安装于转向电机定子固定底板上,用于转动角度的测量和读取。

22、有益效果

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转向机构设计为模块组合,通过支撑调节单元实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通过驱动模块实现对方向盘的控制。通过转向电机的上电控制,配合转角传感器的转动角度测量,实现方向盘的自动转向功能。本专利技术实现方向盘自动转向的功能,无需拆卸汽车方向盘传动系统,使布局紧凑,成本降低。

24、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机构具有操作简便、可实现汽车方向盘自动转向、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调节单元、方向盘、及用于驱动方向盘的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单元包括连杆、安装于其两端的转接组件、及与转向电机连接的转向电机定子固定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组件包括汽车中柱面板、安装于其上的第一连杆安装底座、铰接于第一连杆安装底座上的第一连杆转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安装底座和铰接于其上的第二连杆转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安装底座的一侧凸耳上开有弧形限位槽,与所述第二连杆转接头侧壁开设的螺纹孔相对设置,由定位螺栓穿过弧形限位槽拧入螺纹孔,实现对第二连杆转接头的紧固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开有外螺纹,分别通过螺纹安装于第一连杆转接头和第二连杆转接头的螺纹盲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安装组件包括同轴安装于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输出端的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安装于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上的方向盘卡爪、及用于固定方向盘的方向盘压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卡爪中心与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同轴固定连接,沿周向均布3个相同结构的卡爪,所述卡爪外端为凹槽结构,用于嵌装方向盘;所述方向盘压片的两端安装于凹槽的两侧,将装入凹槽的方向盘压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电机转子安装法兰中心处设置有环形凸起,同轴安装所述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的输出端,其周向均布三个安装板,与所述方向盘卡爪的三个卡爪一一对应,分别通过螺钉与三个卡爪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角传感器,所述转角传感器的转子安装于转向电机转子连接轴上,其定子通过转角传感器定子卡箍安装于转向电机定子固定底板上,用于转动角度的测量和读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调节单元、方向盘、及用于驱动方向盘的驱动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调节单元包括连杆、安装于其两端的转接组件、及与转向电机连接的转向电机定子固定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组件包括汽车中柱面板、安装于其上的第一连杆安装底座、铰接于第一连杆安装底座上的第一连杆转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杆安装底座和铰接于其上的第二连杆转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安装底座的一侧凸耳上开有弧形限位槽,与所述第二连杆转接头侧壁开设的螺纹孔相对设置,由定位螺栓穿过弧形限位槽拧入螺纹孔,实现对第二连杆转接头的紧固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燃油汽车改装的自动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开有外螺纹,分别通过螺纹安装于第一连杆转接头和第二连杆转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浩李莹柯冯建威牛学东范亚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