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制造技术_技高网

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95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包括传送带,呈闭环运动,并构成相互平行且相反运动的上水平段、下水平段,上水平段的上表面与传送的工件接触;加热机构,悬空设于上水平段上方,上水平段与下水平段之间也悬空设有加热机构,上水平段上方的加热机构位于工件的上方;风机机构,传送带、加热结构被罩壳统一包裹,罩壳的顶部、底部均设有鼓风的风机,风机将加热机构产生的热气体吹向工件。采用此发明专利技术在工件上方设有加热机构,在传送带所包围的空间也设有加热机构。前者对工件进行无遮挡式热辐射,后者对工件进行有遮挡式的热烘,传送带的闭环包围结构能提升热烘的保温效果。保证回火温度在各局部基本均一,保证回火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涂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


技术介绍

1、自动化涂布中有一道回火工艺,这样经历回火完毕的板材其性能才达标,整个回火工艺是在一个适配长距离传送带的封闭腔中进行。

2、为了促进整个封闭腔的温度相对均匀,可以采用风机进行搅动。为了让提升整个封闭腔的能源利用率,整个封闭腔也需要一定厚度的保温层。保温层一般是复合层结构。

3、整个回火线是一个集成的设备,其至少集成了传输、加热与保温功能,各模块设计与相互搭配得如果不合理,就会降低回火线的整体实用性,拉低整个涂布产线中工件出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在工件上方设有加热机构,在传送带所包围的空间也设有加热机构。前者对工件进行无遮挡式热辐射,后者对工件进行有遮挡式的热烘,传送带的闭环包围结构能提升热烘的保温效果。保证回火温度在各局部基本均一,保证回火品质。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包括:传送带,呈闭环运动,并构成相互平行且相反运动的上水平段、下水平段,上水平段的上表面与传送的工件接触;加热机构,悬空设于上水平段上方,上水平段与下水平段之间也悬空设有加热机构,上水平段上方的加热机构位于工件的上方;风机机构,传送带、加热结构被罩壳统一包裹,罩壳的顶部、底部均设有鼓风的风机,风机将加热机构产生的热气体吹向工件。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加热机构有弯曲加热管构成,弯曲加热管包括相互交替连通的直线加热管、半圆弧加热管,直线加热管相互平行且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半圆弧加热管的端头与直线加热管相切连接;弯曲加热管自身两端还包括位于罩壳之外的热管接头,热管接头穿过罩壳自身的侧保温板。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加热机构包括:扇叶,位于回火腔中;鼓风用旋转电机,位于回火腔外,鼓风用旋转电机通过鼓风用旋转轴与扇叶固定;窗口洞,回火腔的外壳包括两层平行的水平封板,窗口洞贯穿水平封板,窗口洞的内壁围有一圈槽钢型封板件;罩盒,鼓风用旋转电机的端头还固定有供鼓风用旋转轴活动穿过的罩盒,罩盒与窗口洞可拆卸地装配;相互平行相邻的水平封板之间、罩盒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鼓风用旋转电机、鼓风用旋转轴、扇叶相互同轴固定;罩盒的一面包括窗盖板,窗盖板具备外延凸沿,外延凸沿与水平封板的外壁接触,窗盖板的面积大于窗口洞的面积;外延凸沿的边沿还具备朝扇叶所在位置轴向延伸的下折边;槽钢型封板件自身边沿具备沿背离窗口洞自身形心方向延伸的外翻折边,外翻折边与水平封板实现面接触固定。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传送带还包含同速结构:托辊,自身上方托住传送带;端部辊筒,位于传送带的端头且与传送带的内圈接触,端部辊筒的直径大于托辊的直径;动力件,包括动力用旋转电机,端部辊筒一端具备同轴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动力用旋转电机通过第一传动链与第一齿轮连接;托辊的一端具备两个直径相等且同轴的托辊齿轮,第二齿轮通过第二传动链与托辊齿轮连接;相邻的托辊通过托辊齿轮和链条圈依次交替连接;托辊外壁的线速度等于端部辊筒外壁的线速度。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托辊包括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所在高度渐低,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直径相等,上托辊、中托辊与传送带的内圈接触,下托辊与传送带的外圈接触;托辊齿轮固定于上托辊上,上托辊所接触的为传送带的上水平段,下托辊所接触的为传送带的下水平段,中托辊至端部辊筒之间的为传送带的斜向段。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端部辊筒、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的中心轴上均活动套有轴承座,端部辊筒的轴承座位于第一齿轮与端部辊筒自身形心之间,上托辊的轴承座位于托辊齿轮与上托辊自身形心之间;端部辊筒自身轴线至动力用旋转电机自身轴线的连线与端部辊筒自身轴线至相邻上托辊自身轴线的连线所构成的夹角为钝角。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传送带还包含纠偏机构:压紧辊,在传送带上压出v形凹陷;平移机构,压紧辊的一端空间位置固定,平移机构具备与传送带水平传送方向平行的平移自由度;平移机构包括由丝杆驱动的丝母,丝母上活动装配有包裹块,包裹块具备绕竖向轴的自转自由度,包裹块还具备供压紧辊一侧中心轴活动穿过的贯穿孔;随着丝母的平移,压紧辊以自身一侧轴端为圆心摆动,压紧辊的中心轴在贯穿孔中适应性进出,包裹块也适应性自转。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丝杆的一端由纠偏用旋转电机驱动,丝杆背离纠偏用旋转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空间位置稳定的轴承座;压紧辊一侧凸出的中心轴的轴长大于贯穿孔的自身轴长;丝母还固定有滑块,滑块活动装配有水平直线导轨,水平直线导轨与丝杆相互平行布置;传送带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测偏传感器、第二测偏传感器,第一测偏传感器、第二测偏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传送带的宽度,第一测偏传感器、第二测偏传感器感知自身朝向的路径上是否与传送带相交。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测偏传感器、第二测偏传感器与纠偏用旋转电机联动,第一测偏传感器、第二测偏传感器分别触动纠偏用旋转电机朝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一测偏传感器、第二测偏传感器也分别设在压紧辊的两侧;传送带还接触有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所在高度渐低,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直径相等,上托辊、中托辊与传送带的内圈接触,下托辊与传送带的外圈接触;上托辊所接触的为传送带的上水平段,下托辊所接触的为传送带的下水平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有弯曲加热管构成,所述弯曲加热管包括相互交替连通的直线加热管、半圆弧加热管,所述直线加热管相互平行且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半圆弧加热管的端头与直线加热管相切连接;所述弯曲加热管自身两端还包括位于罩壳之外的热管接头,所述热管接头穿过罩壳自身的侧保温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用旋转电机、鼓风用旋转轴、扇叶相互同轴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还包含同速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包括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所述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所在高度渐低,所述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直径相等,所述上托辊、中托辊与传送带的内圈接触,所述下托辊与传送带的外圈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辊筒、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的中心轴上均活动套有轴承座,所述端部辊筒的轴承座位于第一齿轮与端部辊筒自身形心之间,所述上托辊的轴承座位于托辊齿轮与上托辊自身形心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还包含纠偏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一端由纠偏用旋转电机驱动,所述丝杆背离纠偏用旋转电机的一端连接有空间位置稳定的轴承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偏传感器、第二测偏传感器与纠偏用旋转电机联动,所述第一测偏传感器、第二测偏传感器分别触动纠偏用旋转电机朝相互相反的方向旋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有弯曲加热管构成,所述弯曲加热管包括相互交替连通的直线加热管、半圆弧加热管,所述直线加热管相互平行且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半圆弧加热管的端头与直线加热管相切连接;所述弯曲加热管自身两端还包括位于罩壳之外的热管接头,所述热管接头穿过罩壳自身的侧保温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用旋转电机、鼓风用旋转轴、扇叶相互同轴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还包含同速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化涂布中的回火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包括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所述上托辊、中托辊、下托辊各自所在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勤陈福淦赵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宏信精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