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的梁体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车辆的梁体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185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梁本体(10),包括内板(11)和外板,所述内板(11)和所述外板围合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空结构;以及加强件(20),设置在所述梁本体(10)内,所述加强件(20)沿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内板(11)和/或所述外板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所述加强件(20)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溃缩件和支撑件,所述溃缩件上设置有溃缩引导部,所述溃缩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相较于所述支撑件更向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由此,能够在减少梁体的变形的同时,减少传递至车身的撞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梁体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长,用户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要求车辆具有合理的梁体结构,从而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碰撞性能。例如,车辆的门槛梁是车身骨架的重要构成部分,如果车辆的门槛梁结构强度不够,在受到侧面碰撞时使门槛区域严重变形,向车内的侵入量及侵入速度过大,则会严重影响到车内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

2、以往技术中存在一种车辆的门槛梁结构,在该结构中,仅仅是在门槛梁的内部配置加强构件,从而使门槛梁的刚性增加。然而,门槛梁的刚性与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并不是呈正比的,一味增加刚性并不能真正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以往技术对于如何在减少门槛梁的变形的同时,减少传递至车身的撞击力,并未加以充分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能够减少梁体的变形的同时,减少传递至车身的撞击力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及具有该梁体结构的车辆。

2、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梁体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梁本体,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围合成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中空结构;以及加强件,设置在所述梁本体内,所述加强件沿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内板和/或所述外板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所述加强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溃缩件和支撑件,所述溃缩件上设置有溃缩引导部,所述溃缩件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相较于所述支撑件更向所述第二方向突出。

3、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在车辆受到碰撞时,能够使溃缩件首先承受撞击力而溃缩吸收部分撞击能量,减少传递到车身的撞击能量,而且使得加强件整体的受力方式为先溃缩再支撑,能够将溃缩形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在减少梁体的变形的同时,减少传递至车身的撞击力。

4、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梁本体在受到来自所述第二方向的撞击力时,所述溃缩件先于所述支撑件承受所述撞击力。

5、由此,能够使加强件整体的受力方式为先溃缩再支撑,确保将溃缩形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在减少梁体的变形的同时,减少传递至车身的撞击力。

6、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溃缩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

7、由此,能够在梁本体内简便地配置溃缩件和支撑件,使得加强件整体的受力方式为先溃缩再支撑,能够将溃缩形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在减少梁体的变形的同时,减少传递至车身的撞击力。

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溃缩件为溃缩板,所述溃缩引导部为设置在所述溃缩板的板面上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的长高截面大致平行。

9、由此,能够使引导槽的溃缩变形方向与车辆受到撞击时的碰撞力的方向大致相同,增大对撞击能量的吸收率。

1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加强部。

11、由此,能够控制加强件溃缩形变的范围。

1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加强部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的横截面大致平行。

13、由此,利用支撑板本身的形状形成加强部,能够简化加强件的结构。另外,由于支撑槽的延伸方向与车辆受到碰撞时的撞击力的方向大致相同,能够增加支撑板轴向的负载能力,即,提升支撑板沿支撑槽的延伸方向的抗变形能力。

14、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槽包括在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凹陷设置的凹槽和在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凸起设置的凸槽,所述凹槽和凸槽交替分布在所述支撑板的板面上。

15、由此,通过设置交替分布的凹槽和凸槽,能进一步增加支撑板的支撑强度。

16、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槽包括多个,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槽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的长高截面大致平行的溃缩槽。

17、由此,在保证支撑板的支撑强度的同时,能够通过支撑板提供进一步的溃缩空间,进一步吸收碰撞能量。

1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槽上未设置所述溃缩槽。

19、由此,能够保证支撑板的支撑强度,从而将加强件的溃缩形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所述车辆具有大致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所述梁本体为与所述横梁大致垂直,且与所述横梁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的端部连接的门槛梁,所述加强件的靠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横梁的延长线上。

21、由此,在车辆受到侧面碰撞时,能够将车身侧面的撞击力径直传递至横梁。

2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加强件的第一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横梁的所述端部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并且所述加强件的第一端的截面周缘在所述横梁的延长线上。

23、由此,能够使加强件的各边所受的撞击力均径直传递至横梁上,进一步提升撞击力的传递效率。

24、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横梁上方设置有扩展部,所述扩展部套接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扩展部的靠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第一端的形状与所套接的所述横梁的周缘形状大致相同,所述扩展部的靠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外侧的第二端的形状与所述加强件的第一端的形状大致相同,所述扩展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加强件的第一端对应设置。

25、由此,即使横梁的靠近梁本体的端部的形状与加强件的形状存在较大差异,也能够通过扩展部连接加强件和横梁。

26、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梁本体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上方,设置有防拱板,所述防拱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梁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梁本体的内板上,且位于所述加强件的第一端上方。

27、由此,能够防止车辆受到碰撞时梁本体与横梁的连接处上拱变形。

2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加强件为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的中空结构。

29、由此,能够减轻加强件的重量。

3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溃缩件为溃缩板,所述溃缩板包括第一溃缩板和第二溃缩板,所述第一溃缩板为具有帽状截面的开口结构,所述第一溃缩板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溃缩板,所述第一溃缩板和所述第二溃缩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连接,以构成中空结构。

31、由此,能够将加强件形成为中空结构,减轻加强件的重量。

3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溃缩板和所述第二溃缩板围合成的中空结构内,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为具有帽状截面的开口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溃缩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溃缩板和所述第二溃缩板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连接。

33、由此,能够将加强件形成为中空结构,减轻加强件的重量。

34、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溃缩件和/或所述支撑件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梁本体的长高截面大致平行的翻边。

35、由此,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10)在受到来自所述第二方向的撞击力时,所述溃缩件先于所述支撑件承受所述撞击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溃缩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件为溃缩板(21),所述溃缩引导部为设置在所述溃缩板(21)的板面上的引导槽(211),所述引导槽(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10)的长高截面大致平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设置有加强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的支撑槽(221),所述支撑槽(2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10)的横截面大致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21)包括在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凹陷设置的凹槽和在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凸起设置的凸槽,所述凹槽和凸槽交替分布在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21)包括多个,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槽(221)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10)的长高截面大致平行的溃缩槽(227)。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槽(221)上未设置所述溃缩槽(227)。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所述车辆具有大致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30),所述梁本体(10)为与所述横梁(30)大致垂直,且与所述横梁(30)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的端部连接的门槛梁,所述加强件(20)的靠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横梁(30)的延长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0)的第一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横梁(30)的所述端部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并且所述加强件(20)的第一端的截面周缘在所述横梁(30)的延长线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0)上方设置有扩展部(40),所述扩展部(40)套接在所述横梁(30)上,所述扩展部(40)的靠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第一端的形状与所套接的所述横梁(30)的周缘形状大致相同,所述扩展部(40)的靠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外侧的第二端的形状与所述加强件(20)的第一端的形状大致相同,所述扩展部(40)的第二端与所述加强件(20)的第一端对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梁本体(10)与所述横梁(30)的连接处上方,设置有防拱板(50),所述防拱板(5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横梁(30)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梁本体(10)的内板(11)上,且位于所述加强件(20)的第一端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0)为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的中空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件为溃缩板(21),所述溃缩板(21)包括第一溃缩板(213)和第二溃缩板(215),所述第一溃缩板(213)为具有帽状截面的开口结构,所述第一溃缩板(213)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溃缩板(215),所述第一溃缩板(213)和所述第二溃缩板(215)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连接,构成为中空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设置在所述第一溃缩板(213)和所述第二溃缩板(215)围合成的中空结构内,所述支撑板(22)包括第一支撑板(223)和第二支撑板(225),所述第一支撑板(223)为具有帽状截面的开口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223)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225)和所述第二溃缩板(215),所述第一支撑板(223)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5)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溃缩板(213)和所述第二溃缩板(215)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两端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溃缩件和/或所述支撑件的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梁本体(10)的长高截面大致平行的翻边(2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本体(10)在受到来自所述第二方向的撞击力时,所述溃缩件先于所述支撑件承受所述撞击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溃缩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件为溃缩板(21),所述溃缩引导部为设置在所述溃缩板(21)的板面上的引导槽(211),所述引导槽(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10)的长高截面大致平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设置有加强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为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的支撑槽(221),所述支撑槽(2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10)的横截面大致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21)包括在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凹陷设置的凹槽和在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凸起设置的凸槽,所述凹槽和凸槽交替分布在所述支撑板(22)的板面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21)包括多个,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槽(221)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梁本体(10)的长高截面大致平行的溃缩槽(227)。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槽(221)上未设置所述溃缩槽(227)。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身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车身宽度方向,所述车辆具有大致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30),所述梁本体(10)为与所述横梁(30)大致垂直,且与所述横梁(30)沿所述车身宽度方向的端部连接的门槛梁,所述加强件(20)的靠所述车身宽度方向内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横梁(30)的延长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梁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0)的第一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横梁(30)的所述端部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并且所述加强件(20)的第一端的截面周缘在所述横梁(30)的延长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沐彬吉川晃司张雄深菅原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