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LOGO车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LOGO车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6032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LOGO车标及其制造方法,LOGO车标包括底座,其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光源件,其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内配光镜,其为半透明件;外配光镜,其与底座连接并封闭容置空间,外配光镜包括基体、遮光层和金属漆层,基体沿其厚度方向从第一表面过渡至第二表面,遮光层和金属漆层均设置在第二表面;其中,光源件产生的光线依次经过内配光镜、外配光镜的第二表面以及第一表面后射向外界。本申请通过内配光镜使得光线均匀化,从而提升开灯后车标LOGO的美型度;为了提升LOGO车标的生产效率,外配光镜的遮光层采用移印方式生成,后续再进行漆料干燥,加快遮光层的生成,从而提升整体外配光镜的生产效率。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特别涉及一种logo车标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的车身一般会设置车标,用于显示本汽车的制造商信息。由于车标本身也属于制造商的一种宣传手段,一般车标都会设置在汽车较为显眼的地方,例如车头的前引擎盖和前脸,以及车尾的行李箱盖等位置。为了使车标更能融入汽车的整体外观设计,车标一般会设计有金属光泽。此种车标的制作原理是用注塑成型技术获得塑料的基体后,再在基体上进行金属色电镀处理,从而在不使用金属件以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获得带有金属质感的车标。

2、目前,为了使车标在晚上或其他光线昏暗场景下也能具有高辨识度,有些车标还引入了发光功能。其具体是在车标内部安装一个光源件,车标表面设置一个透明的外配光镜,外配光镜表面再做电镀以获得金属色漆层。在不开灯的情况下,车标表面呈金属色并且与传统车标无异;开灯后,由于金属色漆层为可透光的漆层,光源件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外配光镜和金属色漆层,从而使得车标图案发光,在晚上或其他光线昏暗场景也能清晰辨认车标logo。

3、对于这种发光车标,一方面,光源件光线的不均匀会极大影响车标发光后的效果;另一方面,外配光镜是车标的核心部件,其漆层数量较多,从而需要更为复杂的工艺以完成生产。为了勾勒出相应的车标logo,外配光镜一般需要两层或多层漆层叠加,并且其中包含有能够透出金属色光泽的金属色漆层。漆层数量的增多会导致喷涂工序的增加,延长外配光镜的生产时长。即使采用不同颜色的塑料件替代漆层,也需要对这些塑料件进行分别注塑生产,然后再进行组装,生产效率依然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logo车标,能够发光且光线均匀以提升外观美型度;另外也提供一种logo车标的制造方法,不仅能够生产出光线均匀的logo车标,而且能够提升外配光镜的生产效率。

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logo车标,包括:

3、底座,所述底座呈壳状且内部设置有容置空间;

4、光源件,所述光源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

5、内配光镜,所述内配光镜与所述底座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所述内配光镜为半透明件;

6、外配光镜,所述外配光镜与所述底座连接并封闭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外配光镜包括基体、遮光层和金属漆层,所述基体沿其厚度方向从第一表面过渡至第二表面,所述遮光层和所述金属漆层均设置在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所述遮光层由不透光的漆料构成,所述金属漆层由透光的金属漆料电镀而成;

7、其中,所述光源件产生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内配光镜、所述外配光镜的第二表面以及所述外配光镜的第一表面后射向外界。

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内配光镜呈弧面状,所述内配光镜的凹面朝向所述光源件,用于进一步扩散所述光源件所发出的光线。

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外配光镜呈弧面状,所述外配光镜的凸面朝向外部,用于体现车标外观特征。

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外配光镜还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覆盖在所述基体的第一表面。

1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外配光镜还包括底漆层,所述底漆层由透光的漆料构成,所述底漆层覆盖在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所述遮光层和所述金属漆层均设置在所述底漆层的表面。

12、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上述logo车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对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进行移印,通过移印的方式生成所述遮光层;

14、对所述遮光层进行干燥;

15、对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进行pvd镀膜,生成所述金属漆层;

16、将所述光源件和所述内配光镜安装至所述底座内部;

17、将所述外配光镜与所述底座连接并封闭所述底座。

18、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在对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进行移印之前,先对所述基体进行退火。

19、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在对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进行移印之前,先对所述基体进行静电除尘以除去表面灰尘。

20、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外配光镜还包括硬化层,在对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进行移印之前,先对所述基体的第一表面喷涂硬化保护漆以生成所述硬化层。

21、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外配光镜还包括底漆层,所述底漆层由透光的漆料构成,在对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进行移印之前,先对所述基体的第二表面喷涂底漆以生成所述底漆层,减少所述第二表面的应力,增加对遮光层和金属漆层的附着力。

22、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申请通过内配光镜使得光线均匀化,从而提升开灯后车标logo的美型度;为了提升logo车标的生产效率,外配光镜的遮光层采用移印方式生成,后续再进行漆料干燥,加快遮光层的生成,从而提升整体外配光镜的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光镜呈弧面状,所述内配光镜(300)的凹面朝向所述光源件(200),用于进一步扩散所述光源件(200)所发出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光镜(400)呈弧面状,所述外配光镜(400)的凸面朝向外部,用于体现车标外观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光镜(400)还包括硬化层(440),所述硬化层(440)覆盖在所述基体(410)的第一表面(4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光镜(400)还包括底漆层(450),所述底漆层(450)由透光的漆料构成,所述底漆层(450)覆盖在所述基体(410)的第二表面(412),所述遮光层(420)和所述金属漆层(430)均设置在所述底漆层(450)的表面。

6.一种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LOGO车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基体(410)的第二表面(412)进行移印之前,先对所述基体(410)进行退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基体(410)的第二表面(412)进行移印之前,先对所述基体(410)进行静电除尘以除去表面灰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光镜(400)还包括硬化层(440),在对所述基体(410)的第二表面(412)进行移印之前,先对所述基体(410)的第一表面(411)喷涂硬化保护漆以生成所述硬化层(440)。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光镜(400)还包括底漆层(450),所述底漆层(450)由透光的漆料构成,在对所述基体(410)的第二表面(412)进行移印之前,先对所述基体(410)的第二表面(412)喷涂底漆以生成所述底漆层(450),减少所述第二表面(412)的应力,增加对遮光层(420)和金属漆层(430)的附着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光镜呈弧面状,所述内配光镜(300)的凹面朝向所述光源件(200),用于进一步扩散所述光源件(200)所发出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光镜(400)呈弧面状,所述外配光镜(400)的凸面朝向外部,用于体现车标外观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光镜(400)还包括硬化层(440),所述硬化层(440)覆盖在所述基体(410)的第一表面(4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ogo车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光镜(400)还包括底漆层(450),所述底漆层(450)由透光的漆料构成,所述底漆层(450)覆盖在所述基体(410)的第二表面(412),所述遮光层(420)和所述金属漆层(430)均设置在所述底漆层(450)的表面。

6.一种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logo车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进张振国赵广田徐平安蓝水燕王飞跃涂植永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嘉利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