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装置及其冷却通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571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6
本技术涉及电驱动组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其冷却通道,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腔体和控制器腔体,冷却通道包括:第一冷却流路,设置于电机腔体和控制器腔体之间,第一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为多个,且其中的至少一个另一端与电机腔体连接,其中的至少一个另一端与电机腔体后端的端板连接;第二冷却流路,设置于电机腔体后端的端板上,第二冷却流路的一端与第一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与电机腔体连接;第三冷却流路,第三冷却流路的另一端正对于电机的主轴,以向主轴内输送冷却介质;第四冷却流路,第四冷却流路设置于电驱动装置的外表面,第四冷却流路与第一冷却流路的一端、第三冷却流路的一端以及冷却机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驱动组件,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其冷却通道


技术介绍

1、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产品的体积逐渐趋向于小体积、高精度的方向发展。电机作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元器件,在自动化的各个
均发挥重要作用。

2、由于电机本身是通过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产生机械运动,导体在通过电流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电机的轴承本身也会在转动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在电机逐渐小型化的今天,其自身的散热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3、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电机热问题,一般多采用油冷。控制器引出的冷却水需要与油冷器需相连接。为了便于连接,一般直接采用外界水管。但是,这样外接水管的方式一方面的外观对于产品外观不雅;另一方面,对于电驱动总成而言,由于额外安装水管,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并且影响总装线安装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及其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以及电驱动装置能够避免安装水管,减少电驱动装置的总体体积,同时提高电驱动装置的安装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的冷却通道,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腔体和控制器腔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

3、第一冷却流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和所述控制器腔体之间,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为多个,且其中的至少一个另一端与电机腔体连接,其中的至少一个另一端与电机腔体后端的端板连接;

4、第二冷却流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后端的端板上,所述第二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腔体连接;

5、第三冷却流路,所述第三冷却流路的另一端正对于所述电机的主轴,以向所述主轴内输送冷却介质;

6、第四冷却流路,所述第四冷却流路设置于所述电驱动装置的外表面,所述第四冷却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一端、第三冷却流路的一端以及安装于所述电驱动装置上的冷却机构连接;

7、第五冷却流路,所述第五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腔体连接,所述第五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机构连接。

8、可选地,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六冷却流路,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两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一端连接。

9、可选地,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前淋油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前端的侧壁上,所述前淋油环上设置有多个淋油孔,所述淋油孔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后淋油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后端的侧壁上,所述后淋油环上设置有多个淋油孔,所述淋油孔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器腔体,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的前端,用于安置减速器;

12、所述冷却通道还包括第七冷却流路,所述第七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冷却流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腔体连接。

13、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腔体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的底部。

14、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冷却通道、电机腔体、控制器腔体、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中,所述减速器设置于所述减速器腔体中,所述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电驱动装置中。

15、可选地,所述电机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内部设置有第八冷却流路,所述第八冷却流路的一端与第三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主轴的侧面。

16、可选地,所述电机包括转子,所述转子的内部设置有第九冷却流路,所述第九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八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腔体连接。

17、再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冷却通道、电机腔体、控制器腔体、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中,所述减速器设置于所述减速器腔体中;

18、所述电机包括定子总成,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内部的侧壁上,且所述第六冷却流路设置于所述定子总成和所述电机腔体的侧壁之间。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电驱动装置及其冷却通道通过在一体成型的电驱动装置内设置第一至第五冷却流路,使得冷却介质能够通过该冷却流路依次流过电驱动装置内部需要散热的多个区域,最终经过冷却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该冷却通道由于避免了额外安装水管,减小了电驱动装置的总体体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装置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腔体和控制器腔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六冷却流路,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两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前淋油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前端的侧壁上,所述前淋油环上设置有多个淋油孔,所述淋油孔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后淋油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后端的侧壁上,所述后淋油环上设置有多个淋油孔,所述淋油孔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器腔体,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的前端,用于安置减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腔体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的底部。

7.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冷却通道、电机腔体、控制器腔体、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中,所述减速器设置于所述减速器腔体中,所述冷却通道设置于所述电驱动装置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内部设置有第八冷却流路,所述第八冷却流路的一端与第三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主轴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转子,所述转子的内部设置有第九冷却流路,所述第九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八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冷却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腔体连接。

10.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冷却通道、电机腔体、控制器腔体、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中,所述减速器设置于所述减速器腔体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装置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腔体和控制器腔体,所述冷却通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第六冷却流路,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两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冷却流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前淋油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前端的侧壁上,所述前淋油环上设置有多个淋油孔,所述淋油孔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后淋油环,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靠近后端的侧壁上,所述后淋油环上设置有多个淋油孔,所述淋油孔与所述第六冷却流路的另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器腔体,设置于所述电机腔体的前端,用于安置减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旺李森亚李仲俊王小东朱肖锋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