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及其决策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及其决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532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及其决策方法。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的营运后台运算处理单元经配置以实施包含依据临时叫车信息决定执行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与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的一者;依据派遣参数组执行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与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的此者而产生对应站点的停站消息,并依据停站消息产生对应第一车辆的停靠站编号组;依据派遣参数组执行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与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的此者而产生派遣消息,并依据派遣消息产生对应第二车辆的派遣车辆编号组。借此,可应用于固定路径运输或非固定路径运输,并可根据载运需求进行营运模式的智能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车队的决策系统及其决策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及其决策方法


技术介绍

1、以往偏乡地区的大众运输班次及乘客数量普遍集中在上/下班、上/下课两个时段。然而,在除前述时段外的时候往往一小时才会有一班车辆进行运送。因此,若当前候车人数过多时,就会造成大量的空等时间。另外,小众、个人短途或长途物流配送方面的需求量正在提高(如lalamove),往常的物流配送方式是从发货商到物流中心,然后从物流中心到各地集中取货处,这样的流程会有物品在重复路段发生路径重叠的情况,进而花费多余的时间。由此可知,目前市场上缺乏一种可缩短等待时间、可减少因路径重叠所花费的多余时间且可实现多台车辆最佳化动态派遣调度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及其决策方法,故相关业者均在寻求其解决之道。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及其决策方法,其可应用于固定路径运输或非固定路径运输,能调节各车辆与各站点之间的人流量,达到最大运载量的使用,且通过派遣可有效降低各路线乘客等待的时间。再者,可根据乘客或物品的载运需求进行营运模式的智能切换,以实现多台车辆最佳化动态派遣调度,并解决习知运输易造成大量空等时间及因路径重叠而花费多余时间的问题。

2、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态样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用以决策多个车辆的停站与派遣,此些车辆包含第一车辆与第二车辆。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包含第一车辆运算处理单元、第二车辆运算处理单元、存储器以及营运后台运算处理单元。第一车辆运算处理单元设置于第一车辆。第二车辆运算处理单元设置于第二车辆。存储器存储派遣参数组。营运后台运算处理单元信号连接第一车辆运算处理单元、第二车辆运算处理单元及存储器,并接收派遣参数组。营运后台运算处理单元经配置以实施包含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且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包含演算法决策步骤、车辆停站决策步骤、车辆派遣决策步骤及消息传送步骤。演算法决策步骤是依据临时叫车信息决定营运后台运算处理单元执行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与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的一者。车辆停站决策步骤是依据派遣参数组执行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与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的此者而产生对应站点的停站消息,并依据停站消息产生对应第一车辆的停靠站编号组。车辆派遣决策步骤是依据派遣参数组执行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与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的此者而产生派遣消息,并依据派遣消息产生对应第二车辆的派遣车辆编号组。消息传送步骤是将停靠站编号组与派遣车辆编号组分别传送至第一车辆运算处理单元与第二车辆运算处理单元。

3、借此,本专利技术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可应用于固定路径运输或非固定路径运输,能调节各车辆与各站点之间的人流量,达到最大运载量的使用,且通过派遣可有效降低各路线乘客等待的时间。此外,可根据乘客或物品的载运需求进行营运模式的智能切换,以实现多台车辆最佳化动态派遣调度。

4、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第二车辆运算处理单元依据派遣车辆编号组控制第二车辆的位移,以派遣第二车辆至站点。

5、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派遣参数组包含最大乘客数、车上乘客数、站点上车人数及站点下车人数。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包含剩余座位确认步骤、乘客上车确认步骤、乘客下车确认步骤及人数超载确认步骤。剩余座位确认步骤是确认车上乘客数是否大于等于最大乘客数而产生第一确认结果。乘客上车确认步骤是确认第一车辆所在位置的下一站是否有乘客欲上车而产生第二确认结果。乘客下车确认步骤是确认第一车辆所在位置的下一站是否有乘客欲下车而产生第三确认结果。人数超载确认步骤是确认车上乘客数减去站点下车人数之后加上站点上车人数的数值是否大于最大乘客数而产生第四确认结果。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依据第一确认结果、第二确认结果、第三确认结果及第四确认结果的至少三者决策。

6、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当前述第一确认结果为是、第二确认结果为是、第三确认结果为是且第四确认结果为是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停靠与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是、第二确认结果为是、第三确认结果为是且第四确认结果为否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停靠与不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是、第二确认结果为是且第三确认结果为否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不停靠与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是、第二确认结果为否且第三确认结果为是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停靠与不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是、第二确认结果为否且第三确认结果为否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不停靠与不派遣。

7、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当前述第一确认结果为否、第二确认结果为是、第三确认结果为是且第四确认结果为是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停靠与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否、第二确认结果为是、第三确认结果为是且第四确认结果为否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停靠与不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否、第二确认结果为是、第三确认结果为否且第四确认结果为是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停靠与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否、第二确认结果为是、第三确认结果为否且第四确认结果为否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停靠与不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否、第二确认结果为否且第三确认结果为是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停靠与不派遣。当第一确认结果为否、第二确认结果为否且第三确认结果为否时,停站消息与派遣消息分别为不停靠与不派遣。

8、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派遣参数组包含第一行驶轨迹、站点上车人数、最大乘客数、单次可增加时间上限值及最大可增加时间上限值。临时叫车信息包含至少一临时上车人数与至少一临时停靠站点信息,第一车辆依据第一行驶轨迹位移。当第一车辆运算处理单元接收到来自使用者端的临时叫车信息时,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与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的此者为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包含超载确认步骤、增站拒绝步骤、轨迹重新规划步骤及超时确认步骤。超载确认步骤是确认此至少一临时上车人数与站点上车人数的总和是否超过第一车辆的最大乘客数而产生超载确认结果。增站拒绝步骤是拒绝新增站点需求。轨迹重新规划步骤是依据第一行驶轨迹与此至少一临时停靠站点信息重新规划第一车辆的行驶路径而产生第二行驶轨迹,第二行驶轨迹与第一行驶轨迹之间具有轨迹差异。超时确认步骤是确认第一车辆由轨迹差异所造成的单次行驶增加时间是否超过单次可增加时间上限值,并确认第一车辆由轨迹差异所造成的总行驶增加时间是否超过最大可增加时间上限值而产生超时确认结果。

9、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还包含一站点更新步骤,其是依据此至少一临时停靠站点信息更新站点,并产生停靠站编号组,借以令更新后的站点对应第二行驶轨迹。当超载确认结果为否且超时确认结果为否时,站点更新步骤被执行。当超载确认结果为是时,增站拒绝步骤被执行。当超载确认结果为否且超时确认结果为是时,增站拒绝步骤被执行。

10、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还包含一派遣车辆确认步骤,其是确认是否有可派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用以决策多个车辆的停站与派遣,所述多个车辆包含一第一车辆与一第二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车辆运算处理单元依据该派遣车辆编号组控制该第二车辆的位移,以派遣该第二车辆至该站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还包含: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还包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于该演算法决策步骤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11.一种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用以决策多个车辆的停站与派遣,所述多个车辆包含一第一车辆与一第二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包含: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车辆运算处理单元依据该派遣车辆编号组控制该第二车辆的位移,以派遣该第二车辆至该站点。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还包含: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还包含: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该演算法决策步骤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用以决策多个车辆的停站与派遣,所述多个车辆包含一第一车辆与一第二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车辆运算处理单元依据该派遣车辆编号组控制该第二车辆的位移,以派遣该第二车辆至该站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还包含: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非固定车辆派遣演算法还包含: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特征在于,于该演算法决策步骤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队停站与派遣的决策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宜钧王正贤许琮明柯明宽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