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504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技术公开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包括有固定架、上料组件和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整平的整形机构;所述上料组件和整形机构设置于固定架上,所述上料组件位于整形机构的侧旁,所述整形机构通过转接板设置于固定架上;所述整形机构包括有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X轴方向校平的X轴方向整形组件、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Y轴方向校平的Y轴方向整形组件及用于对X轴方向和Y轴方向校平后的待加工产品进行拉料整形的拉料组件;所述X轴方向整形组件通过衔接板连接于Y轴方向整形组件,所述X轴方向整形组件、Y轴方向整形组件和拉料组件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从而实现不停机的同时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多次校正与整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上料整形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上料整形装置。


技术介绍

1、四方针是一种用于连接器上完成电信号的一种金属物质,是pin针的一种。四方针的成型工艺为大致分为卷料整形、压端、裁切等,以卷料整形为例,卷料铜线在送料过程中容易变形、弯曲等现象,如果不进行整形的话会影响后续四方针的压端质量,因此,这种变形或弯曲的卷料铜线还需要通过其他的矫正器械进行矫正整形,才能进行后续的工艺操作。

2、目前,市面上的整平机一般为单段式整平机,单段式整平机只有一组整形滚轮组,对于单段式整平机来说只能对卷料铜线进行一次整平操作;工作时,调整好固定轴承与调节轴承之间的间隙,通过固定轴承和调节轴承上分别设有上整形轮和下整形轮,进行挤压作用,完成卷料铜线的整形,但是这种单段式整平机在实际使用时,如果是卷料铜线变形或弯曲过于严重的话,容易出现向左或向右偏摆的情况,导致卷料铜线的整形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后续的加工。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通过x轴方向整形组件、y轴方向整形组件及拉料组件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不停机的同时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多次校正与整形,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采用单段式整平机导致出现向左或向右偏摆的情况,导致卷料铜线的整形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后续的加工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包括有固定架、上料组件和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整平的整形机构;所述上料组件和整形机构设置于固定架上,所述上料组件位于整形机构的侧旁,所述整形机构通过转接板设置于固定架上;

4、所述整形机构包括有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x轴方向校平的x轴方向整形组件、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y轴方向校平的y轴方向整形组件及用于对x轴方向和y轴方向校平后的待加工产品进行拉料整形的拉料组件;所述x轴方向整形组件通过衔接板连接于y轴方向整形组件,所述x轴方向整形组件、y轴方向整形组件和拉料组件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

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x轴方向整形组件包括有第一安装板和若干第一校正滚轮,所述若干第一校正滚轮可调节式错位间距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以形成第一校正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连通于第一校正空间。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y轴方向整形组件包括有第二安装板和若干第二校正滚轮,所述若干第二校正可调节式滚轮错位间距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以形成第二校正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具有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口连通于第一输出口设置,所述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连通于第二校正空间。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料组件包括有框架、主动滚轮、从动滚轮、调节件和用于驱动主动滚轮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框架固设于转接板上,所述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之间围构形成有拉料间隙,所述拉料间隙对应第二输出口的下方设置,所述主动滚轮可转动式设置于框架内,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活动槽,所述从动滚轮的一端设置于活动槽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输出轴连接于主动滚轮以驱动其转动并固设于转接板上,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拉料间隙的大小,所述调节件可活动式连接于框架的一端,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连接杆和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杆,所述调节件通过连接杆伸入活动槽内并连接于从动滚轮的一端,转动第一调节旋钮使得连接杆推动从动滚轮的一端沿活动槽运动,以改变拉料间隙。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有卷料盘、引导盘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卷料盘转动并固设于固定架上,所述引导盘位于卷料盘的侧旁并固设于固定架上。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架上对应拉料间隙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出料的出料感应组件。

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整形机构的结构设计,所述整形机构包括有x轴方向整形组件、y轴方向整形组件及拉料组件之间的配合,利用x轴方向整形组件先对待加工产品进行x轴方向校平,x轴方向校平后的待加工产品在进入y轴方向整形组件进行y轴方向校平,x轴方向和y轴方向校平后的待加工产品在通过拉料组件进行挤压整平,从而实现不停机的同时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多次校正与整形,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采用单段式整平机导致出现向左或向右偏摆的情况,导致卷料铜线的整形效果不理想,从而影响后续的加工的问题。

11、并且x轴方向整形组件、y轴方向整形组件及拉料组件之间可以单独调整校正行程以适应多种规格,提高其通用性。

1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架、上料组件和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整平的整形机构;所述上料组件和整形机构设置于固定架上,所述上料组件位于整形机构的侧旁,所述整形机构通过转接板设置于固定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方向整形组件包括有第一安装板和若干第一校正滚轮,所述若干第一校正滚轮可调节式错位间距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以形成第一校正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连通于第一校正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方向整形组件包括有第二安装板和若干第二校正滚轮,所述若干第二校正滚轮可调节式错位间距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以形成第二校正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具有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口连通于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连通于第二校正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料组件包括有框架、主动滚轮、从动滚轮、调节件和用于驱动主动滚轮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框架固设于转接板上,所述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之间围构形成有拉料间隙,所述拉料间隙对应第二输出口的下方设置,所述主动滚轮可转动式设置于框架内,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活动槽,所述从动滚轮的一端设置于活动槽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输出轴连接于主动滚轮以驱动其转动并固设于转接板上,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拉料间隙的大小,所述调节件可活动式连接于框架的一端,所述调节件包括有连接杆和第一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杆,所述调节件通过连接杆伸入活动槽内并连接于从动滚轮的一端,转动第一调节旋钮使得连接杆推动从动滚轮的一端沿活动槽运动,以改变拉料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有卷料盘、引导盘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驱动卷料盘转动并固设于固定架上,所述引导盘位于卷料盘的侧旁并固设于固定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对应拉料间隙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出料的出料感应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架、上料组件和用于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整平的整形机构;所述上料组件和整形机构设置于固定架上,所述上料组件位于整形机构的侧旁,所述整形机构通过转接板设置于固定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方向整形组件包括有第一安装板和若干第一校正滚轮,所述若干第一校正滚轮可调节式错位间距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以形成第一校正空间,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连通于第一校正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方向整形组件包括有第二安装板和若干第二校正滚轮,所述若干第二校正滚轮可调节式错位间距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以形成第二校正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具有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其中,所述第二输入口连通于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连通于第二校正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料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料组件包括有框架、主动滚轮、从动滚轮、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峰谢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辅金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