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2597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4
本技术公开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包括有安装架,其具有产品滴漆区,所述产品滴漆区的左侧设置有避让通孔;第一侧滴漆单元,其位于所述产品滴漆区的右侧;加热滴漆切换模块,其位于所述产品滴漆区的左侧;所述加热滴漆切换模块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二侧滴漆单元、加热单元,还包括有Y轴驱动单元;所述Y轴驱动单元控制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加热单元前后位移,以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对应所述避让通孔、所述加热单元对应所述避让通孔两种工作状态。其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利用同一侧的避让通孔满足滴漆、加热功能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滴漆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滴漆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1、定子由硅钢片和定子绕组组成,通过滴绝缘漆将定子绕组粘结成一个绝缘整体,这样可避免定子绕组的电线松动,在滴漆前、滴漆过程中、滴漆后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环节,都可能会对定子进行加热,以为了提高滴漆绝缘处理效果/固化效果。

2、早期的滴漆装置未配置加热功能,在滴漆后再把产品放入烤箱中烘烤,让绝缘漆完全固化,其容易出现定子绕组绝缘处理和固化效果不均匀的问题。后来,普遍采用滴漆加热装置,例如cn 218006086 u公开了一种电加热滴漆装置,其于机柜内设置有4个xy移动平台,每个xy移动平台上均设置一滴嘴,每个滴嘴均连通有供漆泵,用以对待滴漆的线圈不同位置进行滴漆作业,其加热方式是通电夹爪给电机通高压电,以使得线圈发热;若需另外结合外部加热方式,则需考虑在机柜内另外增设加热装置,结构较复杂,占用空间大,导致不便/不适合采用外部加热的方式。

3、又如,cn 115498836a中公开了一种定子绕组滴漆装置,其也是布置了4个滴管用于滴漆,一滴管支撑杆、二滴管支撑杆、三滴管支撑杆分别安装在位于安装立板一一侧的3个纵向电缸上,每个纵向电缸的底部安装在横向电缸的输出端,三个横向电缸安装在横向电缸安装架二上,横向电缸安装架二安装的底板上,相当于安装立板一、安装立板二的外侧不便设置加热装置,其只能依赖于如cn 218006086 u那样的线圈自身通电发热方式,若需另外结合外部加热方式,则需考虑在安装立板一、安装立板二之间区域设置外部加热装置,由于该区域是用于供定子产品滴漆,空间有限,往该区域的外部扩充占用空间,势必导致整个设备的体积增大。

4、因此,上述现有技术的滴漆装置,其局限于采用线圈自身通电发热方式,若希望改用外部加热方式,或者结合使用线圈自身通电发热及外部加热两种方式,均会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利用同一侧的避让通孔满足滴漆、加热功能的应用。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包括有

4、安装架,其具有产品滴漆区,所述产品滴漆区的左侧设置有避让通孔;

5、第一侧滴漆单元,其位于所述产品滴漆区的右侧且可朝向所述产品滴漆区对产品进行滴漆;

6、加热滴漆切换模块,其位于所述产品滴漆区的左侧且可朝向所述产品滴漆区对产品进行滴漆;所述加热滴漆切换模块包括有前后布置的第二侧滴漆单元、加热单元,还包括有y轴驱动单元;所述y轴驱动单元控制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加热单元前后位移,以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对应所述避让通孔、所述加热单元对应所述避让通孔两种工作状态。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侧滴漆单元包括有第一滴管,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包括有第二滴管、第三滴管和第四滴管。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各自独立配置有第一x轴驱动单元以及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驱动相应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沿左右位移,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各自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上。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至少可调节z轴向高度,以提供给相应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所需安装高度。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包括有z轴向支撑杆和x轴向支撑杆,所述z轴向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以受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驱动,所述x轴向支撑杆通过调节夹安装于所述z轴向支撑杆。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节夹具有z轴向夹口和x轴向夹口,所述z轴向夹口夹持于所述z轴向支撑杆上以调节z轴向高度,所述x轴向夹口夹持于所述x轴向支撑杆以调节x轴向位置。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一同安装于移动台上,所述y轴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台前后位移。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单元配置有第二x轴驱动单元,以驱动所述加热单元经所述避让通孔出入所述产品滴漆区。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单元为ih感应加热单元,其经所述避让通孔出入所述产品滴漆区的定子内部。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滴管配置有第二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所述第二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可调节z轴向高度和/或x轴向位置和/或y轴向位置。

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滴漆功能部分划分为第一侧滴漆单元和第二侧滴漆单元,且分别布置于产品滴漆区的左右两侧,并利用加热滴漆切换模块的设置,y轴驱动单元控制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加热单元前后位移,以选择性地切换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对应所述避让通孔、所述加热单元对应所述避让通孔两种工作状态,其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利用同一侧的避让通孔满足滴漆、加热功能的应用,巧妙利用第二侧滴漆单元所在侧的空间,不会占用产品滴漆区的空间,不会对其它功能部分造成影响,其占用空间小,不会造成设备整体的体积增大;该种外部加热结构的设置,可替代传统技术中采用线圈自身通电发热方式的方式,也可以在原有加热方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本技术的加热方式。

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滴漆单元包括有第一滴管,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包括有第二滴管、第三滴管和第四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各自独立配置有第一X轴驱动单元以及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驱动相应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沿左右位移,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各自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至少可调节Z轴向高度,以提供给相应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所需安装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包括有Z轴向支撑杆和X轴向支撑杆,所述Z轴向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以受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驱动,所述X轴向支撑杆通过调节夹安装于所述Z轴向支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夹具有Z轴向夹口和X轴向夹口,所述Z轴向夹口夹持于所述Z轴向支撑杆上以调节Z轴向高度,所述X轴向夹口夹持于所述X轴向支撑杆以调节X轴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所述加热单元一同安装于移动台上,所述Y轴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移动台前后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配置有第二X轴驱动单元,以驱动所述加热单元经所述避让通孔出入所述产品滴漆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IH感应加热单元,其经所述避让通孔出入所述产品滴漆区的定子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滴管配置有第二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所述第二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可调节Z轴向高度和/或X轴向位置和/或Y轴向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滴漆单元包括有第一滴管,所述第二侧滴漆单元包括有第二滴管、第三滴管和第四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各自独立配置有第一x轴驱动单元以及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驱动相应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沿左右位移,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各自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至少可调节z轴向高度,以提供给相应所述第二滴管、所述第三滴管和所述第四滴管所需安装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滴漆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调节式滴管支撑杆包括有z轴向支撑杆和x轴向支撑杆,所述z轴向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以受所述第一x轴驱动单元驱动,所述x轴向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华孙成维邱圣军
申请(专利权)人:皓星智能装备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