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制造技术_技高网

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596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4
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涉及软启动电路领域,涉及电源开关电路领域,包括光耦控制电路、开关电路、防反接电路和防过流电路;所述光耦控制电路通过PON+和PON‑信号控制光耦开通;所述开关电路由三极管的开通与否控制MOS管的开通及电容的充电时间起到软启动功能;所述防反接电路,具有防止电源反接功能;所述防过流电路,防止电流过大,起到防过流保护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电路简单、容易实现、成本更低、可实现100%国产化,且还有防反接防过流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启动电路领域,涉及电源开关电路领域。


技术介绍

1、由于电源开关电路中存在着电容,瞬间施加电压会产生很大的电流,电源上电过急过快,负载瞬间加电,会索取非常大的电流,浪涌电流可能会使电源系统突然不堪重负,导致系统不稳定,严重的可能会损坏电路里的元器件。

2、因此一般在接通电源时先串联一定的电阻,延时后再短路这个电阻,这个过程就限制了暂态电流,而这样的电路则称为软启动电路。软启动电路具有以下优点:启动电流小,无论是大负载还是容性负载都仅产生很小的启动电流;提高了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更好的确保产品的品质。

3、常用的软启动电路有采用功率热敏电阻的软启动电路、继电器与电阻构成的软启动电路、过零触发的光耦可控硅与双向可控硅构成的电路等,上述软启动电路实现相对复杂,成本相对较高,存在反接、过流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实现与其他软启动电路相比更为电路简单、容易实现、成本更低、可实现100%国产化,且还有防反接防过流的功能。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p_in、输出电源p_out、电源光耦控制电路、开关电路、防反接电路和防过流电路;

3、所述输入电源p_in经防反接电路、防过流电路、开关电路连接输出电源p_out,电源光耦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信号pon+、pon-、输出端连接开关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用于防止电源反接;防过流电路用于防过流保护;光耦控制电路通过控制信号pon+、pon-控制光耦开通;所述开关电路用于软启动控制。

4、进一步地,光耦控制电路包括上拉电阻r1、第六限流电阻r6、第七限流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滤波电容c5、第五二极管v5和第一光耦pc1,第六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控制信号pon+、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pc1的输入端1脚,第七限流电阻r7的一端连接控制信号pon-、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pc1的输入端2脚,第八电阻r8、第五滤波电容c5、第五二极管v5均并联在第一光耦pc1输入端的1脚和2脚之间,第一光耦pc1的输出端3脚和4脚连接开关电路,上拉电阻r1连接在第一光耦pc1的4脚与开关电路之间。

5、进一步地,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电源p_in’、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三三极管v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稳压管zd1、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和第四mos管v4;

6、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容c3一端连至第一光耦pc1输出端的3脚、另一端与第三三极管v3的发射极连接并接地m,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连至第一光耦pc1输出端的3脚、另一端连至第三三极管v3的基极;

7、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至第三三极管v3的集电极、另一端连至第四mos管v4的栅极;所述第一稳压管zd1、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一端连接至第四mos管v4的栅极、另一端连接至第四mos管v4的源极,第四mos管v4的源极经防过流电路、防反接电路连接输入电源p_in、漏极连接至输出电源p_out,所述输入电源p_in’与第四mos管v4的源极连接,所述光耦控制电路的上拉电阻r1连接在第一光耦pc1的4脚与输入电源p_in’之间。

8、进一步地,防反接电路包括两个第一二极管v1和连接第二二极管v2,第一二极管v1和第二二极管v2的正极端并接后连接输入电源正极p_in、负极端并接后连接防过流电路。

9、进一步地,防过流电路包括第一保险丝管f1,所述第一保险丝管f1串接在在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的负极与第四mos管v4的源极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c2,电容c2的一端连接输入电源p_in’、另一端接地m。

11、进一步地,第一二极管v1和第二二极管v2的正极端同时经滤波电容c1与地极m连接。

12、本专利技术利用光耦搭建控制电路,利用三极管加上mos管搭建开关电路,加上二极管防反接,以及保险丝管防过流,整个电路结构简单,实现容易,具有防反接防过流功能,降低系统的硬件设计成本,并且可实现器件国产化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P_in、输出电源P_out、电源光耦控制电路、开关电路、防反接电路和防过流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光耦控制电路包括上拉电阻R1、第六限流电阻R6、第七限流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滤波电容C5、第五二极管V5和第一光耦PC1,第六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控制信号PON+、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PC1的输入端1脚,第七限流电阻R7的一端连接控制信号PON-、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PC1的输入端2脚,第八电阻R8、第五滤波电容C5、第五二极管V5均并联在第一光耦PC1输入端的1脚和2脚之间,第一光耦PC1的输出端3脚和4脚连接开关电路,上拉电阻R1连接在第一光耦PC1的4脚与开关电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电源P_in’、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三三极管V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稳压管ZD1、第四电容C4、第五电阻R5和第四MOS管V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防反接电路包括两个第一二极管V1和连接第二二极管V2,第一二极管V1和第二二极管V2的正极端并接后连接输入电源正极P_in、负极端并接后连接防过流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防过流电路包括第一保险丝管F1,所述第一保险丝管F1串接在在第一二极管V1、第二二极管V2的负极与第四MOS管V4的源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C2,电容C2的一端连接输入电源P_in’、另一端接地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二极管V1和第二二极管V2的正极端同时经滤波电容C1与地极M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p_in、输出电源p_out、电源光耦控制电路、开关电路、防反接电路和防过流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光耦控制电路包括上拉电阻r1、第六限流电阻r6、第七限流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五滤波电容c5、第五二极管v5和第一光耦pc1,第六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控制信号pon+、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pc1的输入端1脚,第七限流电阻r7的一端连接控制信号pon-、另一端连接第一光耦pc1的输入端2脚,第八电阻r8、第五滤波电容c5、第五二极管v5均并联在第一光耦pc1输入端的1脚和2脚之间,第一光耦pc1的输出端3脚和4脚连接开关电路,上拉电阻r1连接在第一光耦pc1的4脚与开关电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os的防反接防过流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电源p_in’、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第三三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加伟王超董顶峰江兴科王学林董海星刘晓东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曙光光电自控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