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料扰动机构、电池物料投料装置及电池制备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1615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申请涉及一种投料扰动机构、电池物料投料装置及电池制备系统,在设计投料扰动机构时,将扰动件绕轴线螺旋设置,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螺环。此时可利用螺环的旋转对管道内的物料进行扰动,减少物料在管道侧壁的聚集。由于各螺环沿轴线方向的至少一侧面均具有传送面,因此在对物料扰动的同时,传送面会驱使被扰动的物料沿轴线方向移动,代替传统依靠自重的下落方式,能及时扰乱并输送出物料,降低因物料堆积而发生堵塞现象的几率,加快投料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投料扰动机构、电池物料投料装置及电池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制备原材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为满足电池的生产节拍,需扩大原材料的供应渠道。然而不同的供应渠道,其原材料的颗粒度、流动性等均会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投料过程中,需在管道内增加扰动机构,以减少物料在管道侧壁的聚集。

2、然而,受限于传统扰动机构的结构设计缺陷,导致投料过程中物料依然容易发生堆积现象,导致管道被堵塞,影响投料正常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投料扰动机构、电池物料投料装置及电池制备系统,降低因物料堆积而发生堵塞现象的几率,加快投料效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投料扰动机构,所述投料扰动机构具有轴线,所述投料扰动机构包括:扰动件,绕所述轴线螺旋设置,且其沿所述轴线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螺环;其中,各所述螺环沿所述轴线方向的至少一侧面包括传送面,所述传送面被构造为绕所述轴线旋转时能驱使物料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

3、上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将扰动件绕轴线螺旋设置,形成多个依次连接的螺环。此时可利用螺环的旋转对管道内的物料进行扰动,减少物料在管道侧壁的聚集。由于各螺环沿轴线方向的至少一侧面均具有传送面,因此在对物料扰动的同时,传送面会驱使被扰动的物料沿轴线方向移动,代替传统依靠自重的下落方式,能及时扰乱并输送出物料,降低因物料堆积而发生堵塞现象的几率,加快投料效率。

4、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螺环沿所述轴线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均包括所述传送面,在同一所述螺环中,两个所述传送面之间的间距h1从所述传送面远离所述轴线的一端至所述传送面靠近所述轴线的一端呈减小趋势。

5、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螺环均包括朝向所述轴线的内表面、以及背向所述轴线的外表面,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均连接于所述传送面,且所述内表面和/或所述外表面被构造为弧形面。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表面与经过所述轴线的平面之间相交界定形成第一弧线,所述第一弧线与所述传送面连接,且沿朝向所述轴线的一侧凸起。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表面与经过所述轴线的平面之间界定形成第二弧线,所述第二弧线与所述传送面连接,且沿背离所述轴线的一侧凸起。

8、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螺环之间的螺距记为h2,所述扰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记为l,其中,0.05≤h2/l≤0.1。

9、在一些实施例中,h2/l还满足的条件为:0.07≤h2/l≤0.08。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动件在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径记为d1,其中,100mm≤d1≤140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d1还满足的条件为:110mm≤d1≤120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料扰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轴,所述扰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上,且所述扰动件中至少一个所述螺环沿所述轴线方向伸出所述固定轴外。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料扰动机构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并与位于所述固定轴外的所述螺环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沿所述轴线方向依次贯穿连接部分所述螺环,且位于所述扰动件远离所述固定轴一端上的部分所述螺环不与所述加强件连接。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至少两个,全部所述加强件绕所述轴线间隔分布。

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物料投料装置,所述电池物料投料装置包括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

17、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制备系统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池物料投料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料扰动机构,所述投料扰动机构具有轴线(10a),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扰动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环(11)沿所述轴线(10a)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均包括所述传送面(111),在同一所述螺环(11)中,两个所述传送面(111)之间的间距H1从所述传送面(111)远离所述轴线(10a)的一端至所述传送面(111)靠近所述轴线(10a)的一端呈减小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环(11)均包括朝向所述轴线(10a)的内表面(112)、以及背向所述轴线(10a)的外表面(113),所述内表面(112)与所述外表面(113)均连接于所述传送面(111),且所述内表面(112)和/或所述外表面(113)被构造为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112)与经过所述轴线(10a)的平面之间相交界定形成第一弧线(11a),所述第一弧线(11a)与所述传送面(111)连接,且沿朝向所述轴线(10a)的一侧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113)与经过所述轴线(10a)的平面之间界定形成第二弧线(11b),所述第二弧线(11b)与所述传送面(111)连接,且沿背离所述轴线(10a)的一侧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螺环(11)之间的螺距记为H2,所述扰动件(10)在所述轴线(10a)方向上的长度记为L,其中,0.05≤H2/L≤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H2/L还满足的条件为:0.07≤H2/L≤0.08。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件(10)在垂直于所述轴线(10a)的平面内的投影形成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径记为D1,其中,100mm≤D1≤14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D1还满足的条件为:110mm≤D1≤1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扰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轴(20),所述扰动件(10)固定在所述固定轴(20)上,且所述扰动件(10)中至少一个所述螺环(11)沿所述轴线(10a)方向伸出所述固定轴(20)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扰动机构还包括加强件(30),所述加强件(30)设于所述固定轴(20)上,并与位于所述固定轴(20)外的所述螺环(11)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0)沿所述轴线(10a)方向依次贯穿连接所述螺环(11),且位于所述扰动件(10)远离所述固定轴(20)一端上的部分所述螺环(11)不与所述加强件(30)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0)包括至少两个,全部所述加强件(30)绕所述轴线(10a)间隔分布。

14.一种电池物料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物料投料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

15.一种电池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制备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物料投料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料扰动机构,所述投料扰动机构具有轴线(10a),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扰动机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环(11)沿所述轴线(10a)方向的相对两侧面均包括所述传送面(111),在同一所述螺环(11)中,两个所述传送面(111)之间的间距h1从所述传送面(111)远离所述轴线(10a)的一端至所述传送面(111)靠近所述轴线(10a)的一端呈减小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环(11)均包括朝向所述轴线(10a)的内表面(112)、以及背向所述轴线(10a)的外表面(113),所述内表面(112)与所述外表面(113)均连接于所述传送面(111),且所述内表面(112)和/或所述外表面(113)被构造为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112)与经过所述轴线(10a)的平面之间相交界定形成第一弧线(11a),所述第一弧线(11a)与所述传送面(111)连接,且沿朝向所述轴线(10a)的一侧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113)与经过所述轴线(10a)的平面之间界定形成第二弧线(11b),所述第二弧线(11b)与所述传送面(111)连接,且沿背离所述轴线(10a)的一侧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螺环(11)之间的螺距记为h2,所述扰动件(10)在所述轴线(10a)方向上的长度记为l,其中,0.05≤h2/l≤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料扰动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