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双色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9212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2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双色模具,其包括前模组件、后模组件和平移驱动件;前模组件包括前模板和前模仁,前模仁可滑动地设置于前模板,前模仁的分型面上依次形成有第一前模型腔、第二前模型腔和第三前模型腔;后模组件包括后模板和安装于后模板的后模仁,后模仁的分型面上形成有第一后模型腔和第二后模型腔,第一后模型腔用于与第一前模型腔或第二前模型腔匹配,第二后模型腔用于与第二前模型腔或第三前模型腔匹配;平移驱动件安装于前模板,平移驱动件的输出端与前模仁连接。该高效双色模具取消了旋转后模的方式和结构,不需要移动后模,制品的顶出和前模仁的移动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旋转结构所需占用的空间,机台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双色模具


技术介绍

1、双色注塑模具是指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产品一次出模的模具。制品的双色成型一般是制作两套相同的后模,和分别制作一套第一色的前模和第二色的前模。两套模具安装到双色注塑机上后,通过旋转动模侧模板180度,带动两套后模循环互换后模分别与第一色前模和第二色前模组合形成不同的型腔,先后成型出第一色和第二色。生产流程为:合模→同时注塑第1个制品的第二色和第2个制品的第一色→开模→顶出第一色和第二色都完成的第1个制品(第2个制品的第一色留模不顶出)→旋转动模板180度带动两套后模互换位置。(此时带有第2个制品的第一色后模对应第二色的前模,已经没有制品的第1个制品后模变为第3个制品的后模对应到第一色前模)→合模→循环到第1个产品的步骤。

2、对于成型小型的按钮产品,由于其产品体积小,单个产品的价值也低,而制作成品成为该类制品的主要成本,一般占到50%以上。而制作成本的2个主要组成部分为设备及人工成本分摊。人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单位时间产出合格制品的效率,能够有效大幅度降低该类制品的成本分摊。由于目前行业的双色模采用旋转后模的方式互换后模型腔,旋转半径所需空间相对大,使得生产该类制品机台吨位也相对大,机台设备成本分摊高。其次由于成型该类型按钮产品,其注塑及冷却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在2~5s内就都已经完成,而影响整个成型周期的环节主要在开合模、顶出、旋转后模的时间上。该段时间占了整个制品的成型周期70%以上。因此目前方法生产效率相对低,成本较高。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效双色模具,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双色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双色模具,包括:

3、前模组件,包括前模板和前模仁,所述前模仁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模板,所述前模仁的分型面上依次形成有第一前模型腔、第二前模型腔和第三前模型腔;

4、后模组件,包括后模板和安装于所述后模板的后模仁,所述后模仁的分型面上形成有第一后模型腔和第二后模型腔,所述第一后模型腔用于与所述第一前模型腔或所述第二前模型腔匹配,所述第二后模型腔用于与所述第二前模型腔或所述第三前模型腔匹配;

5、平移驱动件,所述平移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前模板,所述平移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前模仁连接。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模组件还包括两组后模仁镶块,所述后模仁夹设于两组所述后模仁镶块之间,所述后模仁和所述后模仁镶块均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前模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台。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模板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侧壁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前模仁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模板形成有唧咀流道,所述前模仁形成有第一第一色主流道和第二第一色主流道,所述后模仁形成有流道连接桥,所述流道连接桥通过所述第一第一色主流道或者所述第二第一色主流道与所述唧咀流道连通,以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桥将第一色溶胶注入所述第一后模型腔或第二后模型腔。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效双色模具还包括第一色流道顶针,所述第一色流道顶针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所述第一色流道顶针设置于所述流道连接桥的底部。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模组件和所述后模组件共同形成有第二色主流道,所述第二色主流道与所述第二前模型腔连通。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效双色模具还包括第二色流道顶针,所述第二色流道顶针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所述第二色流道顶针设置于所述第二色主流道的底部。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效双色模具还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两组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的顶出组件,两组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第一后模型腔和所述第二后模型腔一一对应设置。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板、顶出驱动件和制品顶针,所述后模板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顶出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制品顶针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顶出板,所述制品顶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后模板和所述后模仁用于与制品抵接,所述顶出驱动件设置于所述顶出板背离所述制品顶针的一侧,所述顶出驱动件与所述顶出板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平移驱动件包括油缸和连接部,所述前模板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油缸安装于所述前模板外侧,所述油缸的输出轴伸入所述连通槽,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缸的输出轴和所述前模仁连接。

15、上述方案中,第一前模型腔、第二前模型腔和第三前模型腔分别对应前模仁的a1工位、b工位和a2工位,第一后模型腔和第二后模型腔分别对应后模仁的k1工位和k2工位,第一后模型腔(k1)和第一前模型腔(a1)可以组成第一色型腔,第一后模型腔(k1)和第二前模型腔(b)可以组成第二色型腔;第二后模型腔(k2)和第二前模型腔(b)可以组成第二色型腔,第二后模型腔(k2)和第三前模型腔(a2)可以组成第一色型腔;通过平移驱动件移动前模仁移动,可以实现两种匹配方式:

16、第一种,平移驱动件驱动前模板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前模仁的b工位与后模仁的k1工位对应组成第二色型腔,前模仁的a2工位与后模仁的k2工位对应组成第一色型腔,前模仁的a1工位无对应无型腔。模具合模后,第一色熔胶注入k2工位的第一色型腔成型出第一色制品,同时,第二色熔胶流经注入k1工位的第二色型腔成型出第二色制品与之前成型的第一色制品结合成为一个双色制品;

17、第二种,平移驱动件驱动前模板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前模仁的b工位与后模仁的k2工位对应组成第二色型腔,前模仁的a1工位与后模仁的k1工位对应组成第一色型腔,前模仁的a2工位无对应无型腔。模具合模后,第一色熔胶注入k1工位的第一色型腔成型出第一色制品,同时,第二色熔胶流经注入k2工位的第二色型腔成型出第二色制品与之前成型的第一色制品结合成为一个双色制品。

18、本技术采用设置2个相同型腔工位的后模仁,和2个相同第一色型腔工位+1个第二色型腔工位组成的前模仁,通过平移驱动件驱动前模仁作往复循环直线位移滑动,使得前模仁不同工位型腔与后模仁的两个工位型腔循环匹配闭合,分别形成第一色和第二色的封闭型腔,从而循环成型制品的第一色和第二色,再通过模具顶出系统的工作,在完成第二色成型后,将整个完成的制品顶离后模仁型腔,完成1个生产循环的制品成型生产。本技术一次合模、开模即可成型一组双色制品,取消了旋转后模的方式和相应的结构,不需要移动后模,制品的顶出和前模仁的移动可以同时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相应地也减少了旋转结构所需占用的空间,机台吨位小,降低了机台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组件还包括两组后模仁镶块,所述后模仁夹设于两组所述后模仁镶块之间,所述后模仁和所述后模仁镶块均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前模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侧壁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前模仁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形成有唧咀流道,所述前模仁形成有第一第一色主流道和第二第一色主流道,所述后模仁形成有流道连接桥,所述流道连接桥通过所述第一第一色主流道或者所述第二第一色主流道与所述唧咀流道连通,以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桥将第一色溶胶注入所述第一后模型腔或第二后模型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双色模具还包括第一色流道顶针,所述第一色流道顶针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所述第一色流道顶针设置于所述流道连接桥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组件和所述后模组件共同形成有第二色主流道,所述第二色主流道与所述第二前模型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双色模具还包括第二色流道顶针,所述第二色流道顶针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所述第二色流道顶针设置于所述第二色主流道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双色模具还包括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两组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的顶出组件,两组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第一后模型腔和所述第二后模型腔一一对应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出板、顶出驱动件和制品顶针,所述后模板形成有容纳腔,所述顶出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制品顶针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顶出板,所述制品顶针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后模板和所述后模仁用于与制品抵接,所述顶出驱动件设置于所述顶出板背离所述制品顶针的一侧,所述顶出驱动件与所述顶出板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件包括油缸和连接部,所述前模板开设有连通槽,所述油缸安装于所述前模板外侧,所述油缸的输出轴伸入所述连通槽,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油缸的输出轴和所述前模仁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组件还包括两组后模仁镶块,所述后模仁夹设于两组所述后模仁镶块之间,所述后模仁和所述后模仁镶块均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前模仁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侧壁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前模仁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所述前模仁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形成有唧咀流道,所述前模仁形成有第一第一色主流道和第二第一色主流道,所述后模仁形成有流道连接桥,所述流道连接桥通过所述第一第一色主流道或者所述第二第一色主流道与所述唧咀流道连通,以通过所述流道连接桥将第一色溶胶注入所述第一后模型腔或第二后模型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双色模具还包括第一色流道顶针,所述第一色流道顶针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后模组件,所述第一色流道顶针设置于所述流道连接桥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双色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组件和所述后模组件共同形成有第二色主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宇霖刘仲仁赵建刚张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