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顶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51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静模板结构、动模板结构、弹性限位组件和前模仁板。静模板结构设有顶棍孔,静模板结构用于承载动模板结构。动模板结构包含后模仁板和顶针板,后模仁板和静模板结构之间一方设有限位件,另一方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件之间呈具有行程的滑动连接。弹性限位组件连接于后模仁板,与顶针板弹性抵接。前模仁板、后模仁板和静模板结构合围成型腔,顶针板抵接型腔,前模仁板设有注塑孔,注塑孔连通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现二次顶出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顶出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3C电子产品的快速更迭,3C电子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复杂化,比如一种小型注塑件的肋壁上有小凸点倒扣,生产该类高外观高尺寸精度要求的零件需要对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0003]目前上述小型注塑件无法通过斜顶或者滑块结构成型,因此需要设计二次顶出模具。第一次顶出先将后模型芯下抽脱离制品,使得肋内壁脱离后模型芯从而拥有形变空间。第二次顶出将制品脱离,由于注塑件有一定的韧性,可以使得肋壁发现弹性形变使得小凸点倒扣强脱离型,使得制品脱模。
[0004]但是上述二次顶出模具需要用到两组顶针板、机械扣机或跷跷板结构等组合实现,使得模具结构相对复杂、尺寸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模具,旨在解决现有二次顶出模具结构复杂,尺寸较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
[0007]静模板结构,所述静模板结构设有顶棍孔,所述静模板结构用于承载动模板结构;
[0008]动模板结构,包含后模仁板和顶针板,所述后模仁板和所述静模板结构之间一方设有限位件,另一方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呈具有行程的滑动连接;
[0009]弹性限位组件,所述弹性限位组件连接于所述后模仁板,与所述顶针板弹性抵接;
[0010]前模仁板,所述前模仁板、所述后模仁板和所述静模板结构合围成型腔,所述顶针板抵接所述型腔,所述前模仁板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连通所述型腔。
[0011]可选地,所述顶针板包括:
[0012]顶针底板;
[0013]顶针,所述顶针设于所述顶针底板,所述顶针一端抵接所述型腔;
[0014]回针,所述回针设于所述顶针底板,所述回针设有卡槽,所述弹性限位组件抵接所述卡槽。
[0015]可选地,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
[0016]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后模仁板,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腔;
[0017]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滑块一端抵接所述卡槽;
[0018]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设于所述安装腔,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座,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
[0019]可选地,所述弹性限位组件还包括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限位弹簧设于所述安装腔,一端抵接所述调节螺丝,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
[0020]可选地,所述静模板包括:
[0021]下码模板,所述下码模板设有容纳腔,所述下码模板底部穿设有顶棍孔,连通所述容纳腔,所述顶针板设于所述容纳腔;
[0022]后模型芯,所述后模型芯设于所述下码模板,所述后模型芯、所述后模仁板和所述前模仁板合围成型腔,所述注塑孔连通所述型腔。
[0023]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
[0024]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后模仁板,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
[0025]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连接于所述限位杆远离后模仁板的一端,所述限位块在所述行程的一端抵接所述下码模板。
[0026]可选地,所述二次顶出模具还包括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套设于所述回针,所述支撑弹簧一端抵接顶针板,另一端抵接所述下码模板。
[0027]可选地,所述二次顶出模具还包括:
[0028]前模仁,所述前模仁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模仁板;
[0029]后模仁,所述后模仁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后模仁板,所述前模仁、所述后模仁和所述后模型芯合围成型腔,所述注塑孔连通所述型腔。
[0030]可选地,所述二次顶出模具还包括:
[0031]运水水咀,所述运水水咀设于所述前模仁板和/或所述后模仁板;
[0032]运水管路,所述运水管路一端连接所述运水水咀,另一端连接所述前模仁和/或所述后模仁。
[0033]可选地,所述二次顶出模具还包括:
[0034]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设于所述下码模板,所述顶针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柱;
[0035]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设于所述下码模板,所述前模仁板和所述后模仁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柱。
[0036]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整合弹性限位组件的二次顶出模具。注塑工艺进行时,静模板结构、动模板结构和前模仁板连接成整体,静模板结构承载动模板结构和前模仁板。动模板结构包含后模仁板和顶针板。后模仁板和前模仁板合围成型腔,后模仁板和静模板结构合围成的型腔部分为制品的肋臂,小凸点倒扣设计在后模仁板上,通过注塑孔将熔融的塑料注入型腔成型。注塑工艺完成后,撤掉前模仁板,设备的顶辊从静模板结构的顶棍孔升入,抵接动模板结构的顶针板。顶针板连接着后模仁板,顶针板抵接着型腔,即抵接这注塑完成后的制品,弹性限位组件将顶针板和后模仁板弹性抵接,所述后模仁板和所述静模板结构之间一方设有限位件,另一方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呈具有行程的滑动连接。因此第一次顶出时,顶棍上顶带动顶针板,顶针板带动后模仁板上升,静模板结构保持不动,从而使得静模板结构脱离制品,肋壁的一侧腾出了变形空间,且由于顶针板和后模仁板同时同步上升,因此顶针板与制品的相对位置不变,没有将制品顶出。第一次顶出过程中,限位件在限位槽中的行程抵达极限。第二次顶出时,由于限位件在限位槽中的行程已经到达极限,限制了后模仁板和静模板结构的相对距离,而顶棍仍继续上升,对顶针板施加压力,使得弹性限位组件受压脱离顶针板,因此顶针板脱离与后模仁板的弹性抵
接,后模仁板下落,顶针板继续上升,顶起制品,制品的肋壁由于拥有静模板结构撤出的空间,因此可以发生形变将肋壁脱离后模仁板,从而使得制品脱离模具,完成整个注塑工艺的流程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为本技术二次顶出模具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本技术二次顶出模具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40]图3为本技术二次顶出模具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5为本技术二次顶出模具的脱模状态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43]图6为本技术二次顶出模具的脱模状态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44]图7为本技术二次顶出模具的第一次顶出状态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45]图8为本技术二次顶出模具的第一次顶出状态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46]图9为本技术二次顶出模具的第二次顶出状态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模板结构,所述静模板结构设有顶棍孔,所述静模板结构用于承载动模板结构;动模板结构,包含后模仁板和顶针板,所述后模仁板和所述静模板结构之间一方设有限位件,另一方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呈具有行程的滑动连接;弹性限位组件,所述弹性限位组件连接于所述后模仁板,与所述顶针板弹性抵接;前模仁板,所述前模仁板、所述后模仁板和所述静模板结构合围成型腔,所述顶针板抵接所述型腔,所述前模仁板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连通所述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顶针,所述顶针设于所述顶针底板,所述顶针一端抵接所述型腔;回针,所述回针设于所述顶针底板,所述回针设有卡槽,所述弹性限位组件抵接所述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后模仁板,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腔;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滑块一端抵接所述卡槽;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设于所述安装腔,一端抵接所述安装座,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组件还包括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限位弹簧设于所述安装腔,一端抵接所述调节螺丝,另一端抵接所述滑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板包括:下码模板,所述下码模板设有容纳腔,所述下码模板底部穿设有顶棍孔,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敦练林立周海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银宝山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