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及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62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身及电动汽车,上述车身包括电池框体和门槛梁,电池框体具有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腔,电池框体包括设置于车身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支撑梁,门槛梁安装于第一支撑梁上。上述车身通过将门槛梁安装于电池框体的第一支撑梁上,使门槛梁与第一支撑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有效提高了车身的弯扭刚度,如此,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门槛梁的粗度,以减小门槛梁的重量,而且无需额外配置用于连接电池框体与门槛梁的连接部件,从而有效减小了车身的重量,同时可使电池框体能够充分利用车身的宽度空间,从而有效增加了容腔的空间,使容腔能够容纳更多电池单体,进而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汽车,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身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和电池,由于车身的重量较大,且电池的内部空间较小,导致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大幅下降,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进程,由此可见,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及电动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身,包括电池框体和门槛梁,电池框体具有用于容纳电池单体的容腔,电池框体包括设置于车身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支撑梁;门槛梁安装于第一支撑梁上。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通过将门槛梁安装于电池框体的第一支撑梁上,使门槛梁与第一支撑梁连接成一个整体,有效提高了车身的弯扭刚度,如此,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门槛梁的粗度,以减小门槛梁的重量,而且无需额外配置用于连接电池框体与门槛梁的连接部件,从而有效减小了车身的重量,同时可使电池框体能够充分利用车身的宽度空间,从而有效增加了容腔的空间,使容腔能够容纳更多电池单体,进而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连接于第一梁体背向容腔的一侧或者面向容腔的一侧,门槛梁包括第二梁体,第二梁体安装于第一支撑座上。>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门槛梁安装于第一支撑梁上。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梁体安装于第一支撑座背向车身的底部的一侧,第二梁体通过焊接、粘接和/或经由固定件固定安装于第一支撑座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门槛梁与第一支撑梁相连接形成的整体的宽度,使电池框体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车身的宽度空间,进一步增加了容腔的空间,使容腔能够容纳更多电池单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门槛梁还包括凸设于第二梁体面向第一梁体的一侧的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梁体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槛梁的第二梁体安装于第一支撑座上,且门槛梁的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梁体上,有效提高了门槛梁与第一支撑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车身的弯扭刚度。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为板件,连接件通过焊接、粘接和/或经由固定件与第一梁体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减小了门槛梁的重量,进一步减小了车身的重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同时可以减小连接件所占用的车身的高度空间,使车身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梁体背向车身的底部的一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门槛梁与第一支撑梁相连接形成的整体的宽度,使电池框体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车身的宽度空间,进一步增加了容腔的空间,使容腔能够容纳更多电池单体,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梁体背向车身的底部的一侧的高度大于第一支撑座背向车身的底部的一侧的高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减小门槛梁与第一支撑梁相连接形成的整体的高度,使车身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身还包括地板,地板安装于第一支撑梁上并用于封堵容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车身的地板作为电池盖体用于将容腔封堵,这样无需额外设置电池盖体,进一步减小了车身的重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梁体、连接于第一梁体背向容腔的一侧的第一支撑座以及连接于第一梁体面向容腔的一侧的第二支撑座,门槛梁包括第二梁体,第二梁体安装于第一支撑座上,地板安装于第二支撑座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门槛梁和地板安装于第一支撑梁上,并有效实现通过地板封堵电池框体的容腔。

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座与地板之间设有预定位结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地板与第二支撑座的连接操作前,可以通过预定位结构将地板预固定在第二支撑座上,便于对第二支撑座和地板进行连接操作,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身的装配效率。

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定位结构包括凸部和凹部;凸部设置于地板上,凹部设置于第二支撑座上;或者,凸部设置于第二支撑座上,凹部设置于地板上;凸部与凹部相插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实现了在进行地板与第二支撑座的连接操作前将地板预固定在第二支撑座上,而且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车身的制造成本。

2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身还包括第一隔离层体,第一隔离层体设置于第一支撑梁与地板之间;和/或,车身还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梁与地板之间。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离层体可以将第一支撑梁与地板隔开,有效提高了车身的模态性能,从而有效改善了因第一支撑梁与地板相互接触摩擦而发出异响的情况,而通过将第一密封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梁与地板之间,有效改善了诸如灰尘、水汽等外物进入容腔内的情况,有效提高了车身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

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身还包括承托板,承托板盖设于框体背向地板的一侧。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电池框体、地板和承托板共同围合形成容腔,有效起到对电池单体的保护作用。

2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身还包括第二隔离层体,第二隔离层体设置于第一支撑梁与门槛梁之间;和/或,车身还包括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梁与门槛梁之间。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隔离层体可以将第一支撑梁与门槛梁隔开,有效提高了车身的模态性能,从而有效改善了因第一支撑梁与门槛梁相互接触摩擦而发出异响的情况,而通过将第二密封件设置于第一支撑梁与门槛梁之间,有效改善了诸如灰尘、水汽等外物进入容腔内的情况,有效提高了车身的密封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

3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身。

3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由于采用了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背向所述容腔的一侧或者面向所述容腔的一侧,所述门槛梁包括第二梁体,所述第二梁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背向所述车身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梁体通过焊接、粘接和/或经由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梁体面向所述第一梁体的一侧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梁体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板件,所述连接件通过焊接、粘接和/或经由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梁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背向所述车身的底部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背向所述车身的底部的一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座背向所述车身的底部的一侧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上并用于封堵所述容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梁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背向所述容腔的一侧的第一支撑座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面向所述容腔的一侧的第二支撑座,所述门槛梁包括第二梁体,所述第二梁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地板之间设有预定位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第一隔离层体,所述第一隔离层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地板之间,和/或,所述车身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地板之间。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盖设于所述框体背向所述地板的一侧。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第二隔离层体,所述第二隔离层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门槛梁之间,和/或,所述车身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所述门槛梁之间。

15.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背向所述容腔的一侧或者面向所述容腔的一侧,所述门槛梁包括第二梁体,所述第二梁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背向所述车身的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梁体通过焊接、粘接和/或经由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还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梁体面向所述第一梁体的一侧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梁体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板件,所述连接件通过焊接、粘接和/或经由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梁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梁体背向所述车身的底部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背向所述车身的底部的一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座背向所述车身的底部的一侧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上并用于封堵所述容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孙晓伟马财俊王小明杨隽祺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