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梁结构、底盘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236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23
一种边梁结构(1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成型的第一主体结构(100)和第二主体结构(200),第一主体结构(100)位于第二主体结构(200)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且固定连接于第二主体结构(200),第一主体结构(100)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一容纳腔(110),第二主体结构(200)用于连接前扭力盒(21)和后扭力盒(22),第一主体结构(100)和第二主体结构(200)一体设置。该边梁结构通过将第一主体结构和第二主体结构固定连接,既能实现电池单体的密封,又能保证前扭力盒到后扭力盒的载荷传递,提高了车辆内部结构的集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申请涉及一种边梁结构、底盘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已经成为一种基本消费品,同时也在朝着智能化、安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2、相关技术中,车辆内部结构零散,各结构之间关联性较低,导致车辆内部结构复杂,集成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梁结构、底盘和车辆,旨在改善车辆内部结构集成度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边梁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成型的第一主体结构和第二主体结构,第一主体结构位于第二主体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且与第二主体结构固定连接,第一主体结构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一容纳腔,第二主体结构用于连接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

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主体结构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一容纳腔,即第一主体结构为密闭结构,与外界环境无连通,可用于密封电池单体,使得电池单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提升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第二主体结构连接于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使得车辆碰撞时,能够保证前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梁结构,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结构和第二主体结构,所述第一主体结构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结构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主体结构用于连接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割为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的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均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边梁结构,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主体结构和第二主体结构,所述第一主体结构位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结构围合形成密闭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主体结构用于连接前扭力盒和后扭力盒,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将所述第一容纳腔分割为在第三方向上间隔分布的的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均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结构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结构包括第一侧板、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主体结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主体结构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5.根据权里要求4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位于所述第二侧板伸出所述第一主体结构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围合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主体结构包括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