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体的门槛梁、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19190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4 21:1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下车体的门槛梁、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门槛梁在宽度方向上下车体的电池总成的外侧,在门槛梁的宽度方向上,门槛梁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侧,门槛梁的一侧的一部分向另一侧的方向凹陷形成有避让凹槽,避让凹槽适于与电池总成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布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门槛梁的一侧设置避让凹槽,增大门槛梁与电池总成之间的避让空间,以在侧面柱碰的时候避让电池总成,降低侧面柱碰时门槛梁与电池总成发生挤压的概率,同时提高门槛梁宽度方向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提升电池在门槛梁宽度方向上的布置效率,可以提高续航里程;此外,避让凹槽的设置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成形,进而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车体的门槛梁、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即将电池包和底盘集成在一起的技术,成为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行研发的主要
但是,相关技术中,车身的门槛与电池框体独立的零件,考虑到安全间隙等,导致电池在整车y向上的布置效率降低,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车体的门槛梁、下车体、车身结构和车辆,能够提高y向的利用率,提高车辆续航里程。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车体的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门槛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下车体的电池总成的外侧,在所述门槛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门槛梁具有相对布置的两侧,所述门槛梁的一侧的一部分向另一侧的方向凹陷形成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适于与所述电池总成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布置。

3、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门槛梁的一侧设置避让凹槽,增大门槛梁与电池总成之间的避让空间,以在侧面柱碰的时候避让电池总成,降低侧面柱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车体的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门槛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下车体的电池总成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的槽壁开设有避让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避让孔沿所述门槛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或,所述避让孔为一个,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门槛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包括底壁以及相对布置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沿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车体的门槛梁,所述门槛梁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门槛梁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下车体的电池总成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的槽壁开设有避让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避让孔沿所述门槛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或,所述避让孔为一个,且所述避让孔沿所述门槛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包括底壁以及相对布置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沿靠近所述底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分别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槛梁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门槛梁的相对两侧表面分别具有连接面,两个所述连接面用于与所述下车体的盖体和底板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凹槽与所述门槛梁的两个所述连接面的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槛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门槛梁的背离所述避让凹槽的一侧具有倾斜侧壁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适于与上车体连接,所述倾斜侧壁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倾斜侧壁的另一端沿所述门槛梁的宽度方向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倾斜侧壁具有用于安装下车体的管路的安装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的上表面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用于与上车体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设有多个所述配合面,多个所述配合面沿所述门槛梁的宽度方向排布且沿所述门槛梁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为框体结构且所述门槛梁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在所述门槛梁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框体设有所述避让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具有空腔,所述避让凹槽的槽壁具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避让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下车体的门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框体形成适于与上车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二框体的一部分位于第三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培涛郭青陆志奎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