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020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4
本技术涉及车门门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车辆车门门锁,所述包括:外开扣手盒,所铰接设置有外开扣手,外开扣手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拨板;锁体,设置在拨板的一侧,且锁体上转动设置有拨片,拨片上设置有第二锁芯;第一锁芯,设置在第二锁芯的一侧,第一锁芯与第二锁芯相互匹配;有益效果为:通过外开扣手带动外开扣手盒上的“L”型拨板转动,与锁体上的拨片接触,使拨片被抵持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锁芯以及与第二锁芯配合的第一锁芯同步转动,实现解锁功能,将拨板设置成“L”型,改善了拨板与拨片的配合关系,从而使得外开扣手盒和锁体的距离有效的改善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可通过调整拨板的长度来改良门和密封条的配合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门门锁,具体为一种井下车辆车门门锁


技术介绍

1、一种新型井下车辆车门门锁,主要用于井下车辆车门,以保障车辆运行和停放物资设备的安全;

2、我国现有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品种较多,质量参差不齐,且功能性差。这种新型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具有外开扣手盒、外开扣手、锁体、内开手柄、锁芯、锁舌,通过锁芯咬合锁舌,实现车门锁住,然后外开扣手盒上的“1”字形拨销通过外开扣手的旋转而转动,与锁体上的拨片接触,使拨片转动,实现解锁功能;

3、但由于拨销的形状决定锁体必须与外开扣手盒的距离布置在一个很小的距离内,从而导致车身以及与其配合的密封条安装面受限,结果是门洞密封条与门框配合干涉量不宜控制,门锁的锁紧功能和开启功能比较难把握,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车辆车门门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包括:

4、外开扣手盒,外开扣手盒上铰接设置有外开扣手,外开扣手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上连接有拨板;

5、锁体,设置在拨板的一侧,且锁体上转动设置有拨片,拨片与拨板相互配合,且拨片上设置有第二锁芯;

6、第一锁芯,设置在锁体相应第二锁芯的位置处,第一锁芯与第二锁芯相互匹配,且第一锁芯上开设有卡合槽,锁体相应卡合槽的位置处开设有让位槽。

7、优选地,外开扣手与外开扣手盒相匹配,且外开扣手盒和外开扣手之间设置有扭簧,外开扣手通过扭簧与外开扣手盒弹性铰接。

8、优选地,外开扣手的一端穿过外开扣手盒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大小和外开扣手的大小相匹配,且拨板固定设置在连接杆的中心位置,拨板呈“l”型结构。

9、优选地,锁体上设置有两组转轴,其中一组转轴穿过锁体连接有第二锁芯,拨片套设在转轴上并固定设置在第二锁芯的下方,且拨片呈倒“l”型结构并与拨板相互配合。

10、优选地,另一组转轴位于锁体的另一侧,且另一组转轴穿过锁体并连接有第一锁芯,且第二锁芯相应第一锁芯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第一锁芯的端部卡接在凹槽的内部。

11、优选地,卡合槽呈弧形结构,让位槽的大小和卡合槽的大小相匹配,且卡合槽的内部插接设置有锁舌,锁舌和卡合槽相匹配。

12、优选地,锁体的下方一侧转动设置有内开把手,内开把手相应第二锁芯的位置处开设有抵持槽,抵持槽与第二锁芯相匹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本技术通过外开扣手带动外开扣手盒上的“l”型拨板转动,与锁体上的拨片接触,使拨片被抵持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锁芯以及与第二锁芯配合的第一锁芯同步转动,实现解锁功能,将拨板设置成“l”型,改善了拨板与拨片的配合关系,从而使得外开扣手盒和锁体的距离有效的改善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可通过调整拨板的长度来改良门和密封条的配合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扣手(2)与所述外开扣手盒(1)相匹配,且所述外开扣手盒(1)和所述外开扣手(2)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外开扣手(2)通过所述扭簧与所述外开扣手盒(1)弹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扣手(2)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扣手盒(1)与所述连接杆(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的大小和所述外开扣手(2)的大小相匹配,且所述拨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的中心位置,所述拨板(4)呈“L”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7)上设置有两组转轴(8),其中一组所述转轴(8)穿过所述锁体(7)连接有第二锁芯(14),所述拨片(5)套设在所述转轴(8)上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锁芯(14)的下方,且所述拨片(5)呈倒“L”型结构并与所述拨板(4)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另一组所述转轴(8)位于所述锁体(7)的另一侧,且另一组所述转轴(8)穿过所述锁体(7)并连接有第一锁芯(11),且所述第二锁芯(14)相应所述第一锁芯(11)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16),所述第一锁芯(11)的端部卡接在所述凹槽(16)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槽(15)呈弧形结构,所述让位槽(10)的大小和所述卡合槽(15)的大小相匹配,且所述卡合槽(15)的内部插接设置有锁舌(9),所述锁舌(9)和所述卡合槽(15)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7)的下方一侧转动设置有内开把手(6),所述内开把手(6)相应所述第二锁芯(14)的位置处开设有抵持槽(13),所述抵持槽(13)与所述第二锁芯(14)相匹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扣手(2)与所述外开扣手盒(1)相匹配,且所述外开扣手盒(1)和所述外开扣手(2)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外开扣手(2)通过所述扭簧与所述外开扣手盒(1)弹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扣手(2)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开扣手盒(1)与所述连接杆(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的大小和所述外开扣手(2)的大小相匹配,且所述拨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杆(3)的中心位置,所述拨板(4)呈“l”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车辆车门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7)上设置有两组转轴(8),其中一组所述转轴(8)穿过所述锁体(7)连接有第二锁芯(14),所述拨片(5)套设在所述转轴(8)上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锁芯(14)的下方,且所述拨片(5)呈倒“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会吴胜祥闫东徐礼平罗中立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安行时代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