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94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包括底盘、自卸车斗和前后无人驾驶模块,所述自卸车斗通过举升油缸与底盘连接,所述前后无人驾驶模块与底盘端部连接;底盘包括车架、驱动系统和增程器,所述增程器由发电机与发动机组成,所述增程器与车架端部连接,所述增程器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工作,所述驱动系统通过悬架与车架连接,采用混合动力方案,增程器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工作,采用两组驱动系统,且在车架的两端对称布置;前后双电机驱动,确保车辆动力性的同时保证了车辆较高的续驶里程;实现双向行驶和全轮转向,解决了车辆在狭小空间调头难的问题,同时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车辆行驶安全性。了作业效率和车辆行驶安全性。了作业效率和车辆行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车辆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

技术介绍

[0002]矿用自卸车,用于矿场运输煤炭或矿石。矿用自卸车多为单方向行驶,将物料卸下的过程中需要调转车头再原路返回,车辆转场效率较低;物料卸载只能按一个方向进行,物料卸载不方便。
[0003]此外,传统矿用自卸车依靠人工驾驶,需要大量的人力,这对于地处偏远的矿区,无疑增加了更多的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包括底盘、自卸车斗和前后无人驾驶模块,所述自卸车斗通过举升油缸与底盘连接,所述前后无人驾驶模块与底盘端部连接。
[0006]所述底盘包括车架、驱动系统和增程器,所述增程器由发电机与发动机组成,所述增程器与车架端部连接,所述增程器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工作,所述驱动系统通过悬架与车架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系统设有两组,且在车架的两端对称布置,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轴、变速箱、第二传动轴、第一转向驱动桥、第三传动轴和第二转向驱动桥,所述驱动电机和变速箱通过悬置安装在车架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与变速箱连接,所述变速箱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一转向驱动桥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驱动桥通过第三传动轴与第二转向驱动桥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变速箱前进和倒退档位数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车架两侧对称设有动力电池,且动力电池与发电机和驱动电机都是电性连接,所述增程器和动力电池一起给驱动电机供电,所述增程器给动力电池充电。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向驱动桥和第二转向驱动桥采用转向油缸进行液压转向,所述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油泵,且油泵从发动机取力驱动转向油缸运动进行转向。
[0011]优选的,所述前后无人驾驶模块具体包括融合感知子系统、控制子系统、远程子系统、车交互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所述控制子系统包括自动驾驶控制系统和整车控制器,所述自动驾驶控制系统和整车控制器数据相通连接,所述融合感知子系统与自动驾驶控制系统通过数据信号线连接,所述远程子系统、车交互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都与整车控制器连接。
[0012]所述融合感知子系统包括激光雷达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超声波雷达传感
器、前视摄像头、环视摄像头和组合导航系统。
[0013]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优选四个,分布在车辆的四周。
[0014]所述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优选两个,分布在车辆的前后。
[0015]所述超声波雷达传感器优选十六个,分布在车辆的四周。
[0016]所述前视摄像头优选两个,分布在车辆前端。
[0017]所述环视摄像头优选四个,分布在车辆的四周。
[0018]所述组合导航系统优选GPS/IMU/INS组成,配合着基站实现全天候、完全自主、不受外界干扰的全导航参数。
[0019]所述执行子系统分为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
[0020]所述交互子系统分为显示屏、灯光系统、语音系统组成。
[0021]所述远程子系统由T

box、云端服务器、终端系统组成。
[002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采用混合动力方案,增程器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工作,采用两组驱动系统,且在车架的两端对称布置,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轴、变速箱、第二传动轴、第一转向驱动桥、第三传动轴和第二转向驱动桥,所述驱动电机和变速箱通过悬置安装在车架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传动轴与变速箱连接,所述变速箱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一转向驱动桥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驱动桥通过第三传动轴与第二转向驱动桥连接;前后双电机驱动,确保车辆动力性的同时保证了车辆较高的续驶里程。
[0023]所述车架两侧对称设有动力电池,且动力电池与发电机和驱动电机都是电性连接,所述增程器和动力电池一起给驱动电机供电,所述增程器给动力电池充电;节能环保的同时,解决了电动车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
[0024]2、本专利技术的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所述变速箱前进和倒退档位数相同,实现双向行驶,无需掉头即可原路返回,提高了生产效率;所述第一转向驱动桥和第二转向驱动桥采用转向油缸进行液压转向,所述发动机上设有油泵,且油泵从发动机取力驱动转向油缸运动进行转向,实现全轮转向,解决了车辆在狭小空间调头难的问题,同时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车辆行驶安全性。
[0025]3、本专利技术的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采用无人驾驶系统,减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矿用自卸车的出勤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装配图;图2是驱动系统装配图一;图3是驱动系统装配图二;图4是发动机、发电机、油泵装配图;图5是前后无人驾驶模块控制原理图;其中:1、底盘;2、自卸车斗;3、前后无人驾驶模块;10、车架;10

1、动力电池;11、发动机;12、发电机;13、驱动系统;13

1、驱动电机;
13

2、第一传动轴;13

3、变速箱;13

4、第二传动轴;13

5、第一转向驱动桥;13

6、第三传动轴;13

7、第二转向驱动桥;14、增程器;130、油泵;131、转向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采用混合动力方案,增程器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工作,采用两组驱动系统,且在车架的两端对称布置;前后双电机驱动,确保车辆动力性的同时保证了车辆较高的续驶里程;实现双向行驶和全轮转向,解决了车辆在狭小空间调头难的问题,同时提升了作业效率和车辆行驶安全性。
[0029]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底盘1、自卸车斗2和前后无人驾驶模块3,所述自卸车斗2通过举升油缸与底盘1连接,所述前后无人驾驶模块3与底盘1端部连接。
[0030]所述底盘1包括车架10、驱动系统13和增程器14,所述增程器14由发电机12与发动机11组成,所述增程器14与车架10端部连接,所述增程器14通过发动机11带动发电机12工作,所述驱动系统13通过悬架与车架10连接。
[0031]所述驱动系统13设有两组,且在车架10的两端对称布置,所述驱动系统13包括驱动电机1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自卸车斗(2)和前后无人驾驶模块(3),所述自卸车斗(2)通过举升油缸与底盘(1)连接,所述前后无人驾驶模块(3)与底盘(1)端部连接;所述底盘(1)包括车架(10)、驱动系统(13)和增程器(14),所述增程器(14)由发电机(12)与发动机(11)组成,所述增程器(14)与车架(10)端部连接,所述增程器(14)通过发动机(11)带动发电机(12)工作,所述驱动系统(13)通过悬架与车架(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13)设有两组,且在车架(10)的两端对称布置,所述驱动系统(13)包括驱动电机(13

1)、第一传动轴(13

2)、变速箱(13

3)、第二传动轴(13

4)、第一转向驱动桥(13

5)、第三传动轴(13

6)和第二转向驱动桥(13

7),所述驱动电机(13

1)和变速箱(13

3)通过悬置安装在车架(10)上,所述驱动电机(13

1)通过第一传动轴(13

2)与变速箱(13

3)连接,所述变速箱(13

3)通过第二传动轴(13

4)与第一转向驱动桥(13

5)连接,所述第一转向驱动桥(13

5)通过第三传动轴(13

6)与第二转向驱动桥(13

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13

3)前进和倒退档位数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动双向行驶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绪罗中立王中会徐礼平陈嵩刘朵汪义亮孙正宇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安行时代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