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丙烯腈聚合物基中孔炭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5870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丙烯腈聚合物基中孔炭的制备方法,方法的步骤为:(1)用氨水调节纳米氧化硅水溶胶的pH值至9~12,加入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得到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2)将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丙烯腈或丙烯腈与第二单体的混合物、非离子型乳化剂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进行乳液聚合,得到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3)将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高温炭化,得到炭/纳米氧化硅复合物;(4)用氢氟酸刻蚀去除炭/氧化硅复合物中的纳米氧化硅,制得中孔炭。采用本方法制备的中孔炭具有中孔率高、孔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新能源、环境保护、工业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工程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多孔炭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医学、新能源等许多领域。国际纯粹与应用化 学联合会(IUPAC)依据多孔炭的孔径尺寸,将多孔炭分为微孔炭(孔径尺寸小于2nm)、 中孔炭(2 50nm)和大孔炭(> 50nm)。目前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多孔炭以微孔炭为主。 由于微孔炭的孔径小,不能用于尺寸较大的污染物(如生物和合成大分子物质)的吸附分 离;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不利于电解液的迅速渗透和自由出入,严重影响了超级电 容器的功率特性。中孔炭属于新型多孔炭材料,具有孔径大、比表面积大和孔容高等特点, 可用作废水中有机大分子(如染料、生物质和聚合物等)的吸附分离剂、催化剂载体、传感 器、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等,在环保、工业催化和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 中孔炭可采用催化活化、有机凝胶炭化、可裂解高分子/可炭化高分子共混物炭 化和模板炭化等方法制备,但采用前三种方法制备的中孔炭的孔径分布较宽。模板炭化法 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中孔炭制备新方法,该方法通常以无机纳米粒子为模板剂,经 与炭前驱体复合、炭化及模板剂消除等步骤而制得中孔炭,制备得到的中孔炭具有孔径分 布窄、中孔率高和比表面积大等优点。采用模板炭化法制备中孔炭,除要选择合适的前驱体 和模板剂外,模板剂在炭前驱体中的均匀分散也是制备高品质中孔炭的关键。 能用作炭前驱体的材料很多,包括煤、沥青、蔗糖、天然高分子(如植物果壳、秸秆 等)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等。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炭前驱体制备的中孔炭材料具有纯度高等 优点,而且由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方便,可根据需要得到不同形状(如膜、纤维状等)的 多孔炭材料。用于中孔炭材料制备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有丙烯腈聚合物、偏氯乙烯聚合物、酚 醛树脂、交联聚苯乙烯等,其中又以丙烯腈聚合物最为常用。为了提高丙烯腈聚合物的环化 成炭率,通常采用含少量第二单体的丙烯腈共聚物作为炭前驱体,常用的第二单体有丙烯 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及其酯类或酰胺类衍生物,乙烯基磺酸盐等。 模板剂多采用纳米氧化硅、氧化硅溶胶和氧化硅分子筛。纳米氧化硅容易团聚,在 与炭前驱体复合过程中如不能实现初级粒子尺度的均匀分散,则实际起模板作用的是尺寸 大的纳米氧化硅团聚体,导致炭材料内部大孔的形成,使中孔率和孔比表面积降低。直接采 用硅溶胶,模板粒子的团聚较轻,但为了制备得到孔径分布均匀的中孔炭,仍需防止模板剂 与炭前驱体复合过程中的团聚,可以采用对纳米氧化硅溶胶粒子进行表面改性的方法。以 硅分子筛为模板剂,可以制备有序(孔道)结构的中孔炭,但硅分子筛的制备难度很大,价 格较高。 在以纳米氧化硅或氧化硅溶胶为模板剂、聚合物为炭前驱体,模板炭化法制备中 孔炭方面,已有一些前沿性研究。Han等(Chem. Commun. , 1999, 1955 1956)以纳米氧化硅3溶胶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炭前驱体制备多孔炭,发现采用未改性纳米氧化硅溶胶,实际起模 板作用的是纳米粒子团聚体,得到的炭材料的孔径分布宽(10 100nm);而采用十六烷基 三甲基溴化铵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硅溶胶为模板剂,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制得的炭材料的 孔径集中在12nm左右。Jang等(Chem. Commun. ,2005,4214 4216)先在纳米氧化硅溶胶 中加入氯代二甲基乙烯基硅烷改性,干燥得到团聚轻的纳米氧化硅粉体,然后采用气相沉 积聚合方法制备聚丙烯腈/纳米氧化硅复合材料,聚丙烯腈/纳米氧化硅复合材料经炭化、 氢氟酸刻蚀去除纳米氧化硅模板粒子,而得到孔径均匀的中孔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孔径分布窄、孔容大的丙烯腈聚 合物基中孔炭的制备方法。 丙烯腈聚合物基中孔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氨水将100克纳米氧化硅水溶胶的pH值调节至9 12,加入0. 10 1. 0 克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引发剂,搅拌,得到表面吸附2,2'-偶氮(2-脒 基丙烷)二氢氯化物的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 (2)将100克表面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的改性纳米氧化硅 水溶胶、20 60克丙烯腈或丙烯腈与第二单体的混合物、1. 0 5. 0克非离子型乳化剂加 入反应器中,搅拌,升温到50 7(TC进行乳液聚合反应3 12小时,干燥得到丙烯腈聚合 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丙烯腈与第二单体的混合比为95 : 5 70 : 30; (3)将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升温到600 120(TC进行炭化,得到炭/纳米氧化硅复合物; (4)将炭/纳米氧化硅复合物在氢氟酸中浸泡1 24h,刻蚀去掉复合物中的纳米 氧化硅,将炭化物分离、水洗、干燥,得到中孔炭。 所述的纳米氧化硅的粒径为5 50nm。所述的第二单体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 康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所述的非离子性表面 活性剂为聚氧化乙烯羧酸酯、多元醇羧酸酯、聚氧化乙烯多元醇羧酸酯、聚氧化乙烯烷基醚 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本专利技术采用乳液聚合制备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主要由吸附的2, 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引发聚合。为了提高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同时又不 破坏纳米氧化硅的分散性,本专利技术采用在聚合体系中加入聚氧化乙烯羧酸酯、多元醇羧酸 酯、聚氧化乙烯多元醇羧酸酯、聚氧化乙烯烷基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以上非离子性 乳化剂可单独或两种以上复合使用。乳液聚合在50 7(TC、搅拌下进行,聚合时间为3 12小时。 聚合得到的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在惰性气体(氮气或氩气)气氛 下,600 120(TC之间加热,丙烯腈聚合物发生热分解形成炭,冷却得到炭/纳米氧化硅复 合物。 将炭化得到的炭/纳米氧化硅复合物在氢氟酸中浸泡,氧化硅与氟化氢反应生成 挥发性氟化硅和水,即可以刻蚀去除复合物中的纳米氧化硅粒子,将炭化物分离、水洗、干 燥,即可得到中孔炭。 制备得到的中孔炭可采用N2吸附(BET)法测定其平均孔径及孔径分布、孔容、中 孔率和比表面积等参数。 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优点是主要由吸附到纳米氧化硅粒子表面的2,2'-偶氮 (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引发聚合,可以实现丙烯腈聚合物在纳米氧化硅粒子表面的良 好包覆,纳米氧化硅粒子在复合物中分散均匀,能够保证炭化、氢氟酸刻蚀后形成孔径分布 窄、中孔率高、比表面积大的中孔炭材料。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用氨水将纳米氧化硅质量百分数为10% 、平均粒径为25nm的100克纳米氧化硅水 溶胶的PH值调节到9,加入0. lg 2, 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搅拌,得到表面 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的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 将以上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20克丙烯腈、2克聚氧化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 酸酯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升温到6(TC开始聚合,反应12小时结束聚合,干燥得到丙烯腈 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 将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置于马弗炉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到800°C 进行炭化,冷却得到炭/纳米氧化硅复合物。 将炭/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丙烯腈聚合物基中孔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用氨水将100克纳米氧化硅水溶胶的pH值调节至9~12,加入0.10~1.0克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引发剂,搅拌,得到表面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的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  (2)将100克表面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的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20~60克丙烯腈或丙烯腈与第二单体的混合物、1.0~5.0克非离子型乳化剂加入反应器中,搅拌,升温到50~70℃进行乳液聚合反应3~12小时,干燥得到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丙烯腈与第二单体的混合比为:95∶5~70∶30;  (3)将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升温到600~1200℃进行炭化,得到炭/纳米氧化硅复合物;  (4)将炭/纳米氧化硅复合物在氢氟酸中浸泡1~24h,刻蚀去掉复合物中的纳米氧化硅,将炭化物分离、水洗、干燥,得到中孔炭。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丙烯腈聚合物基中孔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用氨水将100克纳米氧化硅水溶胶的pH值调节至9~12,加入0.10~1.0克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引发剂,搅拌,得到表面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的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2)将100克表面吸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的改性纳米氧化硅水溶胶、20~60克丙烯腈或丙烯腈与第二单体的混合物、1.0~5.0克非离子型乳化剂加入反应器中,搅拌,升温到50~70℃进行乳液聚合反应3~12小时,干燥得到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丙烯腈与第二单体的混合比为95∶5~70∶30;(3)将丙烯腈聚合物/纳米氧化硅复合物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升温到600~1200℃进行炭化,得到炭/纳米氧化硅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永忠赵雯婷黄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