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435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车载控制器和支架,所述车载控制器的底部具有最大正投影面,所述车载控制器的底部后端对称设有第一连接部,前侧两端对称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架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车载控制器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卡装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与支架固定相连。本技术通过设置与车载控制器最大正投影面相对应的支架,并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配合实现车载控制器四个拐角与支架的卡装连接,既方便拆装,同时提高了车载控制器的安装牢固性和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车载控制器,又称为车身电脑,在汽车工程中是指用于控制车身电器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车载控制器的重要任务是简化操作,减少乘员的手动操作,以免分散乘员的注意力,增强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方便性。车载控制器通常利用一些零散的空间来安装,如汽车玻璃,为了方便拆装,同时提高安装牢固性,通常会配备相应的安装支架,通过支架也可以辅助限定车载控制器的安装角度。

2、授权公告号为cn 219487315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载式控制器车体用缓冲支架,包括:固定板;开设在固定板顶部的放置槽。该车载式控制器车体用缓冲支架,将车载式控制器放置在放置板上,将两端安装在两侧安装块中间,从而实现车载式控制器固定,这种安装方式,车载式控制器呈纵向安装,底部与缓冲支架的接触区域很少,当在车体颠簸状态下容易造成车载式控制器的顶部出现晃动。

3、授权公告号为cn 210398164 u的中国技术专利同样公开了一种车载手持控制器支架,支架包括一底板、圆弧形连接件和插接板,底板与插接板之间通过圆弧形连接件连接,插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长条槽口,在长条槽口内沿插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活动板以使得活动板与插接板之间留有缝隙,活动板固定于圆弧形连接件上,活动板上还设置有卡槽;手持控制器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插接板插入的第一槽,第一槽的上端边缘处沿第一槽的方向延伸出有用于抵压插接板的凸起,第一槽的表面设置有与卡槽适配的卡扣,卡扣的下端还设置有第二槽,将拆卸工具放置于第二槽口的位置往上撬时,活动板在弹性的作用力下能够使得卡扣脱离卡槽,从而实现车载手持控制器的快速拆装。这种安装方式车载手持控制器与支架的连接处接触面积很小,同时支架为薄片状,其强度相对较低,在车体颠簸状态下容易造成车载式控制器整体晃动,安装稳定性不高。

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在保证拆装方便的同时,提高车载控制器的安装牢固性和平稳性。

2、实现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车载控制器和支架,所述车载控制器的底部具有最大正投影面,所述车载控制器的底部后端对称设有第一连接部,前侧两端对称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架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车载控制器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卡装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与支架固定相连。

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底板以及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前端和后端的前围板、后围板,所述前围板和后围板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垂直安装在底板上的一对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与底板、前围板和后围板形成容纳腔,所述车载控制器嵌装在所述容纳腔中且顶部高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向下凸起的连接座以及垂直设于连接座侧边的连接柱;所述底板上垂直固定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卡扣,所述第一限位板和卡扣之间设有垂直连接于底板和侧板的底座,形成所述第一卡槽,所述连接柱卡装在第一卡槽中。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与卡扣的卡接面相接触的两个面均为平面。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板、卡扣和底座的顶部均设有斜倒角。

8、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控制器的前侧两端对称设有弧形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弧形缺口内且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前围板的后侧与第二连接部相对应处设有向后延伸的倒u型凸部,所述倒u型凸部的内壁顶部设有第三限位板,形成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三限位板与第二连接部的顶部相抵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设有圆弧倒角,所述第三限位板的后侧设有斜倒角。

10、进一步地,所述倒u型凸部远离前围板中心的一侧向后延伸至弧形缺口的后侧。

11、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内从前至后设有多个高度递增的支撑板,形成与车载控制器的底面相接触的安装坡面。

12、进一步地,所述车载控制器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相抵接的弹性限位部。

13、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分别设有正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便于工具插入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精准施加外力,实现车载控制器与支架的拆分。

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5、(1)本技术通过设置与车载控制器最大正投影面相对应的支架,并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配合实现车载控制器四个拐角与支架的卡装连接,既方便拆装,同时提高了车载控制器的安装牢固性和平稳性。

16、(2)本技术支架具有与车载控制器相适配的容纳腔,从而形成对车载控制器的半包围式限位,进一步提高车载控制器的安装稳定性。

17、(3)本技术第一卡槽由第一限位板、卡扣和底座实现了对第一连接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位置限定,减小卡装后的晃动空间,第一连接部采用连接柱的结构,便于卡入第一卡槽内。

18、(4)本技术对连接柱的外周面进行优化,将与卡扣的卡接面相接触的两个面设置成平面,进一步增大卡装后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牢固性。

19、(5)本技术通过在第一限位板、卡扣和底座的顶部设置斜倒角,更加便于连接柱卡入第一卡槽中。

20、(6)本技术通过设置弧形缺口,为第二连接部提供位置空间,从而在保证前围板与车载控制器的前侧能够接触的前提下增大第二连接部卡入第二卡槽的深度,既减少了晃动又提高了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安装牢固性;同时第二连接部倾斜向上设置,减小卡入第二卡槽的形变量,降低第二连接部断裂的风险。

21、(7)本技术第二连接部和第三限位板通过圆弧倒角和斜倒角的设置,更加便于第二连接部卡入第二卡槽中。

22、(8)本技术通过将倒u型凸部远离前围板中心的一侧向后延伸至弧形缺口的后侧,从而将第二连接部包围住,有效保护第二连接部,避免不适当的外力施加到第二连接部造成断裂。

23、(9)本技术通过设置高度递增的支撑板形成安装坡面,一方面对车载控制器的底部进行限位,另一方面可以限定车载控制器的安装角度,满足一些特定角度的安装需求。

24、(10)本技术通过设置相抵接的弹性限位部和凸台,可以有效杜绝连接部与卡槽由于加工误差导致的安装晃动,进一步提高安装结构的紧配度,消除晃动产生的异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车载控制器(1)和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器(1)的底部具有最大正投影面,所述车载控制器(1)的底部后端对称设有第一连接部(3),前侧两端对称设有第二连接部(4),所述支架(2)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相适配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车载控制器(1)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卡装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与支架(2)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底板(2-1)以及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2-1)前端和后端的前围板(2-2)、后围板(2-3),所述前围板(2-2)和后围板(2-3)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垂直安装在底板(2-1)上的一对侧板(2-4),两个所述侧板(2-4)与底板(2-1)、前围板(2-2)和后围板(2-3)形成容纳腔,所述车载控制器(1)嵌装在所述容纳腔中且顶部高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包括向下凸起的连接座(3-1)以及垂直设于连接座(3-1)侧边的连接柱(3-2);所述底板(2-1)上垂直固定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5)和卡扣(6),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卡扣(6)之间设有垂直连接于底板(2-1)和侧板(2-4)的底座(7),形成所述第一卡槽,所述连接柱(3-2)卡装在第一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2)与卡扣(6)的卡接面相接触的两个面均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5)、卡扣(6)和底座(7)的顶部均设有斜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器(1)的前侧两端对称设有弧形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4)设于所述弧形缺口内且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前围板(2-2)的后侧与第二连接部(4)相对应处设有向后延伸的倒U型凸部(2-2-1),所述倒U型凸部(2-2-1)的内壁顶部设有第三限位板(2-2-2),形成所述第二卡槽,所述第三限位板(2-2-2)与第二连接部(4)的顶部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4)的端部设有圆弧倒角,所述第三限位板(2-2-2)的后侧设有斜倒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凸部(2-2-1)远离前围板(2-2)中心的一侧向后延伸至弧形缺口的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从前至后设有多个高度递增的支撑板(8),形成与车载控制器(1)的底面相接触的安装坡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器(1)的底部设有凸台(9),所述支架(2)上设有与所述凸台(9)相抵接的弹性限位部(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包括车载控制器(1)和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器(1)的底部具有最大正投影面,所述车载控制器(1)的底部后端对称设有第一连接部(3),前侧两端对称设有第二连接部(4),所述支架(2)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相适配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车载控制器(1)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卡装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与支架(2)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底板(2-1)以及分别垂直固定安装在底板(2-1)前端和后端的前围板(2-2)、后围板(2-3),所述前围板(2-2)和后围板(2-3)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垂直安装在底板(2-1)上的一对侧板(2-4),两个所述侧板(2-4)与底板(2-1)、前围板(2-2)和后围板(2-3)形成容纳腔,所述车载控制器(1)嵌装在所述容纳腔中且顶部高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包括向下凸起的连接座(3-1)以及垂直设于连接座(3-1)侧边的连接柱(3-2);所述底板(2-1)上垂直固定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5)和卡扣(6),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卡扣(6)之间设有垂直连接于底板(2-1)和侧板(2-4)的底座(7),形成所述第一卡槽,所述连接柱(3-2)卡装在第一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控制器安装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明李静高雄伟陈家春
申请(专利权)人:领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