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除尘装置及煤气生产线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除尘装置及煤气生产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14313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12
本申请属于煤气除尘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及煤气生产线。本申请除尘装置通过初步除尘和加强除尘的作用,能有效分离气体中的灰尘,实现精除尘,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助推企业低排放、低能耗绿色化持续发展。相比于干法布袋除尘器,本申请除尘装置耐高温,对气体温度的要求较低,同时,本申请除尘装置在除尘过程中及时清理第一腔和第二腔内的灰尘即可,其清理方便,不用更换部件,维护方便,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煤气除尘的,尤其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及煤气生产线


技术介绍

1、尽管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发展了很多新的炼铁方法,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这种方法生产的铁仍占世界铁总产量的95%以上。

2、现代高炉生产时产生大量的可燃、高温、高压、高粉尘的副产品——粗煤气。粗煤气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得到干净的高温、高压煤气,以便于使用。

3、相关技术中,在对粗煤气进行精除尘处理时,通常会采用到干法布袋除尘器。干法布袋除尘器是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精除尘装置,其除尘效果良好,但是布袋需要控制最高温度在160℃左右,同时布袋需要定期大量更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目前高顶温冶炼强度加大的情况下,干法布袋除尘器逐渐成为了制约高炉精除尘的瓶颈难题,如何解决该类技术难题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粗煤气精除尘处理时,需要定期大量更换干法布袋除尘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尘装置及煤气生产线。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包括:外壳、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与所述外壳密闭连接,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外壳合围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外壳合围形成第二腔;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连通于所述第一腔的第一进气口;多个间隔设置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除尘管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除尘管贯穿所述第二隔板并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导流管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一侧贯穿所述第一隔板、并伸入所述除尘管内、与所述除尘管内侧壁形成环形空腔;所述除尘管靠近所述导流管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空腔的切向的第三进气口,所述除尘管远离所述导流管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尘口,且所述第三进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出尘口位于所述第二腔。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气口。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内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竖向设置的多孔板。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倾斜设置,靠近所述第二隔板底端一侧的所述外壳侧壁开设有第二出尘口。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外壳合围形成第三腔,所述外壳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腔的第一出气口,所述导流管的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三腔内。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和第四外壳,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二外壳密闭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三外壳内,并与所述第三外壳密闭连接;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和所述第二隔板合围形成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三外壳、第四外壳和所述第二隔板合围形成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一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一隔板合围形成所述第三腔。

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煤气生产线,包括依次连通的高炉、初步除尘机构、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除尘装置、trt机组、洗净塔和u型水封装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步除尘机构包括相连通的重力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所述除尘装置并联设置有多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煤气生产线还包括减压阀组和放散塔,所述减压阀组和所述trt机组并联设置,所述洗净塔和所述除尘装置均连通于所述放散塔。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步除尘机构与所述除尘装置连通管路上并联设置有散热器。

12、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当含尘气体从第一进气口进入到第一腔内后,含尘气体在除尘管和导流管的作用下,在第一腔内折流,气体中的灰尘不断撞击在除尘管和导流管外壁上,使得灰层的能量被除尘管和导流管吸收,失去动能,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含尘气体在第一腔内实现了初步除尘,下落的灰层沉积在第一腔底部。

14、初步除尘后的气体通过切向第三进气口进入到除尘管内,由于环形空腔的作用,气体在环形空腔内形成向下旋转的旋风,使得气体中的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旋转的气流中甩出,而后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出尘口排出,旋风分离后的气体通过导流管下端的第二进气口进入到导流管内,通过导流管的第二出气口排出,在除尘管和导流管的作用下实现了加强除尘的目的。

15、本申请除尘装置通过初步除尘和加强除尘的作用,能有效分离气体中的灰尘,实现精除尘,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助推企业低排放、低能耗绿色化持续发展。

16、相比于干法布袋除尘器,本申请除尘装置耐高温,对气体温度的要求较低,同时,本申请除尘装置在除尘过程中及时清理第一腔和第二腔内的灰尘即可,其清理方便,不用更换部件,维护方便,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气口(41a)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10a)内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竖向设置的多孔板(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0)倾斜设置,靠近所述第二隔板(30)底端一侧的所述外壳(10)侧壁开设有第二出尘口(10f)。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0)和所述外壳(10)合围形成第三腔(10c),所述外壳(10)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腔(10c)的第一出气口(10e),所述导流管(42)的第二出气口(42b)位于所述第三腔(10c)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外壳(11)、第二外壳(12)、第三外壳(13)和第四外壳(14),所述第一隔板(20)位于所述第二外壳(12)内,并与所述第二外壳(12)密闭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0)位于所述第三外壳(13)内,并与所述第三外壳(13)密闭连接;所述第一隔板(20)、所述第二外壳(12)、第三外壳(13)和所述第二隔板(30)合围形成所述第一腔(10a);所述第三外壳(10)、第四外壳(10)和所述第二隔板(30)合围形成所述第二腔(10b);所述第一外壳(11)、所述第二外壳(12)和所述第一隔板(20)合围形成所述第三腔(10c)。

7.一种煤气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高炉(200)、初步除尘机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100)、TRT机组(1100)、洗净塔(1400)和U型水封装置(15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气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除尘机构包括相连通的重力除尘器(600)和旋风除尘器(700),所述除尘装置(100)并联设置有多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气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生产线还包括减压阀组(900)和放散塔(1300),所述减压阀组(900)和所述TRT机组(1100)并联设置,所述洗净塔(1400)和所述除尘装置(100)均连通于所述放散塔(1300);在所述减压阀组(900)所在支路的上游设置有入口蝶阀(1000),下游设置有出口蝶阀(1200);在所述洗净塔(1400)所在支路靠近所述除尘装置(100)侧设置有盲板阀(80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煤气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除尘机构与所述除尘装置(100)连通管路上并联设置有散热器(17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气口(41a)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10a)内还间隔设置有多个竖向设置的多孔板(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30)倾斜设置,靠近所述第二隔板(30)底端一侧的所述外壳(10)侧壁开设有第二出尘口(10f)。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0)和所述外壳(10)合围形成第三腔(10c),所述外壳(10)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腔(10c)的第一出气口(10e),所述导流管(42)的第二出气口(42b)位于所述第三腔(10c)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外壳(11)、第二外壳(12)、第三外壳(13)和第四外壳(14),所述第一隔板(20)位于所述第二外壳(12)内,并与所述第二外壳(12)密闭连接,所述第二隔板(30)位于所述第三外壳(13)内,并与所述第三外壳(13)密闭连接;所述第一隔板(20)、所述第二外壳(12)、第三外壳(13)和所述第二隔板(30)合围形成所述第一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振月陈刚龚卫民张海滨王仲民薛理政郑敬先康大鹏霍有亮宋云山陈文彬焦焱邓合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