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77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9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化成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机构、夹持装置和电池,所述夹持装置固定在托盘上,电池设于夹持装置的一侧,夹持装置上设有接触片所述夹持装置与电池的极耳夹持连接,进而使接触片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机构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夹持装置的上方,充电机构上设有触压弹簧,触压弹簧抵触所述接触片从而与电池建立充电电路;本技术结构合理,电池通过夹持装置批量设置在托盘上进行流转,充电机构可批量进行充电,充电机构通过触压弹簧与接触片配合建立电路连接,触压弹簧的行程空间大,复位性好,经久耐用稳定性强,避免现有充电方式的多次重复插拔导致的接触不良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化成,具体指一种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1、锂电池生产所用的热压力化成设备的生产中主要使用托盘方式进行周转生产,生产过程中包括了充电环节,大量的电池存放在流转托盘上进行充电,需要将充电线路与电池进行连接。充电线路的建立主要依托充电夹,充电夹固定电池以及极耳建立电路连通。多个充电夹固定在托盘上,通过导体/导线将充电夹与托盘端部的金手指导通,托盘周转到设备上时,金手指与充电设备的母座对接进行充电。托盘上的金手指与母座的频繁插拔,使金手指以及母座接触端子的磨损以及松动,产生接触不良导致无法充电或电压不足。其原因在于充电设备的内部空间有限,使用了尺寸较小的薄型插头,插头上的金属片结构强度不足,弹性较小,容易产生金属疲劳而无法复位,频繁的插拔也容易磨损镀金层,导致导体出现氧化和接触不良情况。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靠耐用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机构、夹持装置和电池,所述夹持装置固定在托盘上,电池设于夹持装置的一侧,夹持装置上设有接触片所述夹持装置与电池的极耳夹持连接,进而使接触片与电池电连接;所述充电机构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夹持装置的上方,充电机构上设有触压弹簧,触压弹簧抵触所述接触片从而与电池建立充电电路。

4、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充电机构包括电源板,电源板沿横向设置在托盘的上方,触压弹簧设置在电源板底面从而与托盘上的夹持装置配对设置,电源板的一端设有输入插针。

5、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电源板的底面上设有若干触压弹簧,若干触压弹簧依次间隔的排列设置;所述托盘上依次排列设有若干夹持装置,若干夹持装置与对应的两个触压弹簧配对设置。

6、根据以上方案,充电机构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于若干电池的上方,压板与电源板同步联动。

7、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电源板的底面上设有行程控制块。

8、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一正一负的两个电极夹,两个电极夹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板上,电极夹和底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接触片设于电极夹的常闭端上,电极夹夹持在电池的极耳上使接触片与电池电连接。

9、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接电片,所述接电片设于电极夹和底板之间,接电片与电极夹的常闭端底面固定连接,接触片与电极夹的常闭端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夹的常闭端上穿设有铆接件,铆接件分别铆接所述接触片和接电片从而使二者电连接。

10、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电池通过夹持装置批量设置在托盘上进行流转,充电机构可批量进行充电,充电机构通过触压弹簧与接触片配合建立电路连接,触压弹簧的行程空间大,复位性好,经久耐用稳定性强,避免现有充电方式的多次重复插拔导致的接触不良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机构(1)、夹持装置(2)和电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固定在托盘上,电池(3)设于夹持装置(2)的一侧,夹持装置(2)上设有接触片(21)所述夹持装置(2)与电池(3)的极耳夹持连接,进而使接触片(21)与电池(3)电连接;所述充电机构(1)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夹持装置(2)的上方,充电机构(1)上设有触压弹簧(11),触压弹簧(11)抵触所述接触片(21)从而与电池(3)建立充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1)包括电源板(12),电源板(12)沿横向设置在托盘的上方,触压弹簧(11)设置在电源板(12)底面从而与托盘上的夹持装置(2)配对设置,电源板(12)的一端设有输入插针(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1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触压弹簧(11),若干触压弹簧(11)依次间隔的排列设置;所述托盘上依次排列设有若干夹持装置(2),若干夹持装置(2)与对应的两个触压弹簧(11)配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于若干电池(3)的上方,压板与电源板(12)同步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12)的底面上设有行程控制块(1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包括底板(22),底板(22)上设有一正一负的两个电极夹(23),两个电极夹(23)通过转轴(24)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板(22)上,电极夹(23)和底板(22)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接触片(21)设于电极夹(23)的常闭端上,电极夹(23)夹持在电池(3)的极耳上使接触片(21)与电池(3)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电片(25),所述接电片(25)设于电极夹(23)和底板(22)之间,接电片(25)与电极夹(23)的常闭端底面固定连接,接触片(21)与电极夹(23)的常闭端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夹(23)的常闭端上穿设有铆接件(26),铆接件(26)分别铆接所述接触片(21)和接电片(25)从而使二者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包括充电机构(1)、夹持装置(2)和电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2)固定在托盘上,电池(3)设于夹持装置(2)的一侧,夹持装置(2)上设有接触片(21)所述夹持装置(2)与电池(3)的极耳夹持连接,进而使接触片(21)与电池(3)电连接;所述充电机构(1)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夹持装置(2)的上方,充电机构(1)上设有触压弹簧(11),触压弹簧(11)抵触所述接触片(21)从而与电池(3)建立充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构(1)包括电源板(12),电源板(12)沿横向设置在托盘的上方,触压弹簧(11)设置在电源板(12)底面从而与托盘上的夹持装置(2)配对设置,电源板(12)的一端设有输入插针(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簧式接触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12)的底面上设有若干触压弹簧(11),若干触压弹簧(11)依次间隔的排列设置;所述托盘上依次排列设有若干夹持装置(2),若干夹持装置(2)与对应的两个触压弹簧(11)配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