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扣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498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壳扣接结构包含一可挠性卡勾、一卡接元件、一驱动件与一扣接卡勾,适用于扣接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上具有一拆卸孔,可挠性卡勾自第一壳体延伸出并朝一第一方向卡勾于卡接元件上的一第一卡槽,扣接卡勾自第二壳体延伸出并朝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卡勾于卡接元件上的一第二卡槽,驱动件自卡接元件朝该拆卸孔延伸,朝第二方向推动驱动件会带动卡接元件沿一解扣路径移动,使扣接卡勾自第二卡槽松脱而使第二壳体自第一壳体拆卸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扣接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不需螺丝即可轻易拆卸,不伤及机 壳的机壳扣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人身边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以满足各式各样的生活需求。电子产品 通常由一主机板与外部的一机壳组成,主机板上搭载多个电子元件,而机壳包覆主机板以 保护该多个电子元件。机壳上也可供架设部分电子元件例如按键、显示面板等。同时,机壳 本身也可经由加工处理而具有散热、防水或抗电磁波的功能。电子产品的机壳通常包含一顶盖与一底盖,而顶盖与底盖之间常以扣接或螺锁的 方式连接。但是,当顶盖与底盖之间以螺锁的方式连接,不仅在组装工艺中要耗费较多人 力,他人也可轻易观察螺锁位置,进而任意将螺丝拆卸将机壳打开,破坏、偷窃内部的元件。 而当顶盖与底盖之间以扣接的方式连接时,虽可避免非专业者或有心人士擅自开启机壳, 机壳却会面临再也无法拆卸的处境,造成维修与重工(Rework)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锁或扣接的方式组装后,会具 有难以拆卸甚至无法拆卸的问题,缘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扣接结构,适 用于扣接具有一拆卸孔的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通过推动一驱动件,即可将第二壳体 自第一壳体拆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壳扣接结构,适用于扣接一第一壳体 与一第二壳体且该第一壳体上具有一拆卸孔,该机壳扣接结构包含至少一可挠性卡勾,自该第一壳体延伸出;—卡接元件,包括开设至少一第一卡槽与至少一第二卡槽,该可挠性卡勾朝一第 一方向卡勾于该第一卡槽;一驱动件,自该卡接元件朝该拆卸孔延伸;以及至少一扣接卡勾,自该第二壳体延伸出并朝一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卡勾 于该第二卡槽;其中,该驱动件受到该第二方向推动而带动该卡接元件沿一解扣路径移动,使该 扣接卡勾自该第二卡槽松脱,而使该第二壳体自该第一壳体拆卸出。上述的机壳扣接结构,其中,该驱动件延伸至该拆卸孔外。上述的机壳扣接结构,其中,该卡接元件还包括开设至少一沿该解扣路径延伸的 限位导引槽,该第一壳体延伸出至少一导引片,该导引片穿置于该限位导引槽中,该卡接元 件受该驱动件带动时,该卡接元件限位于该解扣路径中的一限位行程上移动。上述的机壳扣接结构,其中,该导引片上开设一固定卡槽,该固定卡槽卡合于该限 位导引槽的一端。上述的机壳扣接结构,其中,具有三个可挠性卡勾、三个第一卡槽、三个第二卡槽 以及三个扣接卡勾。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螺锁或扣接的方式组装后,会具有 难以拆卸甚至无法拆卸的问题,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机壳扣接结构由于具有一卡接元 件,使第一壳体延伸出的可挠性卡勾与第二壳体延伸出的扣接卡勾,分别朝一第一方向以 及一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卡勾于卡接元件上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如此仅需将 自卡接元件延伸出的驱动件朝第二方向推动,即可带动卡接元件沿一解扣路径移动,使扣 接卡勾自第二卡槽松脱,将第二壳体自第一壳体轻易拆卸出,免除繁杂的拆卸手续并避免 机壳受到损伤的可能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的示意图;图4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作动示意图;图6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导引片与限位导引 槽的示意图;图7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8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作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刚性物件200第一壳体1拆卸孔11、11,可挠性卡勾12导引片13固定卡槽131第二壳体2扣接卡勾21卡接元件3第一卡槽31第二卡槽32限位导引槽33驱动件34、34,第一方向Il第二方向12解扣路径RW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兹列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二实施例以供所属
普通技术人 员据以实施。请参阅图1,其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立体结 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机壳扣接结构可适用于扣接一第一壳体1与一第二壳体2, 且第一壳体1上具有一拆卸孔11以供内部的一驱动件(图1中未显示)伸出,或者供一尺 寸可进入拆卸孔11的刚性对象200伸入拆卸孔11,以利将第二壳体2自第一壳体1拆卸 出。其中,刚性对象200可为一个一字型螺丝起子。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 为一板状物,板状物两端各自延伸出一三角形板体,拆卸孔11开设于板状物的中央。第二 壳体2则呈一屋脊造型,接合于第一壳体1的下方。请参阅图2,并请一并参阅图3。图2与图3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 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与第二壳体的示意图。如图2中上下相反于图1的 视角所示,本技术的机壳扣接结构包含三个可挠性卡勾12、四个导引片13、一个卡接 元件3,以及一个自卡接元件3延伸出的驱动件34。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机壳扣接结 构还包含三个扣接卡勾21,该多个扣接卡勾21是由第二壳体2的内侧面向下延伸出。可挠性卡勾12与导引片13是自第一壳体1的内侧面向上延伸出并交错排列,可 挠性卡勾12中之一邻近于拆卸孔11。卡接元件3为一板状物,其上开设三个第一卡槽31、 三个第二卡槽32与四个限位导引槽33。其中,在位置上,第一卡槽31是分别对应于可挠性 卡勾12,第二卡槽32是分别对应于扣接卡勾21,而限位导引槽33分别对应于导引片13。 驱动件34朝拆卸孔11延伸,可为一与卡接元件3垂直的板状物,自卡接元件3邻近拆卸孔 11的侧边延伸出并与卡接元件3 —体成型。请参阅图4,其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剖面示 意图,同时为图1中的AA断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在扣接组合 的状态下,可挠性卡勾12朝一第一方向Il卡勾于卡接元件3的第一卡槽31,且扣接卡勾 21朝一第二方向12卡勾于卡接元件3的第二卡槽32。其中,第二方向12与第一方向Il 的方向相反。同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4延伸至邻近拆卸孔11处。接着,请参阅图5,其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中,机壳扣接结构的 作动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欲将第二壳体2自第一壳体1拆卸,可将刚性对象200插入拆 卸孔11,利用刚性对象200朝第二方向12顶推该驱动件34,借以带动卡接元件3也朝着第 二方向12移动。请参阅图6,其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机壳扣接结构的导引片与限位导引槽 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限位导引槽33是沿一解扣路径RW开设,自第一壳体1延伸出的导 引片13穿置于限位导引槽33中,且导引片13上开设一固定卡槽131,以借由固定卡槽131 卡合于限位导引槽33的一端。当卡接元件3受驱动件34带动而朝第二方向12移动时,导 引片13可将卡接元件3限位在解扣路径RW中的一限位行程上移动,而使移动路径不至于 斜向歪曲。请回头参阅图5。当卡接元件3朝第二方向12沿解扣路径RW移动,由于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壳扣接结构,适用于扣接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且该第一壳体上具有一拆卸孔,其特征在于,该机壳扣接结构包含:至少一可挠性卡勾,自该第一壳体延伸出;一卡接元件,包括开设至少一第一卡槽与至少一第二卡槽,该可挠性卡勾朝一第一方向卡勾于该第一卡槽;一驱动件,自该卡接元件朝该拆卸孔延伸;以及至少一扣接卡勾,自该第二壳体延伸出并朝一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卡勾于该第二卡槽;其中,该驱动件受到该第二方向推动而带动该卡接元件沿一解扣路径移动,使该扣接卡勾自该第二卡槽松脱,而使该第二壳体自该第一壳体拆卸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机壳扣接结构,适用于扣接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且该第一壳体上具有一拆卸孔,其特征在于,该机壳扣接结构包含至少一可挠性卡勾,自该第一壳体延伸出;一卡接元件,包括开设至少一第一卡槽与至少一第二卡槽,该可挠性卡勾朝一第一方向卡勾于该第一卡槽;一驱动件,自该卡接元件朝该拆卸孔延伸;以及至少一扣接卡勾,自该第二壳体延伸出并朝一与该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卡勾于该第二卡槽;其中,该驱动件受到该第二方向推动而带动该卡接元件沿一解扣路径移动,使该扣接卡勾自该第二卡槽松脱,而使该第二壳体自该第一壳体拆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添泉
申请(专利权)人: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