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04230 阅读: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4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包括:挡板;油缸,设置在挡板外侧;限位件,与挡板的内侧固接;限位件的下表面设有防退槽;行位座,与限位件滑动接触;行位座的上表面设有穿孔;行位座沿限位件滑动到一定距离时,穿孔与防退槽正对;行位座上正对油缸的伸缩端的表面设有凹槽;凹槽与穿孔连通;止位件,设置在穿孔内,可沿穿孔的轴向在穿孔内滑动;顶块,设置在油缸的伸缩端上,滑动的位于凹槽内;顶块伸入凹槽内迫使止位件沿穿孔向行位座外移动,头部插入防退槽内,与限位件相对限位。本技术在合模后将镶块受到的压力不传递到油缸上,避免油缸长时间受力,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以及确保镶块不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


技术介绍

1、注塑模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两个单元,合模后形成一个注塑腔,在注塑腔内灌注熔融的塑料材料,待其冷却后形成产品。部分产品由于其结构特殊性以及复杂情况,仅仅依靠上模和下模无法构建出可以顺利脱模的注塑腔,需要多个合模机构组合形成注塑腔。

2、多个合模机构设计时为了减少合模机构的数量以及结构复杂性,一般对于产品结构非常复杂区域采用较小尺寸的镶块构建合模面;镶块对应的合模机构出于成本的考虑以及模具整体空间的限制,其合模机构一般尺寸较小,因此必须选用较小型号的油缸作为镶块的运动组件。在注塑的过程中,注塑腔的压强较大,镶块将其受到的压力传递到油缸上,使得油缸长时间受力,长时间使用油缸将会出现不受力,甚至后退的情况,这将导致镶块位置出现偏差,导致注塑失败,甚至导致熔融的注塑料外流,污染模具其他区域,造成停工。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可以在合模后将镶块受到的压力不传递到油缸上,避免油缸长时间受力,延长油缸的使用寿命,以及确保镶块不移位。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包括:

4、挡板;

5、油缸,设置在挡板外侧,伸缩端穿过挡板位于挡板的内侧;

6、限位件,与挡板的内侧固接;所述限位件的下表面设有防退槽;

7、行位座,与限位件滑动接触;所述行位座的上表面设有穿孔;所述行位座沿限位件滑动到一定距离时,穿孔与防退槽正对;所述行位座上正对油缸的伸缩端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穿孔连通;

8、止位件,设置在穿孔内,可沿穿孔的轴向在穿孔内滑动;

9、顶块,设置在油缸的伸缩端上,滑动地位于凹槽内;所述顶块伸入凹槽内迫使止位件沿穿孔向行位座外移动,头部插入防退槽内,与限位件相对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顶块成t形,所述顶块的头部宽度大于尾部;所述顶块的尾部与油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顶块的头部滑动地位于凹槽内;所述凹槽成t形;所述凹槽的头部宽度大于尾部;所述凹槽头部的长度大于顶块头部的长度;

11、所述顶块头部末端与凹槽头部的底部接触时,所述顶块的头部与止位件的尾部接触;所述止位件的头部位于穿孔内。

12、进一步地,所述顶块头部的端面与其上表面设有第一倒角面;所述止位件的尾部与外侧面设有与第一倒角面正对的第二倒角面;

13、所述顶块头部末端与凹槽头部的底部接触时,第一倒角面与第二倒角面相抵。

14、进一步地,随着油缸的伸长,所述止位件位于顶块头部的正上方时,所述止位件的头部位于防退槽内。

15、进一步地,所述防退槽与止位件头部匹配;所述顶块头部前端与凹槽头部的头部接触时;所述止位件的头部位于防退槽内,所述止位件头部的表面与防退槽的内壁无缝贴合。

16、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相对设置,尾端均与挡板的内侧面固接;所述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的相对面上均设有正对的防退槽;

17、所述行位座设置在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之间,与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滑动连接;所述行位座上设有两个分别正对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的穿孔;每个穿孔内均设有止位件。

18、进一步地,所述防退槽为u形;所述防退槽的相对两个内壁与底部倒角;所述止位件的头部轮廓与防退槽匹配。

19、进一步地,所述凹槽贯穿行位座;所述行位座的末端端面设有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位于顶块两侧,正对挡板的内侧面。

20、进一步地,所述行位座的头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行位镶块连接;所述行位镶块的外表面设有合模面;所述行位座内设有正对安装槽的容置槽;所述行位座内设有两条流道,两条流道的尾端与容置槽连通,头端位于行位座的尾端面。

2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22、油缸与行位座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在合模的过程中,顶块顶动凹槽,迫使行位座移动合模,在合模完成后,顶块迫使止位件插入防退槽中,使得行位座与限位件之间相对限位,将行位座上镶块受到的力传递到限位件上,而不是直接传递到顶块上最后传递到油缸上,使得油缸在注塑过程中不受力。

23、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成T形,所述顶块的头部宽度大于尾部;所述顶块的尾部与油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顶块的头部滑动地位于凹槽内;所述凹槽成T形;所述凹槽的头部宽度大于尾部;所述凹槽头部的长度大于顶块头部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头部的端面与其上表面设有第一倒角面;所述止位件的尾部与外侧面设有与第一倒角面正对的第二倒角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随着油缸的伸长,所述止位件位于顶块头部的正上方时,所述止位件的头部位于防退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槽与止位件头部匹配;所述顶块头部前端与凹槽头部的头部接触时;所述止位件的头部位于防退槽内,所述止位件头部的表面与防退槽的内壁无缝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相对设置,尾端均与挡板的内侧面固接;所述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的相对面上均设有正对的防退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槽为U形;所述防退槽的相对两个内壁与底部倒角;所述止位件的头部轮廓与防退槽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贯穿行位座;所述行位座的末端端面设有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位于顶块两侧,正对挡板的内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座的头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行位镶块连接;所述行位镶块的外表面设有合模面;所述行位座内设有正对安装槽的容置槽;所述行位座内设有两条流道,两条流道的尾端与容置槽连通,头端位于行位座的尾端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成t形,所述顶块的头部宽度大于尾部;所述顶块的尾部与油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顶块的头部滑动地位于凹槽内;所述凹槽成t形;所述凹槽的头部宽度大于尾部;所述凹槽头部的长度大于顶块头部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头部的端面与其上表面设有第一倒角面;所述止位件的尾部与外侧面设有与第一倒角面正对的第二倒角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随着油缸的伸长,所述止位件位于顶块头部的正上方时,所述止位件的头部位于防退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用合模机构的油缸防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槽与止位件头部匹配;所述顶块头部前端与凹槽头部的头部接触时;所述止位件的头部位于防退槽内,所述止位件头部的表面与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杨春林杨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开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