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811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包括:管身,顶部设有开孔,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管身上端外表面为圆柱面,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外扩管,同轴的设置在管身顶部,下端与管身的上端无缝连接;盖体,成开口向下的圆管状,内壁设有内螺纹,与管身的外螺纹匹配拧紧在管身上;内撑管,与盖体同轴设置,上端面与盖体底部内表面无缝连接,随着盖体与管身的相对拧紧,其下端深入外扩管内,将外扩管扩径撑开;所述盖体与管身相对拧紧固定后,内撑管的外表面与外扩管的内表面无缝密封,将管身内部的容置空间密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较强的密封性,不用担心滑丝后试剂管内的检测物泄漏或污染,同时也不易出现自脱落。同时也不易出现自脱落。同时也不易出现自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检测用品领域,具体涉及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

技术介绍

[0002]医疗检测试剂一般采用试剂管进行保存和转移,如核酸试剂管,在待检物置入试剂管后需要保证试剂管的完全密封,以防止待检物外泄或与外部接触,造成污染或危险物扩散。
[0003]目前的实际管采用常规的塑料瓶盖和瓶身工艺,拧动过程中为了保证拧紧密封通常需要用力拧,常常出现滑丝的情况,滑丝后瓶盖与瓶身顶部容易出现缝隙,导致密封不严,容易造成泄漏和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可以保证较强的密封性,不用担心滑丝后试剂管内的检测物泄漏或污染,同时也不易出现自脱落。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包括:
[0007]管身,顶部设有开孔,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管身上端外表面为圆柱面,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
[0008]外扩管,同轴的设置在管身顶部,下端与管身的上端无缝连接;
[0009]盖体,成开口向下的圆管状,内壁设有内螺纹,与管身的外螺纹匹配拧紧在管身上;
[0010]内撑管,与盖体同轴设置,上端面与盖体底部内表面无缝连接,随着盖体与管身的相对拧紧,其下端深入外扩管内,将外扩管扩径撑开;所述盖体与管身相对拧紧固定后,内撑管的外表面与外扩管的内表面无缝密封,将管身内部的容置空间密闭。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扩管包括:
[0012]变形部,成两端贯通的圆管状,下端与管身上端无缝连接;
[0013]接触部,成两端贯通的圆管状,下端与变形部上端无缝连接,上端的内壁设有内引导面,所述内引导面的直径随着距离接触部上端的距离缩小而增大。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接触部的上端面与内引导面倒角平滑过渡;所述接触部上端的外壁设有外引导面,所述外引导面的直径随着距离接触部上端的距离缩小而缩小,所述接触部的上端面与外引引导面倒角平滑过渡。
[0015]进一步地,所述内撑管外轮廓成梯形,上底面与盖体底部内表面无缝连接;所述内撑管的下端的外径小于内引导面上端的直径,所述内撑管的下端的外径大于内引导面下端的直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内撑管的下端的外表面设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对应的内撑管的
管壁厚度随着与内撑管下端距离的缩小而减小。
[0017]进一步地,所述内撑管下端面与内撑管的外表面以及内壁倒角平滑过渡。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9]限位管,与盖体同轴设置,上端面与盖体底部内表面无缝连接,所述限位管的直径大于内撑管,位于内撑管的外侧;所述盖体与管身相对拧紧固定后,外撑管上端的外表面与限位管的内侧面相抵,形成密封环。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
[0021]顶凸环,与盖体同轴设置,设置在内撑管外侧;所述盖体与管身相对拧紧固定后,顶凸环下端与限位管的顶端相抵,形成密封环。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示位环,外套在管身外表面,位于管身外螺纹下方;所述盖体与管身相对拧紧固定后,盖体将示位环遮蔽。
[0023]进一步地,所述外扩管与管身一体成型,所述外扩管的内径与管身上端内径相同,所述外扩管的外径与管身上端的外径相同;
[0024]所述外扩管与管身一体成型,所述外扩管的内径与管身上端内径相同,所述外扩管的外径与管身上端的外径相同。
[002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26]1、管身顶端设置外扩管,盖体设置内撑管,在管身与盖体相对拧动后,内撑管下端进入外扩管对其向外撑,从而形成密封面,将管身内部密封,而不仅仅是常规的瓶体和瓶盖的依靠顶部这一单一的接触面进行密封。
[0027]2、内撑管迫使外扩管扩径,因此在盖体与管身相对拧动在一定的量范围内依旧可以保持相抵的状态,而不用担心在盖体与管身滑丝或少量松动等情况出现管身内部失去密封。
[0028]3、内撑管迫使外扩管扩径变形后,外扩管带动管身顶部的外螺纹外径扩大,使得管身顶部形成微小的倒置梯形,即上端扩大,此时盖体如果与管体分离,将需要克服管身上部的扩大,即盖体本身需要扩径,因此盖体与管身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分离,进一步地保证对管身的密封性。
[0029]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30]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31]图1为本实施例中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的管身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实施例中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的管身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实施例中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的盖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实施例中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的盖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实施例中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密封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图7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1.管身;11.容置空间;12.外螺纹;2.外扩管;21.变形部;22.接触部;221.内引导面;222.外引导面;3.盖体;31.内螺纹;4.内撑管;41.接触面;5.限位管;6.顶凸环;7.示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1]实施例:
[0042]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包括:
[0043]管身,顶部设有开孔,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管身上端外表面为圆柱面,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
[0044]外扩管,同轴的设置在管身顶部,下端与管身的上端无缝连接;
[0045]盖体,成开口向下的圆管状,内壁设有内螺纹,与管身的外螺纹匹配拧紧在管身上;
[0046]内撑管,与盖体同轴设置,上端面与盖体底部内表面无缝连接,随着盖体与管身的相对拧紧,其下端深入外扩管内,将外扩管扩径撑开;所述盖体与管身相对拧紧固定后,内撑管的外表面与外扩管的内表面无缝密封,将管身内部的容置空间密闭。
[0047]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扩管包括:
[0048]变形部,成两端贯通的圆管状,下端与管身上端无缝连接;
[0049]接触部,成两端贯通的圆管状,下端与变形部上端无缝连接,上端的内壁设有内引导面,所述内引导面的直径随着距离接触部上端的距离缩小而增大。
[0050]变形部作为变形的缓冲区域,与管身连接,避免管身出现较大的变形,接触部设置引导面可以较好的保证内撑管进入对接触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身,顶部设有开孔,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管身上端外表面为圆柱面,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外扩管,同轴的设置在管身顶部,下端与管身的上端无缝连接;盖体,成开口向下的圆管状,内壁设有内螺纹,与管身的外螺纹匹配拧紧在管身上;内撑管,与盖体同轴设置,上端面与盖体底部内表面无缝连接,随着盖体与管身的相对拧紧,其下端深入外扩管内,将外扩管扩径撑开;所述盖体与管身相对拧紧固定后,内撑管的外表面与外扩管的内表面无缝密封,将管身内部的容置空间密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扩管包括:变形部,成两端贯通的圆管状,下端与管身上端无缝连接;接触部,成两端贯通的圆管状,下端与变形部上端无缝连接,上端的内壁设有内引导面,所述内引导面的直径随着距离接触部上端的距离缩小而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上端面与内引导面倒角平滑过渡;所述接触部上端的外壁设有外引导面,所述外引导面的直径随着距离接触部上端的距离缩小而缩小,所述接触部的上端面与外引引导面倒角平滑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性较强的医用试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管外轮廓成梯形,上底面与盖体底部内表面无缝连接;所述内撑管的下端的外径小于内引导面上端的直径,所述内撑管的下端的外径大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明李健杨浩卢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开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