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04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2
本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属于汽车座椅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包括风扇本体和半导体冷热模块,半导体冷热模块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半导体片,半导体片的两个工作面与壳体的内壁围成相对独立的第一通风腔和第二通风腔,壳体的一端开口连通风扇本体的出风口,壳体的另一端开口包括通向座椅内的第一排放口和通向座椅外的第二排放口,第一排放口与第一通风腔连通,第二排放口与第二通风腔连通。本技术通过将半导体片的两个工作面对应于相对独立的两个通风腔,能够利用其中一个通风腔将冷/热空气通向座椅内进行利用,而另外一个通风腔将不用的热/冷空气排出,从而能够区分利用半导体片的热量和冷量,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温度调节,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风扇


技术介绍

1、可流通气体的汽车座椅是对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补充,通过在座椅表面布满小孔,再利用小型风扇把空气从后部或者底部排出,以具有调节座椅表面温度及湿度的功能。

2、风扇可以与空调系统相连,也可以具有独立的热源或冷源,根据需要通入热气或者冷气,从而可以作为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补充,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司乘人员在不同季节对座椅表面温度的要求,提高了司乘人员的舒适性。

3、利用热电半导体组件本身具有的电致冷热的原理构建的汽车座椅空调系统中的制冷(热)不依赖于汽车原有的空调系统,而是利用汽车的电能驱动热电半导体空调模组直接实现座椅系统制冷(热)的功能。热电半导体组件工作时,其一面制冷,另一面同时在制热,而如何利用冷面的冷量或热面的热量是将热电半导体组件应用于汽车座椅中的关键。

4、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361948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汽车座椅半导体制冷装置,其利用半导体制冷器和第二半导体制冷器进行制冷,利用第一出风扇和第二出风扇进行吹风,以达到制冷效果,但是,该方案仅能进行制冷,无法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等进行制热,应用具有局限性。

5、再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200129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的热电半导体空调座椅模组及座椅空调系统,它包括至少有一个热电组件,安装在每一个热电组件上的外侧散热片单元和内侧散热片单元,共用一个轴流式风扇,而且风扇出风口与内、外侧散热片单元的热传导器件的热传导方向一致。该方案中将轴流式风扇的出风口既朝向了内侧散热片单元又朝向了外侧散热片单元,也就是说,该方案并没有区分热面和冷面,将会导致利用热量时有冷量的影响,利用冷量时有热量的影响,最终影响制冷或制热效果。

6、因此,如何能够区分利用热电半导体的热量和冷量,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风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半导体片的两个工作面对应于相对独立的两个通风腔,能够利用其中一个通风腔将冷/热空气通向座椅内进行利用,而另外一个通风腔将不用的热/冷空气排出,从而能够区分利用半导体片的热量和冷量,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和半导体冷热模块,所述半导体冷热模块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半导体片,所述半导体片的两个工作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相对独立的第一通风腔和第二通风腔,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连通所述风扇本体的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开口包括通向座椅内的第一排放口和通向座椅外的第二排放口,所述第一排放口与所述第一通风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放口与所述第二通风腔连通。

4、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隔温结构,所述隔温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真空隔热板、玻璃纤维层和泡沫材料层。

5、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风腔和所述第二通风腔内分别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连接所述隔温结构的内壁和所述半导体片的工作面,所述散热格栅围成孔洞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通风腔和所述第二通风腔的通风方向一致。

6、优选地,所述散热格栅包括x型结构,多个所述x型结构依次布置,相邻的所述x型结构之间以及x型结构与所述隔温结构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孔洞。

7、优选地,所述散热格栅的构成材料为紫铜。

8、优选地,所述半导体片预留四个导线引脚,所述四个导线引脚沿所述半导体片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分别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为电源接口,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为ntc温控信号接口。

9、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采用离心式风扇,所述离心式风扇的进风口位于轴向,所述离心式风扇的出风口位于切向。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放口的排放方向平行于所述离心式风扇的轴向,所述第二排放口的排放方向与所述离心式风扇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同向。

11、优选地,所述四个导线引脚均由所述第二排放口引出。

12、优选地,所述风扇本体的出风口通过波纹管段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所述波纹管段能够伸缩弯折。

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技术通过风扇本体将半导体片产生的冷量或热量带走,该过程中,通过设置有两个相对独立的通风腔,通风腔内的风互不干扰,将半导体片的两个工作面对应于两个通风腔,在利用风扇本体进行吹风时,能够利用其中一个通风腔将冷/热空气通向座椅内进行利用,利用另外一个通风腔将不用的热/冷空气排出,从而能够区分利用半导体片的热量和冷量,避免互相干扰,能够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本体和半导体冷热模块,所述半导体冷热模块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半导体片,所述半导体片的两个工作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相对独立的第一通风腔和第二通风腔,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连通所述风扇本体的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开口包括通向座椅内的第一排放口和通向座椅外的第二排放口,所述第一排放口与所述第一通风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放口与所述第二通风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隔温结构,所述隔温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真空隔热板、玻璃纤维层和泡沫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腔和所述第二通风腔内分别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连接所述隔温结构的内壁和所述半导体片的工作面,所述散热格栅围成孔洞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通风腔和所述第二通风腔的通风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格栅包括X型结构,多个所述X型结构依次布置,相邻的所述X型结构之间以及X型结构与所述隔温结构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孔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格栅的构成材料为紫铜。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片预留四个导线引脚,所述四个导线引脚沿所述半导体片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分别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为电源接口,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为NTC温控信号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采用离心式风扇,所述离心式风扇的进风口位于轴向,所述离心式风扇的出风口位于切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放口的排放方向平行于所述离心式风扇的轴向,所述第二排放口的排放方向与所述离心式风扇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同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导线引脚均由所述第二排放口引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本体的出风口通过波纹管段连接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所述波纹管段能够伸缩弯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本体和半导体冷热模块,所述半导体冷热模块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半导体片,所述半导体片的两个工作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围成相对独立的第一通风腔和第二通风腔,所述壳体的一端开口连通所述风扇本体的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开口包括通向座椅内的第一排放口和通向座椅外的第二排放口,所述第一排放口与所述第一通风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放口与所述第二通风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隔温结构,所述隔温结构包括顺次设置的真空隔热板、玻璃纤维层和泡沫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腔和所述第二通风腔内分别设置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连接所述隔温结构的内壁和所述半导体片的工作面,所述散热格栅围成孔洞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通风腔和所述第二通风腔的通风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通风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格栅包括x型结构,多个所述x型结构依次布置,相邻的所述x型结构之间以及x型结构与所述隔温结构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孔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建和
申请(专利权)人:和美汽车零部件青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