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663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侧一端安装有点火组件,所述点火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位于外壳内并套在第一活塞和点火组件的外侧;所述外壳与第二活塞之间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之间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外壳和第二活塞远离点火组件的一端管壁均呈内凹型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装配工艺简单,不需要金属端盖,仅需焊接法兰,采用双弹起和双缓冲结构,能有效的提升汽车正面碰撞行人主动安全保护系统的保护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为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


技术介绍

1、汽车正面碰撞车外行人保护系统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车外加装安全气囊,这里不做详细描述;第二种是瞬间将汽车前引擎盖的后部(靠近雨刷部分)抬升至设计高度,以达到缓冲人体倒在引擎盖上时与引擎盖的碰撞力,从而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第二种正面碰撞行人保护系统一般由控制器(ecu)系统、引擎盖铰链、顶升器、汽车前引擎盖等系统组成;这种保护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当ecu预判到将发生或检测到发生汽车与行人会发生器正面碰撞,并会对行人造成一定程度伤害时,ecu会迅速发出点火电脉冲,点爆引擎盖下的顶升器,顶升器活塞杆瞬间伸出将引擎盖铰链推到设计位置,将汽车引擎盖抬升到需要的高度,在行人与汽车前罩盖接触时下压汽车前罩盖,活塞被下压,外壳与活塞筒内的气体被压缩,从而产生一定的缓冲,进而实现对被碰撞行人的缓冲保护。

2、中国专利cn 212332588 u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罩盖抬起触发器,包括点火机构、产气药、外壳、活塞杆和活塞筒,其装配复杂、成本高,且活塞杆和活塞筒经常发生不能伸展到最大长度的现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包括外壳及依次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所述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点火组件,所述外壳的一端装配有点火组件,另一端装配有橡胶帽;所述第一活塞的一端与点火组件相接触,其靠近点火组件处设有第一阻件部;所述第二活塞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它与第一活塞为套装配合,且其一端的第二阻件部与点火组件做插接装配;所述外壳、第二活塞和第一活塞之间的间隔缝隙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外壳和第二活塞的一端管壁上均设有朝向内部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为抵触配合。

4、上述的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所述第二活塞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塞限位部,所述第一活塞限位部为环状结构,并且二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活塞限位部的口径略小于第一阻件部的直径,并能与第一活塞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外壳远离点火组件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设有第二活塞限位部,所述设有第二活塞限位部为环状结构,并且二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活塞限位部的口径略小于第二阻件部的直径,并能与第二活塞构成滑动配合。

5、上述的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所述第一阻件部的横截面为“拱桥”型状,其直径大于第一活塞的直径,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阻件部的横截面为变形的“z”型结构,是对第二活塞的一端进行变径后形成的,其直径大于第二活塞的直径,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

6、上述的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所述外壳的外侧安装有法兰。

7、上述的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所述点火组件由线束、点火具、点火具座、热敏材料、产气药和药盒等构成。

8、上述的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所述产气药由含能烟火药剂组成,由点火组件中的点火具引燃后产生无毒无害高温气体推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

9、上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所述外壳通过法兰安装在汽车引擎盖下方。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活塞结构,在整体产品尺寸更小的情况下,使得汽车前罩盖抬起高度更高,而且外壳和第二活塞远离点火组件的一端管壁均呈内凹型设置,可以保证装置内部的密封性,确保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伸展至最大长度对行人的撞击起到缓冲作用,同时装置内部气体的可压缩性也可以对行人的撞击起到缓冲作用;第二活塞设有第一活塞限位部,并且二者为一体结构,外壳设有第二活塞限位部,并且二者同为一体结构,两个限位部既能对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进行限位,同时也能避免压力瞬间增大的情况下,限位部与所装配的位置分离的情况。

12、本专利技术装配工艺简单,不需要金属端盖,仅需焊接法兰,采用双弹起和双缓冲结构,能有效的提升汽车正面碰撞行人主动安全保护系统的保护性、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包括外壳(2)及依次设置在外壳(2)内部的所述第二活塞(4)、第一活塞(3)和点火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一端装配有点火组件(1),另一端装配有橡胶帽(5);所述第一活塞(3)的一端与点火组件相接触,其靠近点火组件(1)处设有第一阻件部(9);所述第二活塞(4)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它与第一活塞(3)为套装配合,且其一端的第二阻件部(10)与点火组件(1)做插接装配;所述外壳(2)、第二活塞(4)和第一活塞(3)之间的间隔缝隙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所述外壳(2)和第二活塞(4)的一端管壁上均设有朝向内部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与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为抵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4)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塞限位部(11),所述第一活塞限位部(11)为环状结构,并且二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活塞限位部(11)的口径略小于第一阻件部(9)的直径,并能与第一活塞(3)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外壳(2)远离点火组件(1)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设有第二活塞限位部(12),所述设有第二活塞限位部(12)为环状结构,并且二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活塞限位部(12)的口径略小于第二阻件部(10)的直径,并能与第二活塞(4)构成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件部(9)的横截面为“拱桥”型状,其直径大于第一活塞(3)的直径,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阻件部(10)的单侧横截面为变形的“Z”型结构,是对第二活塞(4)的一端进行变径后形成的,其直径大于第二活塞(4)的直径,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外侧安装有法兰(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组件(1)由线束、点火具、点火具座、热敏材料、产气药和药盒等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气药由含能烟火药剂组成,由点火组件(1)中的点火具引燃后产生无毒无害高温气体推动第一活塞(3)和第二活塞(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通过法兰(8)安装在汽车引擎盖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包括外壳(2)及依次设置在外壳(2)内部的所述第二活塞(4)、第一活塞(3)和点火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一端装配有点火组件(1),另一端装配有橡胶帽(5);所述第一活塞(3)的一端与点火组件相接触,其靠近点火组件(1)处设有第一阻件部(9);所述第二活塞(4)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它与第一活塞(3)为套装配合,且其一端的第二阻件部(10)与点火组件(1)做插接装配;所述外壳(2)、第二活塞(4)和第一活塞(3)之间的间隔缝隙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所述外壳(2)和第二活塞(4)的一端管壁上均设有朝向内部的凸起部,该凸起部与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为抵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引擎盖瞬间抬升双活塞顶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4)的另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一活塞限位部(11),所述第一活塞限位部(11)为环状结构,并且二者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活塞限位部(11)的口径略小于第一阻件部(9)的直径,并能与第一活塞(3)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外壳(2)远离点火组件(1)一端的内壁上设有设有第二活塞限位部(12),所述设有第二活塞限位部(12)为环状结构,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启权耿会角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东方久乐瑞丰汽车安全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