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足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017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足机器人;所述多足机器人,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的支撑组件和若干个肢节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有云台组件,所述云台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本技术通过设于机架上的控制组件、连接于机架的支撑组件和若干个肢节组件,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有云台组件,云台组件电连接于控制组件,利用云台组件识别当前环境,在手动设置终点后,可实现自动运动到终点,并自动避开路线上出现的障碍,且结构简单,将控制组件放置于机器人内部,增加了内部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多足机器人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到探索、救援、生产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并且机器人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完善,但各有优点以及缺点;其中,轮式机器人和履带式机器人,结构简单,但是它们行走时对路面要求高,不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仿多足昆虫的多足机器人以复杂精妙的肢体结构和简易灵巧的运动控制策略,使其能轻易地穿越了各种复杂的自然地形,多足机器人的越障能力远远高于轮式机器人以及履带式机器人。多足机器人在运动时仅需要一些离散的点来供其落足,从而成功通过崎岖、松软或泥泞的地面,多足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调节自身重心而避免倾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多足步行机器人在环境适应性和运动灵活性方面更具优势,也因其在复杂地表上更强的行走能力而受到了广泛重视。

2、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目前六足机器人大多仅通过外部操控设备控制机器人行动,且结构冗余,主板和电源板裸露,对机器人内部空间利用率低,且对主板电源板等电子元件无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足机器人。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足机器人,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的支撑组件和若干个肢节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有云台组件,所述云台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

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电源、及陀螺仪模块,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陀螺仪模块安装于所述控制板。

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轴承下盖、轴承及轴承上盖,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轴承下盖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轴承位于所述轴承下盖和所述轴承上盖之间,所述轴承下盖和所述轴承上盖通过柱体连接且所述柱体位于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轴承上盖还连接有舵盘,所述云台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舵盘。

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云台组件包括壳体、摄像头、雷达、电机及开关,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雷达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雷达的上部伸出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出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舵盘,所述摄像头、所述雷达、所述电机及所述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

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向下延伸有圆台,所述圆台包裹于所述轴承的外圈。

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上还连接有天线,所述天线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

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上还连接有电压表,所述电压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

1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肢节组件包括机身舵机、基节连接件、基节舵机、关节连接件、关节舵机、及腿关节,所述机身舵机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基节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机身舵机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节舵机活动连接,所述关节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基节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关节舵机活动连接,所述腿关节连接于所述关节舵机。

1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腿关节的底部还设有减震垫。

1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还安装有散热风扇和充电接口。

13、本技术的多足机器人,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于机架上的控制组件、连接于机架的支撑组件和若干个肢节组件,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有云台组件,云台组件电连接于控制组件,利用云台组件识别当前环境,在手动设置终点后,可实现自动运动到终点,并自动避开路线上出现的障碍,且结构简单,将控制组件放置于机器人内部,增加了内部空间利用率。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的支撑组件和若干个肢节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有云台组件,所述云台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电源、及陀螺仪模块,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陀螺仪模块安装于所述控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轴承下盖、轴承及轴承上盖,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轴承下盖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轴承位于所述轴承下盖和所述轴承上盖之间,所述轴承下盖和所述轴承上盖通过柱体连接且所述柱体位于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轴承上盖还连接有舵盘,所述云台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舵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台组件包括壳体、摄像头、雷达、电机及开关,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雷达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雷达的上部伸出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出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舵盘,所述摄像头、所述雷达、所述电机及所述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向下延伸有圆台,所述圆台包裹于所述轴承的外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还连接有天线,所述天线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还连接有电压表,所述电压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肢节组件包括机身舵机、基节连接件、基节舵机、关节连接件、关节舵机、及腿关节,所述机身舵机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基节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机身舵机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节舵机活动连接,所述关节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基节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关节舵机活动连接,所述腿关节连接于所述关节舵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腿关节的底部还设有减震垫。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还安装有散热风扇和充电接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架的支撑组件和若干个肢节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转动连接有云台组件,所述云台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内设有容纳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电源、及陀螺仪模块,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容纳腔、且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陀螺仪模块安装于所述控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轴承下盖、轴承及轴承上盖,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轴承下盖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轴承位于所述轴承下盖和所述轴承上盖之间,所述轴承下盖和所述轴承上盖通过柱体连接且所述柱体位于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轴承上盖还连接有舵盘,所述云台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舵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足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台组件包括壳体、摄像头、雷达、电机及开关,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开关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雷达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雷达的上部伸出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雷涛刘辉杨浩墩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振杭机器人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