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散热方法及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409502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散热方法及介质,该主动散热电控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一侧的进气管;箱体顶部设置有上盖,上盖顶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翅片;箱体底部设置有底盖,底盖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散热翅片,底盖底部设置有多个出线孔;箱体内部设置有管道,进气管连接至管道的一端,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气阀,气阀用于控制进气管的进气量,通过在管道端部设置气阀,当需要给电控箱散热的时候打开气阀,使管道内部空气形成强制对流,强制对流空气流动速度快,加快热量的传递,散热效率高,在进行强制对流抽热的同时不影响内部热量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方式对箱体传热,从而实现高效且互不干扰的散热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控箱散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散热方法及介质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小型巡逻机器人电控箱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两侧带散热风扇的电控箱,目前这款电控箱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散热风扇来制造风道,并且通过在箱体的侧壁打孔用于出线及出端子;箱体顶部和底部带翅片和散热风扇的封闭式电控箱,该电控箱的散热是通过散热翅片和顶部、底部和内部的散热风扇进行对壳体的散热,并且在箱体的侧壁打孔用于出线及出端子;半封闭式的电控箱,内部电路板卡安装散热片,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散热,整体箱体半封闭式,通过开放的槽口出线及出端子,现有技术方案缺点:两侧带风扇的电控箱,主要是通过散热风扇制造风道来进行散热,散热路径唯一,且因为风扇安装在箱体内侧,需要箱体和风扇对侧的地方开孔给风扇提供抽风路径进行散热,这就导致箱体因风扇和气孔而无法做防水;顶部和底部设计了散热翅片的电控箱内部的电路板板卡层叠结构复杂,因为板卡堆积和层叠排布,从而使得容易导致内部热量聚集,且内部电路板板卡需要导热介质或额外的导热结构进行导热,另外壳体利用率低导致电控箱的散热效率低;该电控箱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一侧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间距相同,记为第一间距,若干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间距相同,记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底部设置有出线排,所述出线孔贯穿所述底盖,所述出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一侧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翅片间距相同,记为第一间距,若干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平行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散热翅片间距相同,记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顶部固定安装有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底部设置有出线排,所述出线孔贯穿所述底盖,所述出线孔为3个,3个所述出线孔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出线排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风管的主动散热电控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多个u型管,多个u型管收尾相连,所述管道一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管道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贯穿所述底盖,所述进气孔的尺寸大于所述出气孔的尺寸。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豪陈火仙柏林刘彪舒海燕袁添厦祝涛剑沈创芸王恒华方映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