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组合模具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组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58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模具,它包括模套(1)、第一橡胶上套模(2)、第二橡胶上套模(3)、进料导向环(4)和过径模(5),模套(1)有进料模腔和出料模腔、两个模腔之间为带有过孔的隔层,第一橡胶上套模(2)嵌入模套(1)右部的进料模腔内,进料模腔端口装套进料导向环(4);第二橡胶上套模(3)嵌入模套(1)左部的出料模腔内,出料模腔端口装套过径模(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优化了产品出料的方式;保证了钢芯与金属套贴合紧密、不易松动脱落,提高了产品质量;更加便于操作者对模具进行精确调节,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模具,具体涉及是一种压装钢芯金属套组件的组合模具


技术介绍

1、一种钢芯金属套组件如图1所示,将钢芯101装配在金属套102中成为钢芯金属套组件103,钢芯金属套组件的钢芯与金属套顶部装配尺寸控制为h,并保证金属套102与钢芯101紧贴、不得松动脱落。

2、使用现有装配模具的装配过程如图2所示,装配模具如图2(a)所示,它由压冲104、上套模(钢模)105、退货冲106组成。如图2(b)所示,压冲104将钢芯101与金属套102压入上套模105中,使钢芯101与金属套102装配成为钢芯金属套组件103,上套模105未约束钢芯金属套组件103外径 α及尾部β。如图2(c)所示,装配后钢芯金属套组件103的退料方式为退货冲106向回顶出退料,装配后的钢芯金属套组件103会产生金属套101和钢芯102在γ处和δ处贴合不紧及松动脱落现象,影响后续工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装配模具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组合模具,它具有保证压装钢芯金属套组件装配尺寸h并能约束外径及尾部的功能,确保了金属套与钢芯更加紧密贴合,提高装配质量。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组合模具,包括模套、第一橡胶上套模、第二橡胶上套模、进料导向环和过径模,模套有进料模腔和出料模腔、两个模腔之间为带有过孔的隔层,第一橡胶上套模嵌入模套右部的进料模腔内,进料模腔端口装套进料导向环;第二橡胶上套模嵌入模套左部的出料模腔内,出料模腔端口装套过径模。

4、使用本专利技术进行钢芯金属套装配时,压冲将钢芯与金属套一起通过进料导向环压入并穿过第一橡胶上套模和第二橡胶上套模,通过橡胶上套模对金属套外表面产生的周向约束力和轴向摩擦力,使金属套紧密贴合在钢芯上,装配成钢芯金属套组件。压冲完成装配退回,此时钢芯金属套组件暂留在组合模具中;后一次装配的钢芯金属套组件推动前一次装配的钢芯金属套组件继续前进,通过过径模使金属套尾部产生较小的挤压变形包住钢芯尾部,在钢芯金属套组件δ处形成约束并从出货端出料。

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

6、1、采用两个橡胶上套模和过径模的模具结构,一方面通过橡胶上套模对金属套外表面产生的周向约束力和轴向摩擦力,使金属套紧密贴合在钢芯上,保证在钢芯金属套组件δ处完成贴合,确保金属套组件装配尺寸h达到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过径模使金属套尾部产生较小的挤压变形包住钢芯尾部,在钢芯金属套组件δ处形成约束,更加保证钢芯与金属套贴合紧密、不易松动脱落,提高了产品质量,有利于后续工序产品的加工;

7、2、两个橡胶上套模结构与独一个橡胶模相比,更加便于操作者对橡胶上套模的摩擦阻力进行精确调节,提高工作效率;

8、3、将现在装配后回顶产品退料的方式,改为装配与推料的产品串行连续出料的方式,使产品出料更加合理。

9、本专利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其他装配领域,保证装配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模具,其特征是:包括模套(1)、第一橡胶上套模(2)、第二橡胶上套模(3)、进料导向环(4)和过径模(5),模套(1)有进料模腔和出料模腔、两个模腔之间为带有过孔的隔层,第一橡胶上套模(2)嵌入模套(1)右部的进料模腔内,进料模腔端口装套进料导向环(4);第二橡胶上套模(3)嵌入模套(1)左部的出料模腔内,出料模腔端口装套过径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套(1)为平放的H型圆筒,从右到左依次为进料模腔(11)、隔层(12)和出料模腔(13),隔层(12)中心开有过孔(14),进料模腔(11)和出料模腔(13)端口部分别加工有第一内孔螺纹(15)和第二内孔螺纹(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二橡胶上套模(2、3)包括套模柱体(21),套模柱体中心部为带喇叭口的套模通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进料导向环(4)包括导向环本体(41),导向环本体外表面加工有导向环外螺纹(42),导向环本体中心部有带喇叭口的导向环通孔(4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过径模(5)包括过径模本体(51),过径模本体外表面加工有过径模外螺纹(52),过径模本体中心部有带喇叭口的导向环通孔(53)。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是:进料导向环(4)通过导向环外外螺纹(42)与模套(1)进料模腔(11)口部的第一内孔螺纹(15)配合旋转压住第一橡胶上套模(2);过径模(5)通过过径模外螺纹(52)与模套(1) 出料模腔(13)口部的第二内孔螺纹(16)配合旋转压住第二橡胶上套模(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模具,其特征是:包括模套(1)、第一橡胶上套模(2)、第二橡胶上套模(3)、进料导向环(4)和过径模(5),模套(1)有进料模腔和出料模腔、两个模腔之间为带有过孔的隔层,第一橡胶上套模(2)嵌入模套(1)右部的进料模腔内,进料模腔端口装套进料导向环(4);第二橡胶上套模(3)嵌入模套(1)左部的出料模腔内,出料模腔端口装套过径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模套(1)为平放的h型圆筒,从右到左依次为进料模腔(11)、隔层(12)和出料模腔(13),隔层(12)中心开有过孔(14),进料模腔(11)和出料模腔(13)端口部分别加工有第一内孔螺纹(15)和第二内孔螺纹(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二橡胶上套模(2、3)包括套模柱体(21),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庆文王国英刘频程周晗张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嘉陵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