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373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包括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第三摆动件,第四摆动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导向件和驱动元件,第一摆动件、第三摆动件和第一连接件固连,第二摆动件、第四摆动件和第二连接件固连,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端分别和顶盖转动连接,中部分别和第三摆动件以及第四摆动件转动连接,下端分别和导向件转动连接并可相对导向件移动,通过驱动元件驱动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同时摆动并最终带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运动实现顶盖的升降。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只需一个电机驱动即可完成整个顶盖的升降,操作简单,升降过程驱动力矩大小合理,可靠性高,成本低,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房车升顶机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驾房车旅游度假。房车的主要优势在于不受外界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限制,可以全面解决旅途中交通、住宿、餐饮等问题,给人以家的感觉,同时经济性也很高。

2、然而,房车(尤其是国内最流行的c型自驾房车)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空间有限,尤其是固定尺寸的车厢,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活动空间小、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因此,人们设计出了可拓展的车厢,拓展车厢包括宽度方向的拓展和高度方向的拓展,对于高度方向的拓展,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设计升顶机构驱使顶盖上升,以扩大车厢内的上下活动空间。

3、目前的升顶机构大多采用销轴连接成x形的剪式支撑臂结构,例如中国专利cn216268926 u和cn 218316439 u,然而,这种结构在初始状态下(即两支撑臂堆叠紧靠时)相对于驱动力的方向接近于死点位置,导致原动件(电动推杆,液压缸等)的初始驱动力臂很小,承受的力矩很大,容易造成结构的过早失效和损坏,同时x型结构稳定性较差,承载力小,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第三摆动件,第四摆动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导向件和驱动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双向螺纹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电机,所述第一摆动件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母,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第一旋向段,所述第二摆动件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母,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第二旋向段,所述电机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第三摆动件,第四摆动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导向件和驱动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双向螺纹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和电机,所述第一摆动件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母,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第一旋向段,所述第二摆动件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母,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第二旋向段,所述电机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为扭力轴结构并贯穿整个车厢的宽度方向,其在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转动支承于车厢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摆动件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第四摆动件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为两个且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上端分别通过转接件和所述顶盖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分别安装有滚动轴承,并通过所述滚动轴承与所述导向件接触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单动力全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双向螺纹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富垚陈建军刘绍勋王传杰王石磊张彭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