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9371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2
本技术涉及拖拉机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顶端设置有前支撑柱,所述底框的顶端设置有后支撑柱,所述前支撑柱、后支撑柱的顶端内部均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的顶端设置有顶盖,所述底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短轴,所述第一螺纹短轴的外表面与前支撑柱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前支撑柱包括长支撑柱,所述长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腔与第一螺纹短轴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长支撑柱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的内腔与加固件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底框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本技术不仅方便进行拆卸收纳,且操作简单快捷,还能提高顶盖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拖拉机配件,具体为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


技术介绍

1、拖拉机用于牵引和驱动作业机械完成各项移动式作业的自走式动力机,也可做固定作业动力,由发动机、传动、行走、转向、液压悬挂、动力输出、电器仪表、驾驶操纵及牵引等系统或装置组成,常见的用于农业的拖拉机一般为露天式拖拉机。

2、该类拖拉机为了针对阴雨天气配备有一体式驾驶室框架,但是该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方面,驾驶室框架不便于进行拆卸收纳,另一方面,驾驶室框架顶盖的强度较差,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具备方便进行拆卸收纳,且操作简单快捷,还能提高顶盖的强度等优点,解决了驾驶室框架不便于进行拆卸收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不仅方便进行拆卸收纳,且操作简单快捷,还能提高顶盖的强度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包括底框,所述底框的顶端设置有前支撑柱,所述底框的顶端设置有后支撑柱,所述前支撑柱、后支撑柱的顶端内部均设置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的顶端设置有顶盖。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短轴,所述第一螺纹短轴的外表面与前支撑柱之间活动连接。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支撑柱包括长支撑柱,所述长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腔与第一螺纹短轴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长支撑柱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的内腔与加固件之间活动连接。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框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框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腔与后支撑柱之间活动连接。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支撑柱包括短支撑柱,所述短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短轴,所述第二螺纹短轴与第二螺纹孔的内腔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短支撑柱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接孔的内腔与加固件之间活动连接。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件包括加固框,所述加固框的顶端与顶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与第一卡接孔、第二卡接孔的内腔均活动卡接;

8、所述加固框的四角内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的两端均与加固框的内侧之间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拖拉机驾驶室框架,通过对顶盖施加拉力,直到卡接柱脱离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内腔为止,然后反向螺旋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此时第一螺纹短轴在螺纹筒内腔进行反向螺纹移动,短支撑柱在第二螺纹孔内腔进行反向螺纹移动,直到拆卸掉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为止,从而方便进行拆卸收纳,且操作简单快捷。

11、2、该拖拉机驾驶室框架,通过螺旋长支撑柱,此时第一螺纹短轴在螺纹筒内腔进行螺纹移动,直到把前支撑柱固定在底框上为止,然后螺旋短支撑柱,此时短支撑柱在第二螺纹孔内腔进行螺纹移动,直到把后支撑柱固定在底框上为止,再把顶盖安装在前支撑柱和后支撑柱上,此时卡接柱卡接在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内腔,而固定在加固框内侧的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起到了加固顶盖强度的作用,从而方便装配驾驶室框架和提高顶盖的强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包括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顶端设置有前支撑柱(2),所述底框(1)的顶端设置有后支撑柱(3),所述前支撑柱(2)、后支撑柱(3)的顶端内部均设置有加固件(4),所述加固件(4)的顶端设置有顶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短轴(11),所述第一螺纹短轴(11)的外表面与前支撑柱(2)之间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柱(2)包括长支撑柱(21),所述长支撑柱(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筒(22),所述螺纹筒(22)的内腔与第一螺纹短轴(1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长支撑柱(2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接孔(23),所述第一卡接孔(23)的内腔与加固件(4)之间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所述底框(1)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3),所述第二螺纹孔(13)的内腔与后支撑柱(3)之间活动连接。</p>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柱(3)包括短支撑柱(31),所述短支撑柱(3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短轴(32),所述第二螺纹短轴(32)与第二螺纹孔(13)的内腔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短支撑柱(31)的顶端内部开设有第二卡接孔(33),所述第二卡接孔(33)的内腔与加固件(4)之间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4)包括加固框(41),所述加固框(41)的顶端与顶盖(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框(4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卡接柱(42),所述卡接柱(42)与第一卡接孔(23)、第二卡接孔(33)的内腔均活动卡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包括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顶端设置有前支撑柱(2),所述底框(1)的顶端设置有后支撑柱(3),所述前支撑柱(2)、后支撑柱(3)的顶端内部均设置有加固件(4),所述加固件(4)的顶端设置有顶盖(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短轴(11),所述第一螺纹短轴(11)的外表面与前支撑柱(2)之间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拖拉机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柱(2)包括长支撑柱(21),所述长支撑柱(2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螺纹筒(22),所述螺纹筒(22)的内腔与第一螺纹短轴(1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长支撑柱(2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卡接孔(23),所述第一卡接孔(23)的内腔与加固件(4)之间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驾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张建伟成志明刘跃强王增员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寿光万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