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1229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包括转向马达、变量泵、闭式油箱、水推马达、螺旋桨组合、管路过滤器、第一切换阀组、第二切换阀组、回油管组合、转向机构组合、两个转向拉索、水推取力阀块组合、泄压接口、第一液压取力接口、第二液压取力接口、液压模式切换开关、油门切换开关、手动油门以及相关连接油管和导线;采用上述方式,既能实现车辆陆地行驶过程中自由转向,还能给车身尾部加装的螺旋桨推进系统提供动力输入,提高全地形车的水上行驶速度,提升水上性能;并且还能给各类常规救援工具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入,将车辆变成一个移动的液压动力输出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地形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2、目前的全地形车设计中,一种是框架式车身设计,转向系统是轨迹转向,具有涉水功能;另一种是承载式船型车身结构,转向系统是可实现原位转向的液压差速转向,这类车辆具备浮渡功能。

3、但是框架式车身设计的全地形车不具备浮渡功能;而承载式船型车身结构的全地形车在水上行驶时依靠轮胎划水,水上速度慢,转向不灵活,操控性差,只适合在平静的水面行驶,极大限制了全地形车的使用环境,使全地形车的功能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并且该车型只具备运载功能,不能给常规液压救援设备提供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既能实现车辆陆地行驶过程中自由转向,还能给车身尾部加装的螺旋桨推进系统提供动力输入,提高全地形车的水上行驶速度,提升水上性能;并且还能给各类常规救援工具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入,将车辆变成一个移动的液压动力输出平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包括转向马达、变量泵、闭式油箱、水推马达、螺旋桨组合、管路过滤器、第一切换阀组、第二切换阀组、回油管组合、转向机构组合、两个转向拉索、水推取力阀块组合、第一水推马达油管、第二水推马达油管、第一橡胶管、第二橡胶管、第三橡胶管、第四橡胶管、第一组合油管、第二组合油管、第三组合油管、第四组合油管、第五组合油管、第六组合油管、第七组合油管、第八组合油管、第九组合油管、第十组合油管、第一回油管、第二回油管、第三回油管、泄压接口、第一液压取力接口、第二液压取力接口、液压模式切换开关、油门切换开关和手动油门;

3、所述第一组合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转向马达一侧;所述第二切换阀组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油管一侧;所述第四组合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二切换阀组一侧;所述变量泵连通设置在所述第四组合油管一侧;所述第二组合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转向马达一侧;所述第一切换阀组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二组合油管一侧;所述第三组合油管与所述第一切换阀组连通,并与所述变量泵连通;所述回油管组合连通设置在所述转向马达一侧;所述闭式油箱连通设置在所述回油管组合一侧;所述第一橡胶管连通设置在所述闭式油箱一侧;所述管路过滤器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管一侧;所述第二橡胶管与所述闭式油箱连通,并与所述变量泵连通;所述第三橡胶管连通设置在所述管路过滤器一侧;所述第四橡胶管连通设置在所述闭式油箱一侧;所述转向机构组合设置在所述变量泵一侧;两个所述转向拉索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向机构组合一侧;所述水推取力阀块组合位于所述闭式油箱一侧;所述水推马达位于所述闭式油箱一侧;所述第一水推马达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水推马达一侧;所述第二水推马达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水推马达一侧;所述螺旋桨组合设置在所述水推马达一侧;所述第五组合油管与所述第一切换阀组连通,并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组合连通;所述第七组合油管与所述第二切换阀组连通,并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组合连通;所述第六组合油管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组合连通,并与所述第二水推马达油管连通;所述第九组合油管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组合连通,并与所述第一水推马达油管连通;所述第三回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闭式油箱一侧;所述第一回油管与所述第三回油管连通,并与所述水推马达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三回油管一侧;所述泄压接口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二回油管一侧;所述第八组合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水推取力阀块组合一侧;所述第二液压取力接口连通设置在所述第八组合油管一侧;所述第十组合油管连通设置在所述水推取力阀块组合一侧;所述第一液压取力接口连通设置在所述第十组合油管一侧;所述液压模式切换开关位于所述闭式油箱一侧;所述油门切换开关位于所述液压模式切换开关一侧;所述手动油门位于所述油门切换开关一侧。

4、其中,所述闭式油箱包括箱体、第一油箱接口、第二油箱接口、第三油箱接口、液压油加注口和回油泄压阀组合;所述第一油箱接口连通设置在所述箱体一侧;所述回油泄压阀组合分别与所述第一油箱接口、所述回油管组合、所述第四橡胶管和所述第三回油管连通;所述第二油箱接口与所述箱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二橡胶管连通;所述第三油箱接口与所述箱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橡胶管连通;所述液压加注口连通设置在所述箱体一侧。

5、其中,所述水推取力阀块组合包括水推取力阀块主体、两个水推电磁阀、两个取力电磁阀、第一总管路接口、第二总管路接口、第一水推管路接口、第二水推管路接口、第一取力管路接口和第二取力管路接口;两个所述水推电磁阀分别设置在所述水推取力阀块主体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液压模式切换开关连接;两个所述取力电磁阀分别设置在所述水推取力阀块主体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液压模式切换开关连接;所述第一总管路接口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五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二总管路接口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七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一水推管路接口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九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二水推管路接口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六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取力管路接口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八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二取力管路接口与所述水推取力阀块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十组合油管连通。

6、其中,所述第一切换阀组包括第一切换阀组主体、第三总管路接口、第四总管路接口、第五总管路接口和第一切换电磁阀;所述第三总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一切换阀组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五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四总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一切换阀组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三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五总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一切换阀组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二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切换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切换阀组主体一侧,并与所述液压模式切换开关连接。

7、其中,所述第二切换阀组包括第二切换阀组主体、第六总管路接口、第七总管路接口、第八总管路接口和第二切换电磁阀;所述第六总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二切换阀组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四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七总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二切换阀组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七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八总管路接口与所述第二切换阀组主体连通,并与所述第一组合油管连通;所述第二切换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切换阀组主体一侧,并与所述液压模式切换开关连接。

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整个系统由闭式油箱、变量泵、管路过滤器、水推马达、转向马达、第一切换阀组、第二切换阀组、水推取力阀块组合、液压模式切换开关、油门切换开关、手动油门组合及相关连接油管和导线组成。除了能实现车辆陆地行驶过程中自由转向外,还能给车身尾部加装的螺旋桨推进系统提供动力输入,提高全地形车的水上行驶速度,提升水上性能;并且还能通过车身加装的快换液压取力接口,给液压破碎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地形车多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强杨勇庞博柳双群刘俚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嘉陵全域机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