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6314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涉及试验平台技术领域,其包括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包括与中间齿轮箱传动连接的变速机构、与变速机构传动连接的负载机构、测量机构及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滑动有横移座,升降槽设于横移座顶面,两升降块滑动设于升降槽两侧壁,托座与两升降块顶部滑动连接,第一减振组件设于横移座上,第二减振组件设于升降槽内且与两升降块接触,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传动连接,支撑机构上转动设有与横移座螺纹配合的第一调节螺杆,两升降块之间设有调节间距的驱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观察、检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并模拟实际运行状态,可快速实现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联轴器对中,减少牵引电机运转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试验平台,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是新型电动力或混合动力机车的牵引动力来源,其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一定转速和扭矩的机械能,进而传递至机车车轴齿轮箱,驱动车辆运行。同时,当机车刹车时,该系统亦可作为发电装置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动力电池包中。

2、牵引电机及中间齿轮箱是主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目前,为验证该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装车前需对其进行的试验主要包括例行试验和热平衡试验。例行试验即对该主传动系统按机车实际运行时速对应的转速进行空载试验,记录系统各部件在不同工况下温升、振动、噪音等数据。热平衡试验即使该系统按最高转速运转,记录达到最终热平衡的时间,以及最终的温升、振动、噪音等数据。

3、现有技术中,上述两种试验仅能得出该主传动系统在不同转速下空载时的各项试验数据,无法观察、检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也不能模拟系统在机车上的实际运行状态,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若在未经加载试验的情况下装车,车辆运行将存在诸多不确定、不可控因素;与此同时,目前的主传动系统试验中,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联轴器对中操作较为麻烦,对中效率较低,并且,牵引电机高速运转产生的振动使其支撑部件容易轻微变形,振动也容易通过其支撑部件向外传递影响其他设备或部件的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可观察、检测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运行情况,能模拟系统在机车上的实际运行状态,并且可以快速实现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联轴器对中,减少牵引电机运转振动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

2、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包括:

4、试验装置,设于主传动系统的牵引电机及中间齿轮箱侧部,包括:

5、变速机构,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并对其输出荷载调速调矩;

6、负载机构,作为负载与变速机构传动连接;

7、测量机构,测量中间齿轮箱的输入扭矩和输出扭矩;

8、支撑机构;

9、横移座,滑动设于支撑机构上;

10、升降槽,设于横移座顶面并且其两侧壁为对称的斜面;

11、两个升降块,分别滑动设于升降槽的两侧壁上;

12、托座,与两升降块顶部滑动连接并且供牵引电机固定放置;

13、第一减振组件,设于横移座上,包括:

14、减振腔,设于横移座内;

15、多个减振槽,设于升降槽的两侧壁上;

16、减振囊,设于托座与横移座之间且一部分位于减振腔及减振槽内;

17、减振液体,填充于减振囊内;

18、第二减振组件,设于升降槽内且与两升降块接触;

19、其中,所述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设于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输入端之间的输入扭矩测量组件以及设于中间齿轮箱与变速机构之间的输出扭矩测量组件;

20、所述支撑机构上转动设有与横移座螺纹配合的第一调节螺杆,两所述升降块之间设有调节间距的驱动组件;

21、所述减振腔内设有多个与减振囊接触的隔振板,所述隔振板底部与减振腔底部之间设有多个弹簧伸缩杆。

22、可选的,所述托座与两升降块之间设有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托座底部的同步齿轮,两所述升降块顶部分别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布置的齿条,两所述升降块顶部的齿条分别与同步齿轮两侧啮合。

23、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两升降块内侧壁上的两个第一铰接座,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分别铰接有两个撑杆,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之间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一铰接座的两撑杆端部铰接,两所述第二铰接座之间转动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杆。

24、可选的,所述第一减振组件还包括设于托座底部边缘的限位罩,所述横移座上对应位置设有容纳限位罩升降的限位槽;所述减振囊包括呈一体结构并相互连通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缓冲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填充于限位罩、横移座顶部、托座底部及升降块围合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第二接触部填充于多个减振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与减振槽底部及侧壁粘连,所述第二接触部顶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缓冲部设于减振腔内,所述缓冲部为弹性材质。

25、可选的,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竖直设于升降槽底部的多个弹簧拉杆,所述弹簧拉杆处于升降槽两侧壁的中间,所述弹簧拉杆顶端设有拉座,所述拉座上水平设有液压阻尼器,两所述升降块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位置与多个液压阻尼器对应的多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呈与升降槽侧壁平行的斜面,所述液压阻尼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滑槽内壁滑动接触的减振块,减振块与滑槽内壁接触的面为与之适配的斜面。

26、可选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增速齿轮箱,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设有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所述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均设有圆柱齿轮并且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组件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组件与负载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还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滤油器、油管、齿轮箱油泵及驱动齿轮箱油泵的电机。

27、可选的,所述输入扭矩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牵引电机的输出端及中间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膜片联轴器;所述输入扭矩测量组件还包括与中间齿轮箱螺栓连接的第一撑座,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撑座上,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侧的第一撑座上分别设有中间支座,所述中间支座上设有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与深沟球轴承转动连接。

28、可选的,所述输出扭矩测量组件包括第二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二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以及变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二扭矩传感器之间设有输出端固定轴组件,所述输出端固定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撑座,所述第二撑座上设有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内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扭矩传感器法兰连接。

29、可选的,所述负载机构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变速机构之间连接有第二膜片联轴器;该试验平台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底座,所述中间齿轮箱设于第一底座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第一底座侧部基座上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与横移座滑动连接的第一支座、支撑负载机构的第二支座及支撑输出扭矩测量组件的第三支座;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将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之间罩住的第一保护罩、将中间齿轮箱输出端罩住的第二保护罩、将中间齿轮箱输出端与变速机构之间罩住的第三保护罩以及将变速机构与负载机构之间罩住的第四保护罩。

30、可选的,所述中间齿轮箱两侧分别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中间齿轮箱两侧对称设有两组试验装置,两组所述试验装置的位置与中间齿轮箱两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与两升降块之间设有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托座底部的同步齿轮,两所述升降块顶部分别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布置的齿条,两所述升降块顶部的齿条分别与同步齿轮两侧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两升降块内侧壁上的两个第一铰接座,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分别铰接有两个撑杆,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之间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一铰接座的两撑杆端部铰接,两所述第二铰接座之间转动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还包括设于托座底部边缘的限位罩,所述横移座上对应位置设有容纳限位罩升降的限位槽;所述减振囊包括呈一体结构并相互连通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缓冲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填充于限位罩、横移座顶部、托座底部及升降块围合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第二接触部填充于多个减振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与减振槽底部及侧壁粘连,所述第二接触部顶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缓冲部设于减振腔内,所述缓冲部为弹性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竖直设于升降槽底部的多个弹簧拉杆,所述弹簧拉杆处于升降槽两侧壁的中间,所述弹簧拉杆顶端设有拉座,所述拉座上水平设有液压阻尼器,两所述升降块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位置与多个液压阻尼器对应的多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呈与升降槽侧壁平行的斜面,所述液压阻尼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滑槽内壁滑动接触的减振块,减振块与滑槽内壁接触的面为与之适配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包括增速齿轮箱,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设有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所述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均设有圆柱齿轮并且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组件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组件与负载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还设有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滤油器、油管、齿轮箱油泵及驱动齿轮箱油泵的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扭矩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连接有与牵引电机的输出端及中间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膜片联轴器;所述输入扭矩测量组件还包括与中间齿轮箱螺栓连接的第一撑座,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撑座上,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侧的第一撑座上分别设有中间支座,所述中间支座上设有深沟球轴承,所述第一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与深沟球轴承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扭矩测量组件包括第二扭矩传感器,所述第二扭矩传感器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以及变速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二扭矩传感器之间设有输出端固定轴组件,所述输出端固定轴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二撑座,所述第二撑座上设有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内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以及第二扭矩传感器法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机构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变速机构之间连接有第二膜片联轴器;该试验平台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底座,所述中间齿轮箱设于第一底座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设于第一底座侧部基座上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与横移座滑动连接的第一支座、支撑负载机构的第二支座及支撑输出扭矩测量组件的第三支座;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将牵引电机与中间齿轮箱之间罩住的第一保护罩、将中间齿轮箱输出端罩住的第二保护罩、将中间齿轮箱输出端与变速机构之间罩住的第三保护罩以及将变速机构与负载机构之间罩住的第四保护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齿轮箱两侧分别具有一个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中间齿轮箱两侧对称设有两组试验装置,两组所述试验装置的位置与中间齿轮箱两侧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配合,两组所述试验装置分别与中间齿轮箱两侧的输入端及输出端传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与两升降块之间设有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包括转动设于托座底部的同步齿轮,两所述升降块顶部分别设有沿其滑动方向布置的齿条,两所述升降块顶部的齿条分别与同步齿轮两侧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两升降块内侧壁上的两个第一铰接座,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分别铰接有两个撑杆,两所述第一铰接座之间设有两个第二铰接座,两所述第二铰接座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一铰接座的两撑杆端部铰接,两所述第二铰接座之间转动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第二调节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组件还包括设于托座底部边缘的限位罩,所述横移座上对应位置设有容纳限位罩升降的限位槽;所述减振囊包括呈一体结构并相互连通的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缓冲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填充于限位罩、横移座顶部、托座底部及升降块围合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接触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第二接触部填充于多个减振槽内,所述第二接触部与减振槽底部及侧壁粘连,所述第二接触部顶部为弹性材质,所述缓冲部设于减振腔内,所述缓冲部为弹性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包括竖直设于升降槽底部的多个弹簧拉杆,所述弹簧拉杆处于升降槽两侧壁的中间,所述弹簧拉杆顶端设有拉座,所述拉座上水平设有液压阻尼器,两所述升降块的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位置与多个液压阻尼器对应的多个滑槽,所述滑槽内壁呈与升降槽侧壁平行的斜面,所述液压阻尼器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滑槽内壁滑动接触的减振块,减振块与滑槽内壁接触的面为与之适配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机车主传动系统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机构包括增速齿轮箱,所述增速齿轮箱内设有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所述输入轴组件、中间轴组件及输出轴组件均设有圆柱齿轮并且顺次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组件与中间齿轮箱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组件与负载机构传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龙王林刘成国李质强张国强朱培德刘小伟毛祥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众能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